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8、C(贊嘆的是人,而非樹)
17、C(本項錯在“看重人的個性”。文中說“突出人的個性”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的看法。其他三項都可在文中找到依據)
18、D(A項錯誤顯而易見;B項“尊重人權”只是西方思想家的觀點;C項錯在“肯定人權為目的”,西方思想家肯定人權是為了“導出人格平等”)
19、B(本項依第二段所用材料及分析作概括,文中有“靠自己的努力”、“全靠自身的修行和體悟”等語句。A項錯在“分類而居;C項錯在對“核心”的判斷,文中對“人貴物賤”等觀點有闡述,其核心是突出“人的社會價值”,而非“爭取民心”;D項的內容是作者的評述,而不是“儒家認為”的,且“了解民情”于文無據)
20、A(文中將儒家和西方思想家的觀點作比較,說明其異同。作者說的是“人性與人權,民本與民主具有相通性”、“不能等同”,沒有誰比誰“高明”之意;再則,“從關注人性到重視民本到建設民主”把兩家學說攪在一起,表述的也不是西方思想家的“高明之處”)
21.(1)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
(2)如果不損害秦國的土地(或如果不使秦國的土地減少),將從哪里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
22.在橫線處按原文填空。(6分,每空1分)
①蛩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②有裊娜地開著的 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③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能謗譏于市朝
23.(4分)通感 望梅止渴24.(2分)寫景 抒情
25.(2分)色彩絢爛、蓬勃生機
26.(2分)以天下為己任(關心國事)、蔑視權貴和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27、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2分)
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吹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3分)
28.(1)取舍、剪裁、創造。(只要答對兩個就給1分)
(2)自然(答“人生世相”亦可);藝術(或藝術作品、作品)。
(3)“不即”指詩必有所創,創為藝術;“不離”指詩必有所本,本于自然。
29、要素一:生動的畫境、戲景;要素二:鉤攝神魂的情感。
30、特點一:剎那間成為終古;特點二:片斷成為完整的形象;特點三:在無數心靈中復現。
31.BE(B項所說的“喜怒哀樂”所屬對象不清,應該說是讀者忘記了自身的喜怒哀樂;E項說法不準,作者和讀者所塑造的形象有時是有差別的,有“形象大于思維”的現象。)
32、仿寫時,應讀懂題干,分析原句的句式特征和內容間聯系,并抓住所選事物的特征。 仿寫的句式前二句為并列關系,(2分)最后一句對第三句中的“動詞”作補充說明。(3分)
例:1.水滴 沒有大海的浩瀚,沒有江河的奔騰,卻以穿石的不懈告白——什么是執著。
2. 垂柳 沒有松柏的挺拔,沒有梅花的孤傲,卻以柔枝的依依顯示——什么是多情。
六、作文評分 見高考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