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練習可以幫助我們鞏固課堂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水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練習題及答案,歡迎同學們過來了解和練習。
一、夯實雙基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詞,注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A.疏(shū)食 曲肱(ɡōnɡ) 枕(zhěn)之
B.所惡(wù) 惡(wù)乎 顛沛(pèi)
C.臧(zānɡ)武仲 公綽(chuò) 卞(biàn)莊子
D.貌思恭(ɡònɡ) 無適(dí) 諂(chǎn)也
【答案】 C(A枕:zhèn,B惡乎:wū,D恭:ɡōnɡ)
2.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A.富而(如果)可求 從(順從,依從)吾所好
時(在適當的時候)然后言
B.不處(接受) 所惡(厭惡) 終(完)食
C.無適(專主) 無莫(不要)
義與之比(并列)
D.尚(尊崇)勇 不能徙(遷移)
是(判斷動詞,和現代漢語的“是”同義)吾憂也
【答案】 D(“是”是代詞“這”,此句為“這(是)我的憂慮啊”)
3.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B.
C.
D.
【答案】 D(A厭:①討厭,②滿足;B欲:①想要,②欲望;C文:①修飾,②掩飾;D雖:即使)
4.下列成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見危授命:面臨危難挺身而出,付出性命
B.任重道遠:擔當的東西重,而且路程遙遠
C.欲速則不達:想要快速地趕到目的地,反而到達不了目的地
D.割雞焉用牛刀:殺個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答案】 C(過于性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和現代漢語意義差別最大的一項是()
A.造次必于是
B.顛沛必于是
C.子路問成人
D.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答案】 C
6.下列句子中的“信”字,意義相同的兩項是()
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B.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C.低眉信手續續彈
D.一人得道,仙及雞犬,信夫!
【答案】 AD(AD都是“真實”的意思,B信用,C隨意)
7.下列句子中的“然”字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其然?豈其然乎?
A.曰:“是魯孔丘與?”對曰:“然”
B.夫子憮然曰
C.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D.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答案】 D(例句和D都是“這樣”的意思)
8.下列句子中的“惡”字讀音和意義都相同的兩項是()
A.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B.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C.廉君宣惡言
D.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答案】 BD(BD是疑問代詞,哪里,怎么,都讀wū;A讀wù,厭惡;C讀è,壞)
二、文本精品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子問公叔文子于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
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論語·憲問》)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論語·述而》)
9.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真實、不虛)
B.夫子時然后言 (按時)
C.豈其然乎 (正確)
D.人不厭其言 (滿足)
【答案】 A(B項,時,在適當的時候;C項,然,這樣;D項,厭,討厭、厭惡)
10.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答案】 A(①②中的“于”,介詞,對于③中的“其”,代詞,他④中的“其”,代詞,這)
1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以告者過也 B.曲肱而枕之
C.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 D.公明賈對曰
【答案】 A(A項省略句,省略“之”,這事B、C、D三項為一般句式)
12.下列各項關于選文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通過評價公叔文子,進一步闡釋了“義然后取”的思想
B.凡事要守道,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因此,孔子反對追求榮華富貴,只要能堅守道義,就是人生的最大快樂
C.孔子對公叔文子的態度是肯定的
D.孔子強調對富貴財利的追求必須合乎道義,這種思想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答案】 B(孔子并不反對追求榮華富貴,只是要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要堅守道義)
三、課外延伸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題
申徽,字世儀,魏郡人也性審慎,不妄交游元顥入洛,以元邃為東徐州刺史,邃引徽為主簿顥敗,邃被檻車送洛陽,故吏賓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廣集賓友,嘆徽有古人風尋除太尉府行參軍
孝武初,周文與語,奇之周文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為大行臺郎中時軍國草創,幕府務殷,四方書檄皆徽之辭也河橋之役,大軍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眾,徽獨不離左右,魏帝稱嘆之十年,遷給事黃門侍郎
(劉彥)頻征不奉詔,又南通吐谷渾,將圖叛逆周文難于動眾,欲以權略致之,乃以徽為河西大使,密令圖彥徽輕以五十騎行,既至,止于賓館彥見徽單使,不以為疑,徽乃遣一人微勸彥歸朝,以揣其意,彥不從徽又使贊成其住計,彥便從之,遂來至館徽先與瓜州豪右密謀執彥,遂叱而縛之彥辭無罪,徽數之曰:“君無尺寸之功,濫居方岳之重,恃遠背誕,不恭貢職,戮辱使人,輕忽詔命計君之咎,實不容誅但受詔之日,本令相送歸闕,所恨不得即申明罰,以謝邊遠耳”于是宣詔慰勞吏人及彥所部,復云大軍續至,城內無敢動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儉約率下,邊人樂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牘無大小皆親自省覽,以是事無稽滯,吏不得為奸后雖歷公卿,此志不懈出為襄州刺史時南方初附,舊俗官人皆通餉遺徽性廉慎,乃畫楊震像于寢室以自戒及代還,人吏送者數十里不絕徽自以無德于人,慨然懷愧,因賦詩,題于清水亭長幼聞之,皆競來就讀,遞相謂曰:“此是申使君手跡”并寫誦之
(節選自《北史·列傳第五十七》)
13.下列各項中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吏賓客并委去委:拋棄
B.時軍國草創,幕府務殷 殷:盛,眾多
C.徽乃遣一人微勸彥歸朝 微:稍微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罰,以謝邊遠耳 謝:道歉、謝罪
【答案】 C(微:暗中,暗暗地)
14.下列各組句子中的加點字,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①欲以權略致之
②王好戰,請以戰喻
B.①遂叱而縛之
②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C.①乃畫楊震像于寢室以自戒
②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D.①既至,止于賓館
②得復見將軍于此
【答案】 B(①連詞,表承接;②連詞,表修飾A項,介詞,可以譯為“用”C項,副詞,可以譯為“于是”D項,介詞“在”)
15.以下各項中的兩句話分別表現申徽“審慎”、“勤至”的一項是()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眾,徽獨不離左右
②復云大軍續至
B.①徽先與瓜州豪右密謀執彥
②幕府務殷,四方書檄皆徽之辭也
C.①徽在州五稔,儉約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牘無大小皆親自省覽
D.①徽乃遣一人微勸彥歸朝,以揣其意
②故吏賓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答案】 B(A項前者表現其“忠于職守”,后者表現其“機智”;C項前者表現其“儉約”,后者表現其“勤至”;D項前者表現其“機智”“審慎”,后者表現其“忠義”)
16.以下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卻又不輕易放棄,這一點在元邃被囚車押往洛陽時他與“舊吏賓客”的不同舉動便足以證明
B.申徽辦事認真,深得周文的信任,做大行臺郎中時,國家有關文書往往出自他的手筆河橋之戰,軍隊失利,申徽忠于職守,得到了魏帝的稱贊
C.申徽在捉拿劉彥時表現出了他的謀略,先派人規勸試探,不成后,又親自出面假裝幫助劉彥,按事先商定的計劃終于達到了智擒劉彥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奮、盡職、廉潔,面對百姓的擁戴,卻感到有愧,他將這種感受以詩的形式表達出來,這首詩也受到了百姓的歡迎
【答案】 C(申徽并未親自出面,而是派人與劉彥接觸,然后才誘使他來到賓館)
【參考譯文】
申徽字世儀,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亂與人交往元顥進入洛陽,任用元邃做東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元顥失敗,元邃被裝入囚車押往洛陽,元邃原先的官吏賓客都拋棄他而離開,只有申徽去送別他等到元邃得到赦免,就廣召賓客朋友聚會,贊嘆申徽有古人風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參軍
孝武初年,周文和他交談,認為他是個奇才周文觀察申徽深沉細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辦,于是做了大行臺郎中當時軍隊和國家剛剛建立,幕府的事務很多,四方文書檄文都是申徽寫的河橋之戰,朝廷的大軍出師不利,近侍官吏逃散的很多,只有申徽不離左右,魏帝稱贊他(大統)十年,升任給事黃門侍郎
劉彥不接受征召命令,又在南方勾結吐谷渾,將要圖謀叛亂周文動用大軍鎮壓比較困難,想用靈活的謀略擒拿他于是讓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擒拿劉彥申徽率輕騎五十人出發,到了以后,住在賓館劉彥見申徽單獨一人來做河西大使,就不懷疑他申徽就派一個人暗暗地勸劉彥歸附朝廷,以此揣測劉彥的意圖,劉彥不聽從申徽又派人幫助促成劉彥到賓館商事,劉彥就聽從了他,于是來到賓館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門大戶秘密商議捉拿劉彥,于是就呵斥捆綁了劉彥劉彥說自己沒有罪,申徽一一列舉他的罪狀說:“你沒有一點點的功勞,卻掌管著一方重要的權力,依仗著地方偏遠做一些違背欺騙朝廷的事,不恭敬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卻殺害朝廷派來的人,輕視朝廷的命令統計你的罪行,實在是殺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但在我接受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遺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將你懲處,來向邊地的百姓謝罪”于是宣讀詔書慰問官吏、老百姓和劉彥的下屬,又說大軍接著就到,城內沒有一個人敢鬧事
十二年,因為申徽講信用,與邊地的老百姓關系融洽,被任命為瓜州刺史申徽在瓜州五年,以身作則,勤儉節約,邊地的老百姓樂業而安定申徽性情勤奮,在做官期間,文書案卷不論大小都要親自查看,因此事情沒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惡狡詐的事后來雖然達到公卿的職位,但這個志向一點都沒有松懈出京城做襄州刺史當時南方剛剛歸附,舊風俗是官員都相互交往饋贈錢財,申徽性情廉潔謹慎,于是就畫了(廉吏)楊震的像放在寢室用來自我告誡等到被替代回京,老百姓和官吏送他的人幾十里不斷絕申徽自以為對百姓沒有什么恩德,內心感到慚愧,于是寫了一首詩,題在清水亭上不管年長年幼的百姓,聽說這詩,都爭著前來閱讀,互相稱贊說:“這是申使君的手跡”人們紛紛抄寫吟誦這首詩
四、高考熱點
17.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藝術知識是對已發生過的藝術現象的理性記錄,其本身是非藝術的 ②因為他所知道的這些東西本身是歷史的而非軍事的 ③但是,藝術修養的根基并不在藝術知識中 ④藝術知識,只是藝術修養大題目下的一種后補性、擴展性的內容 ⑤一個有高度藝術修養的人當然會有比較充分的藝術知識 ⑥這正像知道歐洲戰爭史常識和拿破侖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軍事修養
A.④⑥②①③⑤ B.⑤③④①⑥②
C.⑤③①⑥②④ D.④⑥②③⑤①
【答案】 C
18.一種意思,可以形象表達,也可以抽象表達,不同的表達有不同的效果請仿照示例,根據要求,在下列橫線處填寫出相應內容
示例:形象表達:快刀斬亂麻
抽象表達:做事果斷
(1)形象表達:
抽象表達:大度寬容
(2)形象表達:眉毛胡子一把抓
抽象表達:
(3)形象表達:
抽象表達: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4)形象表達:眾人拾柴火焰高
抽象表達:
【答案】 (1)宰相肚里能撐船 (2)主次不分 (3)風馬牛不相及 (4)團結就是力量 (所寫內容合乎要求即可得分)
19.仿照示例,對《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形象進行理性的思考,從關羽、張飛、曹操三個形象中選取一個,再寫一個句子對其進行評價
示例:劉備一面是雄才大略,另一面是惺惺作態,政治家不只有一個面孔
仿寫句子:
關羽
張飛
曹操
【答案】 關羽一面是赤膽忠心,另一面是婦人之仁,好義士不只有一種性情
張飛一面是勇冠三軍,另一面是粗暴魯莽,真英雄不只是一個樣貌
曹操一面是識才重賢,另一面是自負多疑,大丞相不只有一種品性
五、讀寫創新
20.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親歷過、聽說過很多“錯過”錯過一場精彩的比賽或演出,錯過一次與家人或同學難得的團聚;一時猶豫,錯過了展示(或錘煉)自己的絕好機會;一場誤會,錯過了一段真摯的友誼;一次退縮,錯過了不會再來的機遇……有些錯過可以輕輕放下,有些錯過卻刻骨銘心,永難忘卻
根據上面這段話,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佳作賞讀】
選擇錯過
李 源
當我站在街角,看著他失望而落寞的背影時,眼淚便流了下來我想,我們不得不錯過彼此
手里把玩著那粉色的信箋,我有些不知所措成,那個優秀的男孩子,竟然約我去河濱公園……
去嗎?還是……
有些憧憬,有些迷惘,還有些……MP3里恰好響起王力宏的歌聲
“……不可能錯過你……”
我……
“在聽歌啊……”表姐突然出現,微笑地看著我手忙腳亂地收起信箋,“有決定了?”她顯然看出了什么
“沒”我低聲說,臉有些燙
“呵,我想起我高三時也有過這么一次”表姐坐下來,為自己泡了一杯咖啡
“你……怎么處理的?”我試探道
“那時候啊……”她托著腮,似乎很陶醉地想著
“我們班上有個非常出色的男孩,他成績好,脾氣好,也很帥他是班長,而我正好是學習委員,我們經常一起討論題目,不知不覺就走得很近我想,我的確是喜歡他的但因為那時是高三了,這種情感即使有,也不敢輕易說出來……”
“有一天,他遞了張紙條給我……就像你這張……”表姐朝我瞧了一眼,笑著繼續說,“約我到楓葉街見面——你知道,那是條‘情人街’”
“其實,剛開始我也挺高興的猶豫了一下,決定赴約——并不是出于約會這一目的——我只是想和他好好談談,無論結果如何”
“去楓葉街的路上,我得搭一班公車在我旁邊的是一個中年人,他一直看著窗外,癡迷于兩邊的風景公車繼續行駛著,他突然沮喪地說,他錯過了目的地,想要下去但是……你知道的,在當時,幾乎不可能那個中年人很著急很懊悔,卻沒辦法挽回——他必須得等到下一站再下”
“不知怎么的,那一剎那我突然就有這樣一種念頭:也許,我和那中年人一樣,都在為了不錯過路邊的風景而忘記了目的地”
表姐輕輕攪著杯里的咖啡,醇香的味道彌漫在空氣里,只有她平靜的面容依然清晰
“意識到這一點,我有些害怕,我知道自己也許見了他以后,立刻就會失去那一刻,我真的不愿犯下錯誤”
“所以,車到楓葉街時,我并沒有去找他,而是在街角靜靜地看他直到他失望地離去,我才流下淚來:也許,為了終點,我寧愿選擇錯過……”
“現在……后悔嗎?”
“不在人生這班車上,錯過窗外的美景,也許會有小遺憾,但一旦錯過了預定的站臺,那就無力挽回了在有些時候,我們必須選擇錯過”
表姐說著,輕輕抿了一口咖啡,似乎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之中……
我想,我明白了
“喂,成嗎?我……我錯過了那班車,不能去了……”
MP3里,王力宏的歌早已停了放下話筒,我抬頭看向天空
很藍,很亮
【名師點評】
這篇文章,緊扣話題,觸及了中學生中一個敏感的話題——早戀作者把人物際遇放在一種特定的場合中,展示了一個中學生的情感發展歷程,即理智最終戰勝感情的過程由于取材源于生活,使得人物形象真切感人,情感描摹細膩生動文章沒有多少華麗的詞句,卻以清新質樸的語言給人帶來春的氣息;開頭和結尾處用王力宏的歌來相互照應,既突出了中學生的生活特點,又使文章結構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