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讀出了虛幻,又讀出了美麗,還能讀出什么?剛才同學說了一個詞叫“典故”,請告訴我詩人為什么要用典故,典故能夠使這首詩增加一些什么東西?
(教師指定學生回答)
生U:我認為詩人如果直接抒發傷感的話會使整首詩成為平白無故地抒發感情的咆哮,但是如果用典故,可以將自己的情感化進典故里面,不僅有自己的情感,也有典故里人物的情感,讓情感變得復雜,也讓后人能夠從典故里體會真正的感受。
師:大家聽懂了嗎?如果沒有典故,這首詩歌就很直接、很平白,因此典故增強了這首詩文化的味道。因此,大家必須要用心讀出這首詩中詩人復雜的感受。所以,一個“雅”字可以代表許多東西。
(幻燈片展示:傷、幻、美、雅……)
師:詩中有傷,詩中有幻,詩中唯美,詩中含淚。當然,隨著歲月、經歷,還能夠讓你慢慢讀出這首詩中其它的味道。所以同學們,今天你就是詩人,你就是李商隱,在某個黃昏,看著錦瑟,你慢慢地讀出自己的心聲。一起來讀。
(學生齊讀全詩)
師:詩人面對著五十弦的錦瑟想起了他的美好歲月,你們想象一下,那個美好歲月里的作者大概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生V:我覺得那時候詩人可能是一個風度翩翩、自由自在、生活很悠閑自得的一個人。
生W:我覺得應該是一個很有才氣,很風流的一個人,因為美好的年華一般都是表達一個比較好的時期。
師:這是一個很玉樹臨風、很有才氣、很有理想的一個人。還有什么?
生X:我覺得詩人那個時候情感應該很豐富。
師:情場上非常得意,愛情路上有美好收獲的人,所以他才能夠寫下這樣一首詩。今天我們再看見這首詩,“此情可待成追憶”,告訴我,他追憶的是什么情感?我們一起輕輕地讀一遍這首詩。
(全體學生按要求朗讀)
師:告訴我,這樣一個詩人,在風燭殘年,看到錦瑟,追憶了怎樣的情感?
生Y:我覺得是包含了很多的復雜情感,比如暢想。
師:暢想?很快樂的?為什么?
生Y:因為李商隱這個人當時是非常受人歡迎的,而且在政治上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這跟晚年時期有很大差異。所以我認為晚年的李商隱還是很懷暢想那段年華。
師:也就是說你讀到了一種不輸于命運的情感表達,從那句讀到的?
生Y:莊生曉夢迷蝴蝶,我覺得是這句。
師:為什么?
生Y:因為莊周在夢里有一種飛翔的感覺。
師:一種飛翔的欲望,因此只要心未死,生命斗志不屈。
生Z:我想補充一下,我覺得從“藍田日暖玉生煙”這句也可以看出,詩人可能覺得自己就像一塊美玉,埋在地下,希望有人能來賞識他。
師:這是一種什么情感?
生Z:懷才不遇。
師:還有嗎?
生1:我覺得是對美好青春的留戀。
師:對青春、對生命的一種留戀是嗎?哪一句?
生1:“一弦一柱思華年”,這個錦瑟共有五十弦,它的每一柱都思華年。
師:一弦一柱思華年,而且都必須是華年。那么未來的歲月他也希望他有華年,因此這位同學解釋是對生命的放歌。還有什么?
生2:可能是他以前去世的妻子。
師:你怎么知道他有位去世的妻子?
生2:這是一個歷史記載。
師:所以它是一首悼亡詩是吧?因為“錦瑟”的“瑟”字會讓我們聯想到一個什么成語?
生(全體):琴瑟相合。
師:所以這首詩可能是一首表達對妻子思念的詩。我們下面就來看看李商隱的一生。
(展示幻燈片:李商隱簡介)
師: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因無意卷入朋黨之爭的漩渦,受到兩派的打壓、排擠、抑郁不得志。其情感經歷也異于常人,年輕時曾有一場為世俗所不容的愛情,后與妻子琴瑟相合,但中年喪妻,四十六歲就抑郁而亡。所以寫下這首詩的李商隱,在《錦瑟》里突出了復雜的情感。政治上失意,情感上失意,人生的許多挫折,內心的許多幻想,最后都凝結成了這首《錦瑟》。我們再次用心讀一讀這首《錦瑟》。
(全體學生齊讀)
師:(展示幻燈片)一篇錦瑟解人難,在100多年前清代梁啟超說過,李商隱的錦瑟他解不出來,但就覺得很美,讀起來令人精神上得到一種新鮮的愉快。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那么同學們,別具慧心的你還能從這首詩中讀到什么新鮮的“錦瑟”?還可能是怎樣的解讀?
生3:“玉”和“煙”是我們常見的東西,但是“玉生煙”的搭配給人以神秘感。人生慨嘆。
師:(展示幻燈片:隱)李商隱的詩歌把很多的情感都隱藏起來了,而外露的只是傷。讀李商隱的詩歌,要能從外在的傷感中捕捉它隱藏的情感。因此,錦瑟究竟寫的是什么,還是交給我們自己用心地誦讀,我們再讀一讀這首詩,請一位同學做個示范。
(教師指定一位同學誦讀)
師:好,全體起立。男女同學交錯背誦讀,最后一句齊讀。
(學生按要求誦讀)
師: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