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學完課文應該通過練習來溫習、鞏固、掌握課堂所學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水平。下面是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同步練習及答案,歡迎同學們過來做一做。
1.填空。
我國古代的歷史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種體例,《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______________著作,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史官______________所作。它依孔子修訂的魯史______________的順序,主要記載了______________二百四十多年的歷史,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稱“《春秋》三傳”。
答案:編年體 國別體 紀傳體 記事本末體 編年體左丘明 《春秋》 東周前期 《公羊傳》《谷梁傳》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秦軍氾南( ) 佚之狐( ) 夜縋而出( ) 共其乏困( )
若不闕秦( ) 秦伯說( ) 逄孫( ) 楊孫戍之( )
答案:fàn yì zhuì gōng quē yuè pang shù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
(1)且貳于楚也( ) (2)晉軍函陵( )
(3)(佚之狐)辭曰( ) (4)越國以鄙遠( )
(5)焉用亡鄭以陪鄰( ) (6)行李之往來( )
(7)朝濟而夕設版焉( ) (8)肆其西封( )
答案:(1)從屬二主 (2)名詞用作動詞,駐軍 (3)推辭 (4)名詞的意動用法,把……作為邊邑 (5)增加 (6)出使的人 (7)渡河 (8)擴大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無能為也已( )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
(3)秦伯說,與鄭人盟( ) (4)失其所與,不知( )
答案:(1)“已”通“矣”,語氣詞 (2)“共”通“供”,供給(3)“說”通“悅”,高興 (4)“知”通“智”,明智
10分鐘訓練 (強化類訓練,可用于課中)
1.依據對課文的理解,把恰當的句子填在橫線上。
晉、秦兩國因鄭“______________”而圍攻鄭國。國難當頭,鄭國決定起用燭之武。面對燭之武“______________”的委屈與“______________”的牢騷,鄭伯先是用“____________”來自責,動之以情,然后用“______________”指出后果,曉之以理,終于說服了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為重去見秦伯。
見到秦伯,燭之武先是客觀地承認“______________”的后果;然后又用“______________”指出亡鄭利于晉而害于秦;接著,燭之武又進一步分析了晉國是貪得無厭的,“_____________”使秦國意識到自己的危險,不僅與鄭結盟,還反過來幫助鄭國。
答案: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2.下列各句加點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以其無禮于晉 B.越國以鄙遠
C.焉用亡鄭以陪鄰 D.闕秦以利晉
提示:A項中“以”為連詞,因為B、C、D三項中“以”都是目的連詞。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與“越國以鄙遠”的“鄙”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B.義不殺少而殺眾
C.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提示:題干中“鄙”是名詞的意動用法。A項中“出”“入”都是動詞用作名詞,“出產(收入)的東西”。B項中“少”“眾”都是形容詞用作名詞。C項中“舊”形容詞用作名詞,老交情。D項中“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與題干中“鄙”字用法相同,認為“我”美。
答案:D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提示:句①中“封”是動詞,做疆界;句②中“封”是名詞,疆界。句③中“亡”是動詞,逃跑;句④中“亡”是名詞,逃跑的人。
答案:C
5.下列各項中與“何厭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王問:“何以知之?”
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D.亦雁蕩具體而微者
提示:A、B、C三項與“何厭之有”都是賓語前置,D項是定語后置。
答案:D
6.下列各項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稱贊佚之狐慧眼識人,勇于推薦大才的精神。
B.稱贊鄭伯的勇于改過,知人善任。
C.稱道秦穆公的寬厚仁慈,知錯就改;批判晉君的言而無信,假仁假義。
D.贊揚燭之武不計較個人安危得失,為國家勸退秦軍的愛國精神及敢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敵人的外交才能。
提示:A、B、C三項都沒有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案:D
30分鐘訓練 (鞏固類訓練,可用于課后)
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1.對下面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行李 共 濟 厭
A.行裝 共同 渡、過河 嫌惡
B.物資 通“供” 幫助 通“饜”
C.使者 通“供” 渡、過河 滿足
D.使者 共同 幫助 滿足
答案:C
2.文中括號處應填入的虛詞是( )
A.之、矣、也、焉 B.之、矣、焉、也
C.矣、也、焉、之 D.矣、焉、也、之
答案:B
3.根據本文內容,可以推知后來發生的事是( )
A.晉公子重耳出亡 B.秦晉殽之戰
C.鄭伯克段于鄢 D.曹劌論戰
提示:要根據文本所敘述的歷史事件的相關背景來回答。
答案:B
4.給文末畫波浪線的句子加標點。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提示:給文言文斷句,要掌握必要的技巧和方法,如分清主謂關系,根據常見虛詞在文中所處的位置,掌握文句特殊的特點等。
答案: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2)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答案:(1)越過晉國把鄭國作為秦的邊邑,您是知道它的困難的。(2)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在東面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后,又想往西擴大它的邊界。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顏斶說齊王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蓖醴奕蛔魃唬骸巴跽哔F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蓖踉唬骸坝姓f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钤唬骸心艿谬R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墒怯^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眲t再拜而辭去。君子曰:“斶知足矣,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顏斶辭去 辭:告辭。 B.士生乎鄙野 鄙:偏僻。
C.君子焉可侮哉 焉:怎么。 D.則再拜而辭去 再:又一次。
提示:D項,再:接連兩次。如“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答案:D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賜金千鎰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B.宣王不說 秦伯說
C.死不赦 子茍赦越國之罪
D.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提示:A項兩個“賜”,分別是“賞賜”“恩惠”的意思;B項“說”都是通假字,通“悅”,高興;C項“赦”,都是“赦免”的意思。D項“曾”都是“竟然”的意思。
答案:A
8.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
要是我顏斶到大王面前,那是我貪慕權勢,要是大王到我面前,那是以禮待士。
B.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活者的國王的頭顱,竟然比不上死去的人的墳墓。
C.愿請受為弟子。
希望你能給我作學生。
D.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
遲一點吃飯用以當作吃肉,安閑地步行用以當作乘車。
提示:C項,“愿請受為弟子”是“請您接受我做您的學生”的意思。
答案:C
9.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顏斶不慕權勢,保持士的高尚氣節的一組是( )
①斶亦曰:“王前!”
②斶對曰:“……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弁醴奕蛔魃唬骸巴跽哔F乎,士貴乎?”
④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⑤顏斶辭去,曰:“……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提示:③④兩句都不是表現顏斶的。
答案:B
深層探究
10.“一人之辯,重于九鼎大呂;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燭之武以其出色的辯才,利用外交手段,達到了軍事目的,請分析一下他是如何完成這一任務的。
提示:這個題目考查我們對燭之武外交辭令的理解和把握。
參考答案:《燭之武退秦師》顯示了《左傳》的說辭簡潔精練、委曲達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的特點。燭之武著重對秦、晉、鄭三國之間的利害關系作了具體的分析,先把鄭的存亡放在一邊,再敘述鄭亡并無利于秦,然后歸結到保存鄭國于秦有益無害,最后補敘昔日晉對秦忘恩負義,以加強說服力。說辭有意置鄭國利害于不顧,而處處為秦國考慮,委婉而多姿,謹嚴而周密。
高考鏈接
11.(2010浙江高考,23)請根據漫畫內容設計一條公益廣告語。要求:體現畫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過16個字。)
提示:首先要看明白漫畫的內容,其次再結合公益廣告語的一般寫法以及本題的具體要求來寫。
參考答案:遠離毒品;關愛生命。(或:吸食毒品就是吞噬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