望江南
溫庭筠
溫庭筠《望江南》賞析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陽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溫庭筠《望江南》賞析
一、注釋:
1、望江南:是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據說,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為悼念其愛妾謝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曾依其句格作《憶江南》三首,但嫌其名不雅,遂改為《憶江南》段安節的《樂府雜錄》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鎮浙日,為謝秋年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贝苏{分單調和雙調,單調為二十七言。首句為三字句。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為平起平韻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與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調三、四兩句,其句法全與平起七言詩中之頷聯無異;是以作者多用對偶求工整,歷來詞家,正多其例也。其格律如下:
單調格式,如劉禹錫《望江南·春去也》: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顰。
其雙調格式,如歐陽修《望江南·江南蝶》:
〇◎●,◎●●〇☉!颉瘛颟柀枴瘛瘢颟枴颉瘛瘵枿!颉瘛瘵枿憽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
〇◎●,◎●●〇☉!颉瘛颟柀枴瘛,◎〇◎●●〇☉。◎●●〇☉。
微雨后,薄翅膩煙光。才伴游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墻,長是為花忙。
說明:〇平,平聲;◎仄,可平可仄;中●仄中;☉為韻腳。
2、望江樓:望江樓在四川成都東門外的錦江河畔,在這里,望江樓指江畔思婦眺望之樓,不能單單理解成一個地點。
3、斜暉:偏西的陽光。
4、脈脈:音mò mò。含情凝視、情意綿綿的樣子。這里形容陽光微弱。
5、悠悠:悠長。
6、白蘋洲:白蘋洲是唐代的稱呼,今稱蓮花莊,在浙江湖州東南的苕溪之畔。但是在本詞中,兩者都不是確指。白蘋洲,是指江中長有白蘋的小渚。白蘋是水中一種浮草,色白,古時男女常采蘋花贈別,故古詩詞中常用白蘋洲指代分別之處。蘋,音pín。
二、作者簡介:
溫庭筠,晚唐時期的詩詞巨匠,生于公元812年,卒于公元870年,原名岐,字飛卿,唐并州祁人,即今陜西省太原市祁縣人,后定居于鄂縣郊野,近杜陵,曾自諷杜陵游客。其少負才華,長于詩賦,然性傲岸,好諷權貴,因得罪宰相令狐絢而屢試不第;其常出入歌樓妓館,為士大夫所不齒。唯就于方城尉、隋縣尉、國子監助教等微職。
然其不惟“能逐弦吹之音”,益“為側艷之詞”,文思敏捷,有數步成詩之況!侗眽衄嵮浴份d:“才思艷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如其八叉手而成八韻者,無其二也,故稱以“溫八叉”。其詞鏤金錯彩,秾艷綺麗,細膩婉約,格調高俊而常含悲,風格卓著,后世尊之花間鼻祖。其詩多述閨閣情愁及個人淪落者,與李商隱齊名,號“溫李”;其詞與韋莊齊名,又稱“溫韋”。然而最能代表他詞作成就的是那些清新自然,婉麗省凈洗煉之詞,其中當推本詞。整首詞幾乎全用白描手法,然而卻意蘊豐贍,留給讀者無限遐思的空間。
三、作品賞析:
這首小詞,是寫閨怨的,凡二十七言。它寫一思婦登樓遠眺,切盼人歸,而人之未歸的藝術景象。其以空靈疏蕩的筆墨,塑造了一位深情盼夫歸來的思婦形象,意思直白,極易理解。下面,我們逐句賞析:
起首二句:“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寫女主人公早上起來,匆匆梳洗后,獨上望江樓,倚窗口眺望。若單看“梳洗罷”三字,似乎顯得很平淡。然而這三字卻有著豐富的內容,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 “梳洗”二字,點明時間——早上,并伏筆于下文的“斜暉”二字。唐圭璋先生在其《唐宋詞簡釋》中說:“梳洗罷”是婦人午睡醒來的梳妝打扮。我認為,此論就生活常識而言是頗有道理的。無論如何急切盼夫歸,也用不著從早到晚不吃不喝,什么都不顧,就這么傻傻地倚窗眺望,除非此婦人是個癡兒傻子,正常人是不會這么干的。然而,盡管藝術來源于生活,但藝術畢竟不是生活。從藝術的角度論唐圭璋先生之說,此婦人盼夫之情,不僅大打折扣,而且給人以懶散、輕佻之感,——最起碼,它就給我的印象,就有點青樓女子倚窗嗑著瓜子,賣弄風情的聯想。而其在“罷”字之后,緊接著“獨倚”二字,反映了女主人公匆匆梳洗完畢,急忙登上樓去,倚窗眺望。這雖是夸張,與生活真實不符,然而它卻極有力地刻畫出了婦人盼夫歸來的急切心情。在這里,特別是這個“獨”字,用得很傳神。它既無色澤,又無音響,卻意味深長。
那么,怎么看出這個“獨”字用得意味深長呢?我們看其三句。
第三句:“過盡千帆皆不是”,此為轉折,寫思婦希望、失望的交替過程。思婦在“望江樓”上倚窗而立。每當遠處現出一艘船影,她就情不自禁地引頸眺望,閱遍江上每一艘來往的行船,尋找自己所思念的那個男人,但是隨著船的漸漸遠去,她高漲的希望也漸漸隨著船兒的遠去變成失望。就這樣,在無數次希望與失望的交替的過程中,這對她的內心是何等的摧傷!同時,在這一句中,也充分展示了思婦切盼已久的癡情和執著。這里的“千帆”誠然是代指 “千船”。但是,它又不僅是修辭格,也是生活的真實寫照,因為船在遠遠的水上,人所能看到的也只有帆。由此,這一個“帆”字,不正是把讀者的目光引領到了極遠處,使讀者也像詞中的思婦一樣極目遠望,企盼歸人嗎?
因此,這句“過盡千帆皆不是”,不是更加凸顯出思婦的孑然孤苦,無依無靠的“獨”字嗎?
第四句:“斜陽脈脈水悠悠”,此句承上句,既是寫景,也是寫情,是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句子。已是夕陽西下,早上滿腔的期望都隨落日漸漸黯淡。這脈脈的斜暉,豈不是這思婦對其所盼歸之人的一往深情嗎?而“水悠悠”,不僅是船去江空,江面一片空茫的景象,更是思婦希望破滅之后的那種空寂、落魄、哀怨的寫照。
行文至此,景物的描繪,感情的抒發,氣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水到渠成,引出了全詞的點題句——“腸斷白蘋洲”。尋覓了一天,此時,斜陽西下,船去江空,女主人公愁緒滿懷、幽怨綿綿,情不自禁地將目光移到了當年他們分別之處——白蘋洲,想那時,二人海誓山盟,年少情濃,臨別時,雖幾度“蘭舟催發”, 然而二人 “執手相看淚眼”,不忍離去,而且想起這些,怎不叫她肝腸寸斷呢!
四、藝術特色:
這首小詞,雖意思直白,易于理解,但情真意切,生動自然,沒有矯飾之態和違心之語。詞中出現的樓頭、船帆、斜暉、江水、小洲,這些互不相干的客觀存在物,思婦的由盼郎歸來的喜悅到“腸斷白蘋洲”的痛苦失望,這些人物感情神態的復雜變化,作家經過精巧的藝術構思,使之成為渾然一體的藝術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橋梁,把這些景物、人物聯系了起來,而且滲透到了景物描繪和人物活動之中,成了有機的藝術整體,使冰冷的樓、帆、水、洲好像有了溫度,有了血肉生命,變得含情脈脈;使分散孤立的風景點,融合成了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藝術畫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的心理活動完美統一地顯示出來。這正是現實生活中的思婦的怨和恨,血和淚,深深地感動了作家;在這些似乎平靜的字句中,跳動著作家真摯熱烈的心。
具體說來,其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首先,其不僅內容多,而且景物層出,情感起伏。該詞雖然只有二十七個字,但其時間:從清晨寫到黃昏;其景物:從樓頭、千帆,寫到斜暉、江水,又寫到白蘋洲;其人物內心情感:從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愁腸寸斷。
其次,采用白描、直敘的手法,融情于景,表達出含蓄、細膩的感情。早起梳妝打扮,是想念愛人今天必定歸來,于是急忙登樓凝望。作者以白描手法直敘她極目遠眺所見之景,千帆過盡,不見歸舟。這時的女子,感情是復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緒是變化的。初登樓時的興奮喜悅,久等不至的焦急,還有對往日的深沉追懷……對思婦的感情變化作者刻畫得細膩而綿密,但卻并未明白道出,而是通過對景物的描述讓讀者自去體會感悟。
再次,用擬人手法寫夕暉、流水,是借以暗示思婦因失望而凝愁含恨。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著余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流去。這“斜暉”、“江水”正傳達出這位女子愛與恨、相思與失望、切盼與哀怨情緒的復雜相織。這以景物描寫襯托心理的手法,可謂絕妙。
最后,情感張弛的運用,一是,在“過盡千帆皆不是”里,蘊含了千百個小的情感張弛;二是,就在這一天中,又是一個大的張弛--從早上滿懷眺望的第一帆,到斜暉中令人斷腸的失落;三是,限于篇幅,詞人擷取的只是思婦一日的盼望鏡頭,但是思婦與情人的分別當不是一日,那么她的思念自然也非一日。在這常年累月的思念中,她的情感不又是一個更大的張弛過程么?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