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練習題及參考答案

發布時間:2017-09-07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導語:下面是小編為同學們整理的《隆中對》練習題及參考答案,歡迎大家的練習,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鞏固有關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水平。

  一、文學常識填空。

  1、《隆中對》節選自《 》,該書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 ”。

  2、《隆中對》的作者是 朝的 家 。

  3、寫出下聯:兩表酬三顧 。

  二、基礎知識練習

  1.給加粗的字注音。

  (1)躬耕畝( ) (2)漢室傾( )

  (3)不知存( ) (4)遂用猖( )

  (5)天子 ( ) (6)帝室之胄( )

  (7)駕顧之( ) (8)南撫越( )

  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莫之也 ( ) (2)先主之( )

  (3)此人可見( ) (4)宜枉駕之( )

  (5)三往 ( ) (6)欲大義于天下( )

  (7)不可數 ( ) (8)將軍率益州之眾( )

  3.翻譯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惟天時,抑亦人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內閱讀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1.“凡三往”說明了什么?與此相關的一個成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諸葛亮的回答直接從曹操談起行不行?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要分析曹操?擺了哪些事實?得出了什么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諸葛亮從哪幾個方面分析了孫權?結論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劉備來說,荊州有哪些有利條件?諸葛亮是怎樣暗示劉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為什么要分析益州,諸葛亮認為益州有哪些優越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除了“隆中對”,你還知道諸葛亮的其他故事嗎?請以小標題的形式寫出2~4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外閱讀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本文第一句揭示哪些關于孟嘗君的傳統觀念?下文反駁這些傳統觀念的主要論點是什么?你同意這些論點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許多人認為本文雖僅四句話,卻起承轉合俱備,一氣貫注。所謂“轉”就是轉換論證角度。想一想,哪一句是“轉”,是轉從什么角度來論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王安石的心目中,“士”是什么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參考答案

  一、

  1、《三國志》 前四史

  2、晉 史學家 陳壽

  3、一對足千秋

  二、

  1.(1)lǒng(2)tuì(3)xù(4)jué(5)xié(6)zhòu(7)wǎng(8)yí

  2.(1)承認、同意(2)器重、重視(3)接近、趨向(4)拜訪(5)總共(6)通“伸”,伸張(7)盡(8)親自

  3.(1)這大概是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2)這不僅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籌劃得當。(3)就因此失敗,弄到成為今天這個局面。(4)這方面可把他結為外援,而不可謀取他。(5)百姓們誰敢不用簞盛著飯食,壺裝著酒漿來迎接將軍呢?(6)然而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罷休,您說該采取怎樣的辦法?

  三、

  1.說明劉備對賢才的渴求和摯誠。 三顧茅廬

  2.不行。因為先分析形勢,是針對劉備談話時對形勢的說明而發,同時分析形勢是為下文確定策略提供根據。

  3.因為曹操使“主上蒙塵”,“漢室傾頹”,是劉備“欲信大義于天下”的頭號敵人。曹袁并論,用事實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謀略出眾,兵力雄厚,政治地位優越。得出強弱懸殊,難與為敵的結論。

  4.從政權、地位、人和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結論是孫曹矛盾,可結為外援。

  5.荊州的有利條件是物產豐富、軍事要塞、劉表無能。所以諸葛亮用反問句的方式來暗示劉備,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將荊州可取,勿失良機的信息傳給了劉備。

  6.由于荊州四通八達,為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圍,不能做主要的根據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條件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天然糧倉,條件優越;政權動搖,民心已失。因此有機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為可靠的根據地。

  7.七擒孟獲、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揮淚斬馬謖。

  四、

  1.第一句共揭示了三點:一、孟嘗君能得士;二、士以故歸之;三、孟嘗君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下文反駁這些傳統觀念的主要論點是“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可以言得士”。可發表自己的見解。

  2.“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一句是“轉”。這一句是“轉”而從真正得士的角度來論證的

  3.“士”是有本事治國的人,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謀略,要有雄才大略。

  課外閱讀翻譯

  世人都稱道孟嘗君能夠招攬士人,士因為這個緣故歸附他,而孟嘗君終于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狠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罷了,哪里能夠說得上得到了賢士?不是這樣的話,孟嘗君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得到一個“士”,(齊國)應當可以依靠國力成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國,還用得著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嗎?雞鳴狗盜之徒出現在他的門庭上,這就是賢士不歸附他的原因。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天 | 思思热精品在线观看 | 中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首页 | 亚洲a无线在线观看国产 | 一级特黄录像免费播放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