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特別的作業》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17-04-13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特別的作業》教學反思一

  《特別的作業》是二年級下冊的一篇選學課文,講的是老師布置一項別開生面的作業,讓孩子們找春天,多數孩子拿回柳枝、小花之類的東西,而小麗拿回的是一幅畫著玉蘭花的畫。小龍捉來了蜜蜂,卻是想著等會要把它放了的。他們簡單的言行中流露的是對自然萬物的珍惜愛護。

  很明顯,這是一篇以保護自然環境為主題的文章,引導孩子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情感是必定要做的事。但是否讓這條情感線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呢?近年來,小語界專家呼吁,閱讀教學,應減少致力于對知識的傳遞,內容的分析,而更應該努力尋求在語言學習中形成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實現從“教課文”到“教閱讀”的轉型。因此,我認為,語文是言與文的結合體,情感本身就流淌在語言文字之間。品味文字,勝于空洞說教。我努力讓孩子們“一入課堂便語文”。

  一、如導入新課時,交流平時的作業,目的在于和課題中的“特別”形成對比。同時,在交流中,我出示“一項作業”,并不斷強化運用,是為了在不覺間滲透這個比較陌生的量詞的用法。而這個“一項作業”也貫穿了課堂的始終。

  二、質疑能力的培養是老師們較為重視的。但卻存在著虛晃一槍的情況。今天我在出示課題后,也讓學生據題質疑,但之后的教學是圍繞著解疑進行。如先解決“作業是什么”、“有什么特別”,接著重點圍繞“作業做得怎么樣”展開教學。

  三、但這個教學中,我又把“有( )的( )”這個句式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抓手,進行重點訓練。選取這個訓練點是因為,這篇課文文質都很一般,別的地方都很簡單。唯獨這處有嚼頭,是學生尚欠缺的能力所在。且這個句式有點特別,和平常的“有……有……”有著本質的區別。落腳點是放在動詞和方位上,如“放在鉛筆盒里的楊花”。這個訓練點的設計我分四個層次進行:一、讀這組句子,發現其中的奧秘;二、把“用水碗盛的紫丁香”試著換成“盛在水碗的紫丁香”;三、把小麗小龍的作業也用這樣的句式來改一改;四、感受春天之美,用上“有( )的( )”句式來說,并寫一寫自己將要畫的畫。經過這么幾個回合,學生對這個句式的運用有了質的提高。這個訓練的過程是充分展開的。葉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種能力或者習慣,不靠學習者自己運用心力去實踐,去嘗試,是無論怎樣也難以養成的。”因此,讓學生親歷過程,是生本課堂的重要理念。一課一得,長此以往,學生的素養必然有效提高。正如周一貫先生所言:課堂上如果學生沒有經過積極主動乃至艱苦的思維過程,有時候盡管也可以呈現出一種流暢有序、環環緊扣的課堂局面,但這很可能只是一種粉刷的和諧,一種惰性的通達。

  四、至于小麗為什么要畫一幅畫,小龍把蜜蜂關在盒子里,我認為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點困難。因此,我在朗讀中創設了個對話情境:“直接摘一朵玉蘭花多簡單呀,可她不摘,而是去畫,為什么?”引發學生的思考討論。而與小龍對話“這是你畫的春天嗎?為什么蜜蜂就是春天?那你還把它關在盒子里?”經過這樣的交流,學生自然而然明白了他們的用意所在,并為之動容,情感目標的達成水到渠成。

  五、我認為在板書設計得也較為巧妙,六個代表春天的景物分別為一花瓣,隨著學生的交流組成一朵絢爛的花,花蕊是一張滿意的笑臉,多種意味蘊含其中,相信學生也會有別樣的感覺。

  縱觀這課教學,我認為自己始終在帶領孩子用語文的方式學語文,是一堂能力取向的課堂,是散發語文芬芳的課堂。但是,因為經驗的不足與課堂調控能力的欠缺,課堂也留下了不少遺憾。

  缺點之一:課堂語言累贅

  這是我課堂教學中一個很大的“毛病”。通常自己講完一遍后還不放心,關鍵的地方還要啰嗦幾句,學生回答問題后我也忍不住要重復,既浪費時間,又制造聽覺疲勞。

  缺點之二:細節處引導處理不足

  細節的處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既可以體現教師自身的能力,又是師生溝通的平臺。例如這節課,我的多音字教學環節本來是放在前面的,由于我很緊張把這一環節漏掉了,但是在出示課文8.9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多音字,學生找到了“只”,我只是“哦”了一下就讓他座下,繼續讓學生找,當時密密麻麻的字可能學生也有點蒙了,頓時讓課堂氣氛有點冷場,過了一會兒才有個學生找到我想要的答案“扇”。我想:如果在這里我對第一個學生的回答做一些肯定,再問同學們“還有個多音字藏在這一句呢?我們一起來讀讀吧,”再讓學生找,這樣范圍小一點,學生也容易發現,課堂也就不會有冷場的現象了。

  缺點之三:評價語簡單、籠統

  教師課堂評價語的主要功能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而我一味地用“標準式”的“不錯”“很好”“真了不起”等簡單、籠統的語言來評價,煽動不了學生激情的,對學生的學習起不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如果我的評價語風趣幽默點,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活躍,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活潑、充滿笑聲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

  這些都成為我今后需要努力改進的方向。我喜歡語文,也喜歡帶著孩子們學語文。且行且思,在語文教學的路上,我相信自己,會漸漸成長。

  《特別的作業》教學反思二

  本課作者賦予了“作業”新的意義和價值,那就是把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引導他們去觀察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在美麗的大自然里受到美的熏陶和啟迪。“作業”看似簡單的一個詞兒,在故事中卻由于它的“特別”讓我們走進小姑娘小麗的心,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善良,充滿愛意的心,使我們自然而然地愛護身邊的花木。故事淺顯易懂,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相信讀完故事,通過交流孩子們下意識地會愛護身邊的花木,自覺地遵守相關規章制度。

  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我注意到了發散學生們的思維,讓他們大膽去想象,去體會,去跟文中的人物找同感。比如,在孩子們交流到他們最喜歡小麗的作業時,我進一步引發他們思考為什么喜歡她的作業?我讓孩子們先交流討論,結果孩子們給出了精彩而動人的回答:“花朵也是有生命的,它那么美麗芳香,應該讓更多的人去欣賞。”“嫩綠的柳條有大樹媽媽,它應該和媽媽在一起”……我趁熱打鐵,問孩子們“如果老師也給你布置這樣作業,你會怎么做?”孩子們紛紛表示要跟小麗一樣把美麗的春天畫下來。之后再啟發學生想當時小麗畫玉蘭花那一刻心情怎么樣,讓他們帶著這種心情再去讀,反復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悟。

  本課內容雖然淺顯易懂,但其蘊含的“愛護“這一主題是深刻的。而這一主題又是通過小麗畫玉蘭花來表現的。我們注意了在學生讀好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這一課的教育意義。讓孩子們最終形成熱愛大自然、呵護大自然、關愛花草和小動物的美好品德。

  《特別的作業》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我用了兩節連堂課,我把課文的讀和講合在了一起,所以第一課時沒有寫字的教學,沒有在揭題時書寫“作、業”兩個字,我將本課的生字進行了集中的學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效的區分“作”和“昨”以及“玉”和“蘭”。本周開始,我重點在指導孩子的書寫,所以在寫字教學的時候,我把每個字都逐一帶著在寫,雖然很慢,但是想避一避他們,讓他們的字寫得好看一些。在識字教學上,仍以集中識字為主,重點字隨文深挖,并且指導學習了AAB的句型如:嫩嫩的、細細的等等,孩子都能說到。在朗讀的指導上,有了詞語的朗讀指導如:特別、奇怪等等,課文的情感朗讀還算不費勁,只是在指導學生讀好疑問句時,可能用力過猛,孩子讀得很不自然,以后需要注意。本課的朗讀形式較為單一,大多數就是抽讀和齊讀,只有一次男女賽讀和分角色朗讀,以后在朗讀形式上還要加強訓練

  《特別的作業》教學反思

  又是兩節連堂課,我把課文的讀和講合在了一起,所以第一課時沒有寫字的教學,沒有在揭題時書寫“作、業” 兩個字,我將本課的生字進行了集中的學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效的區分“作”和“昨”以及“玉”和“蘭”。本周開始,我重點在指導孩子的書寫,所以在寫字教學的時候,我把每個字都逐一帶著在寫,雖然很慢,但是想避一避他們,讓他們的字寫得好看一些。在識字教學上,仍以集中識字為主,重點字隨文深挖,并且指導學習了AAB的句型如:嫩嫩的、細細的等等,孩子都能說到。在朗讀的指導上,有了詞語的朗讀指導如:特別、奇怪等等,課文的情感朗讀還算不費勁,只是在指導學生讀好疑問句時,可能用力過猛,孩子讀得很不自然,以后需要注意。本課的朗讀形式較為單一,大多數就是抽讀和齊讀,只有一次男女賽讀和分角色朗讀,以后在朗讀形式上還要加強訓練。


更多相關文章:

1.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2.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筍芽兒》教學反思

3.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泉水》教學反思

4.二年級語文下《看浪花》教學反思

5.二年級語文《找春天》教學反思

6.人教版二年級《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

7.二年級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视频播放器 | 日本免费爽视频 | 五月天桃色国产麻豆 | 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 | 最新久久少妇发布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