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一篇生動風趣而又飽含深情的寫人記事的回憶性散文,借一次演講來表現(xiàn)梁任公崇高的品質,并表達對老師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實秋擷取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如同攝像,只選取幾個精彩的鏡頭,集中表現(xiàn)人物獨特魅力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jié)的全面、完整和連續(xù)。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中。文章開篇介紹梁啟超,結尾評論梁啟超,中間按梁啟超講演的先后順序進行敘述,還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評論,讀后余味無窮,梁任公的生動形象深深留在讀者的腦海中。
2.單元目標與課文目標: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學習寫人記事的散文,該單元教學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細節(jié)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xiàn)對人物品行的評價,如何在敘事中表現(xiàn)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據(jù)此,我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學習細節(jié)描寫和白描的寫作方法。
方法與過程目標: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雋永樸實的語言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體會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3.教學重難點安排:
本文重點放在對先生演講稿中旁征博引的詩句的理解上,以此來體會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感。
難點在《箜篌引》的賞析。同學們對這首詩較為陌生,在處理上,我引導學生先學習《桃花扇》、杜詩,初步領會任公的愛國情懷后再來理解《箜篌引》,就相對容易了。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難點,要濃墨重彩,因為這是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的關鍵,也是使學生通過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關鍵。
4.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詩經》中有一句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們就跟隨梁實秋先生一起走進清華,去領略梁任公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以線穿珠,見微知著——為梁任公先生畫像
師:許多優(yōu)秀學者在央視十套的《百家講壇》節(jié)目中,通過精彩的演講,展示了深厚的學術修養(yǎng)和儒雅的學者風范,閱讀課文,找出梁啟超的這一次講演給作者、給我們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學生圈點勾畫發(fā)言,教師歸納投影顯示)
微── 人物的白描刻畫。 著── 個性人物魅力風貌
我們寫作,也要抓住人物特點,譬如寫錢鐘書的幽默,寫他幽默中蘊藏人生的曠達,或寫陳景潤的認真,認真之中是對生命的嚴肅。有特點的人,有性格的人,才能給讀者深刻的印象,給讀者人生的啟發(fā)
(三)傳神寫照多余韻——細節(jié)賞析
師:“梁任公先生學識淵博又滿懷熱情,晚年拖著病體,仍然培育青年學生,實踐了自己所說的‘戰(zhàn)士死于沙場,學者死于講座’,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來這些先生信手拈來、旁征博引的影響一代人的詩句。”
細節(jié)1:先生的講演,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先生在演講《桃花扇》時‘不能自已’,《桃花扇》是孔尚任借離合之情,嘆明朝興亡之感的清代戲曲,其中所說的皇帝是崇禎皇帝,崇禎帝死時距先生生活年代近300年, 先生如此痛哭定是觸動了內心最悲痛的地方,因為先生想到了他敬重的光緒帝。光緒帝是一位年輕發(fā)奮的君主,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緒帝政治生涯的結束,導致戊戌變法失敗。先生悲的是光緒帝被軟禁,悲的是維新變法的失敗,悲在他空有一腔愛國情懷卻無法實現(xiàn)。光緒帝被慈禧囚禁荷花池中央一座四開間的平房中,斷絕了和外邊的一切接觸,寫下‘欲飛無羽翼,欲渡無舟楫’的詩句。”
師:“變法失敗,梁啟超逃亡到日本,他為什么給自己的書齋取名為‘飲冰室’,筆名為‘飲冰室主人’?”
“逃亡到日本后的先生,為國擔憂,心焦如焚,反用‘飲冰室’寫出內心之熱的赤子情懷。《莊子·人間世》有一句話‘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先生的書齋名表明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細節(jié)2: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師:“杜甫的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人的心情是喜悅的。可詩中為什么說是‘初聞涕淚滿衣裳’。那是因為杜甫聽到叛亂已平的捷報,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淚水。 那一剎那所激發(fā)的感情波濤,是喜極而悲的呈現(xiàn)。”
(投影出示全詩,學生讀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是國家動蕩讓先生涕泗交流,是戰(zhàn)亂平定讓先生張口大笑,先生和杜甫一樣是憂國憂民的,希望國家國富民強,從他的一涕一笑中我們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愛國情懷。”
細節(jié)3:箜篌引: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師:“ 是一種古老的樂器,這種樂器聲音悲涼凄愴,讓人心傷。《箜篌引》出自《漢樂府詩》,記敘了一個悲慘壯烈的故事。渡河的是一個白發(fā)狂夫,被水沖走。勸他的是他的妻子悲痛欲絕,取出箜篌對著江水反復吟唱。一曲終了,她也投河隨夫而去。王國維曾評價‘這十六字構成中國詩壇最悲壯凄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它的主題,乃是瘋狂與死亡,在講求中庸的中國文化里,如此明確地以瘋狂與死亡為審美對象,格外使人顫栗。這種直面死亡的勇氣讓你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中的誰呢?”
“譚嗣同,變法失敗,譚嗣同被殺,其實他本可以不死,但他堅決不肯逃離,這種勇氣就是渡河之人。”
師:“譚嗣同有一首題在監(jiān)獄墻壁上的絕命詩,其中有兩句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先生是由《箜篌引》中渡河人想到了甘愿犧牲以救國民的譚嗣同,他的勇氣與愛國情操讓先生為之敬仰,為之感慨,他臨刑前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為先生的滿腔愛國情懷!”
(四)課堂小結
師: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任公集《易經》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勉勵學子樹立“完整人格”的警言。他還有一篇《少年中國說》,其中有一段話跟著老師背誦。” (投影顯示)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郁郁皇皇;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五)拓展提升
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一個有著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豐子愷寫弘一法師,“寬廣得可以走馬的前額,細長的鳳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嚴的表情。扁平而闊的嘴唇兩端常有深渦,顯示和愛的表情。”運用肖像寫出弘一的“溫而厲”, 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我們寫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