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
文章從題目到內容體現一個“趣”字:首先,這個題目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其次,“聽大人說,扁豆蔓兒是向右繞著爬的”,這個問題的提出很有趣;其三,我種扁豆,特意把蔓兒從竹竿的左邊繞纏,而蔓兒偷偷繞到了竹竿的右邊。這太有趣了!于是“我”便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細心的觀察,終于相信扁豆蔓兒是向右繞著爬的。教學本課,要著重引導學生自己默讀,發現并提出問題,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保護學生自己讀書的熱情。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字。
2、練習默讀課文。
3、在交流中體驗觀察的樂趣,從而喜歡觀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熱情,肯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在默讀課文過程中感悟課題的“趣”。
2、教學難點: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探究欲望。
教學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搜集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具有特殊生活習性的植物(牽牛花、芙蓉樹、睡蓮)圖片,激發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激趣
1、課件依次出示:牽牛花、芙蓉樹、睡蓮、扁豆圖片
這是什么植物?你知道它有什么特點嗎?
2、由“扁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出“觀察”一詞。
板書:觀察
大家知道嗎?扁豆生長時會發生一種有趣的現象,大家想知道到嗎?今天,我們就跟隨一位朋友去進行“一次有趣的觀察”,板書并補充課題,生齊讀。
3、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簡要板書,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到課文中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提示:
①劃出不認識的字,對照拼音讀準確。
②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段話,多讀幾遍,讀通順。
2、展示初讀,糾正字音(重點糾正“蔓兒”讀音)。
3、交流學情: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默讀思考,感悟“有趣”
(出示默讀提示)
“我”聽大人說……
起先……我 ……于是我就 ……
最后我終于相信……這真是一次 的觀察。
四、師生共同交流總結:
1、你覺得扁豆的生長有趣嗎?有趣表現在哪些句子中?
引導學生找出表現有趣的句子。
2、感悟有趣:
(1)句1:我常聽大人說,扁豆的蔓兒是向右繞著爬的。
引導感悟趣一:扁豆是植物,它真的會向右繞著爬嗎?
(2)句2:第二天天剛亮,我就起床了,跑去一看,扁豆蔓兒偷偷地繞到了竹竿的右邊。
引導感悟趣二:它是怎么從左邊轉到右邊的呢?
(3)句3: 星期天,我又把扁豆蔓兒從左邊繞著纏在竹竿上,還在竹竿上用紅墨水做了記號。
引導感悟趣3: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
(4)句4:我緊盯著它。過了半個小時,扁豆開始離開了記號,向右邊移動。又過了兩個小時,扁豆蔓兒離記號更遠了。我還注意到,每隔一小時左右,扁豆蔓兒就突然抖一下。四個小時以后,扁豆蔓兒又轉到竹竿右邊,繞著纏上去了。
感悟趣4:扁豆蔓兒竟然會抖動,還會自己改變纏繞方向!
自由讀第3自然段,劃出作者的觀察過程。
指名說說作者的觀察過程。師板書:
半小時
兩個小時
每隔1小時
四小時
小結:扁豆就是通過“蔓兒”的抖動,纏繞“慢”地向上生長。你們明白了“扁豆的生長”嗎?
指導學生帶著喜歡的心情讀第3自然段。
指名讀、分男女生讀。
3、通過小作者的介紹,我們知道了扁豆的生長過程。誰來說說小作者是怎樣知道的呢?
“觀察”
4、再讀第3自然段,想想“我”是怎樣觀察的。
生說,師板書:
作記號
緊盯著
還注意到
從這些詞中可以看出什么?
指導讀,學生齊讀第3自然段。
5、總結:學了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示?
“我”終于明白了( ),我也終于明白了( )。
五、討論拓展:
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
六、練習設計
課后利用一周左右的時間觀察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并寫好觀察日記。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