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之徙于南冥》精選教案

發布時間:2017-07-19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設喻來說明道理的方法。

  2、了解莊子想象奇特、意境開闊、富于浪漫色彩的寫作風格。

  3.培養展開想象,進行文學鑒賞的能力,能欣賞作品的情節、形象和語言。

  4、了解莊子世間萬物若“有所待”則不自由和應區分“小大之辨”的觀點,最后理解其“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思想;

  教學方法

  在欣賞中理解,在朗讀這記憶,在感悟中體會。

  學法指導

  閱讀、體會、分析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提起莊子,大家應該能夠想起高一我們學過他的—《莊子·秋水篇》,可能還會有同學知道他的《庖丁解牛》。《秋水篇》中“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的描寫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時起,我們就知道了莊子散文的一大特點:想象奇特,意境開闊。用魯迅的話來說,就是“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皆空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并且給予了“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高度評價。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莊子·內篇》的第一篇,是莊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莊子的哲學思想,又能體現其散文的風格與成就。題為—《逍遙游》。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二、題解

  1、復習作者: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城(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國中期思想家、散文家。雖生活貧困,有時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但拒絕楚威王的重金禮聘。所持思想極為復雜,涉覽當時各家學說,獨與儒、墨針鋒相對,而以老子之言為指歸,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稱“老莊”。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把老子的“道”,解釋為脫離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否定人的認識能力和是非的客觀標準的存在,在無是非、無得失、無榮辱的虛無縹緲的境界中逍遙漫游,從而倒向了虛無主義和宿命論,對后世產生消極影響。但他憤世嫉俗,鄙薄富貴利祿,在反禮教、反封建統治的斗爭中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2、復習作品

  《莊子》一書又名《南華經》。其文構思巧妙,想象奇幻,詞匯豐富,尤以巧用寓言見長,富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和浪漫主義色彩。不僅在先秦諸子中獨具一格,而且對嵇康、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乃至魯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創作,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寓言這一文學形式及其定名,即從莊子開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寫得極為生動,如《逍遙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養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螳臂擋車》《東施效顰》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為人所稱引。

  《逍遙游》為《莊子》的首篇,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藝術上說都是《莊子》中的代表作品。它主要說明莊子絕對自由的人生觀,指出大至高飛九萬里的鵬,小至蜩與學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滅了物我界限,無所待而游于無窮,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是絕對的自由,這就是逍遙游。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先秦諸子散文,雖然主要是政論文,但也是文學藝苑中的奇葩異蕾。《淪語》平實質樸,富含哲理;《孟子》文筆雄健,鏗鏘有力;《荀子》行文氣魄雄渾;《老子》清遠深邃;《墨子》質樸;《莊子》恣肆。今天,我們一同欣賞《莊子》散文中的片斷。

  三、突破語言關:

  1.自學:教師范讀課文,對同學做注意課文的節奏,對生字詞做標記的指導;指導同學默讀課文,結合注解議課文。

  教師總結生字詞如下:鯤(kūn) 摶(tuán) 閼(è) 蜩(tiáo)

  決(xuè)蟪蛄(huìgū) 鴳(yàn) 數數(shuò) 惡(wū)

  2.多媒體顯示課文參考譯文。要求學生與自己的譯文對照,找出錯誤的地方,并思考譯錯的原因。

  四、布置作業:

  1.總結本文中的文言現象。

  2.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談淡你的理解。

  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人捏白堊土,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匠石說:‘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死了!’自從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我沒有談論的對象了!”(《徐無鬼》)

  提示:惠子死后,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能設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

  第二課時

  一、導語: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闡述逍遙一詞。

  可能出現的觀點:

  a走出教室,在外面玩不受老師的約束是逍遙。

  b有很多錢,想買什么買什么是逍遙。

  c有無限在的權力,想干什么干什么是逍遙。

  同學們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我們今天來學習研究一下莊子對“逍遙”的理解

  世人都說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世人都說神仙好, 惟有金銀忘不了...世人都說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可見這種人做了神仙也不…(逍遙)

  二、討論:

  (一)鯤化為鵬鳥,徙于南冥,摶扶搖而上九萬里是否可認為是逍遙?請用原文回答.

  明確:不可以認為是逍遙,因為文中有: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這說明其并不逍遙,因為其飛有所憑借。

  (二)楚之冥靈,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這大椿,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可為逍遙嗎?

  明確:不可以,因為他們與朝菌、蟪蛄相比只是小年與大年的區別,他們也汪可能無限期地生長。畢竟千年是他們的限期。

  (三)現實生活中“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可謂人盡其才,他們是否到了逍遙的境界了呢?

  明確:不是,因為其受到功利、榮辱的限制。

  (四)我們上課前對“逍遙”的理解是否為真逍遙?

  明確:不是,因為我們有功利、有榮辱,我們受到科學技術,倫理道德、法律等諸多因素的限制。

  三、布置作業:完成課后練習。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堯讓天下于許由是一則稱頌隱士的寓言。堯視許由為賢者,欲以天下讓之。不曾想,在真正大智慧的人的眼里,天下猶如敝屣,棄不足惜。真的隱士是棄名利、絕機巧的,在其看來,鳥筑巢于林也只占一枝而已,鼠飲水于河也頂多喝滿肚子,貪圖許多又有何益呢?儒道相爭,由來已久,帝堯在儒家看來是上古賢君,而在《莊子》描繪下變得智識淺陋,竟不及一山野村夫了。思考:這則故事能說明什么?

  二、肩吾問于連叔、惠子謂莊子分別可做怎樣的理解?

  三、簡述莊子散文的鮮明特色:

  四、小結: 本文說其“逍遙”,說其如何能得“逍遙”。本文之主旨,在乎“凝神”。而神之能凝,在心意之逍遙,欲心意之逍遙,則在無為。人之所以不得逍遙,蓋因“有為”。所以本文之提綱在于:圣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大樗無用。只有做到無名、無功、無己、無用,才能達到“無為”之境界。如此方得真逍遙。

  五、作業:

  1、描述大鵬翱翔天空的壯舉,要適當使用修辭手法,充分發揮想象,不能照原文翻譯,300字左右。

  2.預習《尊生》。

  板書設計

  1、世間萬物有所待:

  (1)鯤鵬 —形體的變化(描寫)—有所待——依賴巨風(六月息)

  (2)野馬、塵埃 也有所待 善用比喻 物

  (3)大舟、草芥 想象奇特

  (4)蜩與學鳩 也有所待

  2、世間萬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

  (3)湯之問棘 —補充驗證前文 人

  (4)斥鴳之語

  3、真正的逍遙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無所待(人世間)

  (1)知、行、德、征(耐)四種人

  (2)宋榮子、列子——仍有未樹,猶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無己、無功、無名—逍遙者

  ——追求絕對的自由(主旨)

  汪洋辟闔,儀態萬方 ——魯迅

  寫作特點

  1、借用寓言說理

  莊子善于運用寓言來闡明道理。全文開始即運用寓言,天池海運是荒唐之言,作者形象地刻畫大鵬之飛,仍不能無所待;待海運,必須水擊三千里,九萬里風在下,才有力負起偌大的翼,六月才能息于天池,種種限制,有待即非逍遙。將反襯用在哲理散文之中,結合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有助于說理之透徹。另外,像惠施與莊子的對話中的題材有比喻,有故事,化用得非常神妙,形象而生動,很有說服力。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評論莊子散文的特點說:“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遙游》運用大量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使人不知不覺進入他所創造的意境,深受感染。

  2、想象豐富,意境開闊

  如文章開頭寫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邀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寫鵬的南徙,一“擊”,一“傳”,“三千里”,“九萬里”,“扶搖”直上,意境何等壯闊。豐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看來荒誕無稽,卻是作者真實感情的流露。

  3、運用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

  如第一段,寫積水負舟是以水比風,以大舟比鵬鳥;寫鵬鳥南飛“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是夸張;描寫學鳩,賦予人的性情,是擬人。這些都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先秦諸子知識

  1、 先秦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別。

  儒家:孔子(孔丘)———《論語》

  孟子(孟軻)——————《孟子》

  荀子(荀況)——————《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經》)

  莊子(莊周)——————《莊子》(〈南華經〉)

  法家:韓非子(韓非)—————〈韓非子〉

  兵家:孫子(孫武)——————〈孫子兵法〉

  2.為何以“子”稱之?(“子”是古代對有道德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

  3.按思想的不同劃分之。(124/35/6----儒—道-法)

  4.道家思想又叫什么?(老莊哲學)

  5.核心思想是什么?(崇尚自然,主張相對論,認為萬物一體,主張清凈無為,無為而治。)

  6.同是道家,莊子與老子有何區別?

  7、老子 以箴言表達 憑直覺感受 微笑待人 說給心聽 教人

  莊子 以散文描述 靠聰慧領悟 狂笑處世 直指心靈 嘲人

  “思之無涯,言之滑稽,心靈無羈絆”

  ----林語堂《中國古代哲人的智慧》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影音先 | 午夜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 思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天天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 日本免码va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 亚洲精品欧美在线综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