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二年級《最大的“書”》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最大的“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二年級《最大的“書”》教學設計 1
一、設計思想:
《最大的“書”》是新教材小語第四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告訴我們: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眼里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里,巖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識。本課的教學主要加強朗讀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發現、體會,在對話中認識人物形象,感悟語言內涵。同時,實施資源整合策略,借助相關資料,在感受自然奧秘、培育科學精神中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新課程標準挑戰了傳統的教學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環節的安排上,已不只是為了把知識講明白,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其產生內部需求。
三、學情分析: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他們能夠在自由讀文的基礎上,自學本課的生字詞,并結合重點的詞句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從而了解到課文中的“書”的真正含義與加雙引號的原因。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在各種形式的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學習。當他們越讀越感到有趣的時候,再揭示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進而激發他們對自然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探索的欲望。
四、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2、 讀懂巖石這本大書,弄懂巖石是大書的原因。
3、 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準確把握人物心理,讀好人物對話。了解"書中的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六、教學策略及手段:
新大綱提倡:“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本節課主要采用媒體演示、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合作學習、合作解疑的教學方法。
七、課前準備:
化石圖片、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激起質疑。
1、昨天我們學習了19課,知道了這“書”就是巖石。(師板書課題,并版畫巖石。)
2、在學習時,我們認識了一些生字,想不想和它們打個招呼,它們出了幾個謎語,看看大家有沒有把他們記牢。(多媒體投影出示)
(1)、內病已去了,外病去不掉。不良有缺點,人人能看到。(痕)
(2)、某火是礦藏,身黑地下多。把它挖出來,燒它能燃火。(煤)
(3)、和卯兄弟般,短橫把撇換。用它做圖章,蓋下很美觀。(印)
(通過猜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生字。)
3、這幾個字同學們通過認真的思考,記住了它們,那么其他的生字寶寶你也記住了他們叫什么了嗎?怎么記住的?(出示:質 勘 巖 冊 厚 印 痕 刨 煤 寶,指名說一說。)
4、指導“質”的寫法。(先讓學生觀察這個字的特點,教師再出示順口溜:橫撇連著一豎撇,十貝相連寫在下。劣質商品把人害,優質產品人人夸。提醒容易寫錯的地方生書空,練寫。齊讀所有生字。)
5、這些字組成的詞語也一定能讀好,來試一試吧!(多媒體出示:波痕 煤炭 寶藏 地質 巖石 一冊 腳印 勘探 厚厚的 刨根問底,男女分讀)開火車。
(二)學習課文。
1、同學們讀得真準確,看看“刨根問底”什么意思?(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2、自讀課文,找找川川問了幾個問題,畫出來,數一數。指名回答,和老師找的一樣嗎?
3、多么好學的孩子呀,這就是“刨根問底”,面對這么多問題,你們想知道答案嗎?四人小組,和川川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學生自學課文。)
4、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指名說,如果沒有說全,請小組內同學補充。)
5、在講第二個問題的時候,指導“冊”字的書寫。師:看到這個字,你覺得像什么?(學生結合圖片,觀察“冊”,通過字理識字小口訣:小小兩塊竹片,一線從中串起,雖然它不說話,卻有千言萬語。學習“冊”的書寫。)
6、這一冊書是通過什么來告訴我們它想說的話的呢?這“書”中的字是什么呢?(師板書“字”,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對應的圖片。)
7、看這些圖片,你們來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么?為什么?
8、這本書中還有圖畫呢,看看是什么樣的呢?(板書“畫”)讀8自然段。學生練習說句子:“這兒有。有。那兒。”
9、畫還不少呢!有畫又有字,能讓我們知道什么呢?(板書“知識”、“寶藏”)
10、地球真是個了不起的魔術師,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這歷經了億萬年的變化吧!了解其中的知識吧!(指導朗讀)
11、知道了這些有什么用呢?指名讀。
12、能夠發現寶藏呀,都有什么呢?省略號有什么用?
13、原來看懂了這本書有這么大的作用。
14、采訪學生:川川你來說說,你高興什么呢?長大了想當什么?
過度:地質勘探隊員也很愿意,雖然他們工作壞境惡劣。但是他們仍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并且面對川川的刨根問底很有耐心地解答,你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體會到的?(讓學生體會地質勘探隊員說的每一句話后的感嘆號,表達了勘探隊員對工作的熱情,指導學生讀兩個人的'幾次對話。)
15、學生回答后。同桌對讀,指名表演,全班男女生分讀。
(三)總結。
音樂響起:其實,在大自然中,不僅巖石是一本書,日月星辰,風云雷電,山川樹木,花鳥蟲魚就是一本本神奇、有趣的書!大自然就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同學們,讓我們走進大自然吧,相信我們會得到更多的樂趣,發現更多的秘密。你們看,(點擊課件),這朵嬌艷的藍玫瑰是書,讀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銅礦;這片片高積云是書,它的出現預示著晴天的到來;這可愛的小狗是書,讀懂它就知道它的汗孔是長在舌頭上的;這美麗的胡楊樹林是書,順著它的身子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孩子們,茫茫宇宙,萬物生靈,書無時不有,書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帶上一雙善于發現的慧眼,一顆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們肯定能發現更多的秘密。 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秘密?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資料及圖片。(師生互動)
同學們,我們和川川一起讀懂這本最大的書,通過這書中的文字,圖畫學到了知識,了解了讀懂這本書得作用,其實大自然也是一本巨大的書,她蘊含著無窮的奧秘。在我們身邊這樣的書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帶著一雙發現的眼睛,一顆探究的心,我們會知道更多的知識。
(四)作業。
1、課后查找自然知識。
2、閱讀課后“我知道”。
小學二年級《最大的“書”》教學設計 2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11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讀好人物之間的對話。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入課題,設置懸念
1、讀課題,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問題嗎?
2、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由讀文,勾畫生字及喜歡的生詞。
2、和同桌交流認識了哪個字,是怎么認識的。
3、把自己喜歡的生詞說給桌聽,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4、全班交流,把學習的字詞的好辦法介紹給大家
5、同桌間用生字卡片互相抽查。
6、找合作伙伴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
7、回報自讀,分段輪讀,互相糾正。
三、朗讀感悟,體會角色
1、自由讀:
叔叔為什么把巖石稱作書,這本書有什么用呢?請趕快讀一讀吧!
2、伙伴對讀:
和伙伴合作讀川川和叔叔的對話,再說說你學到了什么?
3、讀中悟:
⑴ 出示文中的問句和感嘆句,指導讀好這些句子。
⑵ 進入角色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提示讀好人物的對話。
⑶ 表演讀,進行評議。
⑷ 四人小組合作演一演:
提示:
① 熟練對話,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② 爸爸在文中一句話也沒說,可以給他設計動作。
⑸ 評一評:
哪個角色演得好,為什么?
四、總結延伸,啟發感悟
1、你能猜出川川長大后干什么嗎?說說你的.根據。
2、你認為這本最大的書有趣嗎?怎樣才能和叔叔一樣,讀懂這本書呢?
五、指導寫字
六、鞏固練習
我會填。(引導發現規律,適當擴展)
七、實踐活動
1、收集當地的一些巖石標本。
2、讀《自然百科全書》,把讀后的體會說給家長或同學聽。
小學二年級《最大的“書”》教學設計 3
【教具準備】
一棵大蘋果樹(能貼在黑板上);用吹塑紙做成的寫有生字的10個大蘋果(課文中要求認的10個字);
小黑板;本課要求寫的生字卡12個。
【教學目標】
1.認識質、勘等10個生字,會寫冊、巖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了解一些地質勘探知識,增強愛科學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重點難點】
寫好筆畫豎撇;有感情地朗讀好人物的對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揭示課題(2分鐘)
1.小朋友,我們都讀過書,從書里學到了不少知識。今天我們要讀的.這本書,可不是一般的書。請小朋友們看老師板書。
2.板書課題。說說你最想知道什么?
提出問題:書字為什么要加引號呢?
開展活動,讀文識字
(18分鐘)
(一) 讀書展示會
1.是啊,書字為什么要加引號呢?小朋友,你想知道這本書的奧秘嗎?那就請你自己讀讀課文吧,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2.請小朋友自己去找一個學習伙伴,兩人一組互相讀課文給對方聽,互相檢查字音都讀準了沒有,句子都讀通了沒有。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最善于合作。
3.現在我們來評選最佳讀書小組。哪個小組想讀就舉手讀,可以讀全文,也可以讀你們最喜歡的一個部分。
4.小朋友,你們的最佳讀書小組選出來了嗎?請你們跟我們這兒的讀書小組比一比,看誰讀得更棒,好嗎?
(二) 結蘋果、摘蘋果
1.黑板上貼出一棵蘋果樹,出示寫有生字的大蘋果。
2.同學們,你能讀出這些蘋果中的生字嗎?你讀準一個字,老師就掛上一個蘋果。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同學結出的蘋果最多。
3.你們看,蘋果樹上已經結滿了蘋果。現在我想請小朋友來摘蘋果,請不摘果的小朋友負責評一評誰摘得又快又好。
(三) 送生字回家
小學二年級《最大的“書”》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會認16個生字。會寫帶豎撇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帶問號和感嘆號的句子。
3、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帶問號和感嘆號的句子。
3、了解“書”中的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用具及課前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課件
學生:課前讀熟課文,畫出文中的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培根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學們,你們愛讀書嗎?能說說你讀過的書是什么樣的嗎?
2、今天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一本最大的書。板書:最大的書。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你知道為什么要加引號嗎?學生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次。
2、學習生字
(1) 認讀生字
(2)生字組詞
(3)學習帶豎撇的字
課件演示“質”的筆順
還有哪些字有“豎撇”?在“我會寫”中各寫一個
學生練寫,教師指導。
三、理解詞語,引出問題
1、再讀課文,想一想:最大的“書”指的是什么? 讀的時候把自己不明白的詞畫出來,2、詞語釋疑
預設一:要了解“刨根問底”的意思,你覺得川川是個什么樣的孩子?為什么覺得川川是個愛問問題的`孩子呢?從文中找出他問的幾個問題。
引導學生度問題,理解刨根問底的意思。
四、細讀課文,激發探究意識。
1、生讀課文,找出川川提出的這些問題的答案。
2、交流。
(1)教師隨機進行講解,輔以課件幫助理解。
(2)指導朗讀。
3、川川聽了叔叔的話,說了些什么呢?老師引讀。
預設二:你能猜猜他長大后想干什么嗎?
五、拓展實踐,課文延伸
預設三:聽了叔叔的介紹,你的腦海里還有什么問題嗎?
鞏固對“刨根問底”的理解。
同學們,巖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呢,你看,歷史的變化,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書”中,這真是太有趣啦!不僅僅巖石是一本書,大自然中還有很多藏著奧秘的書呢!你覺得還有什么也是書呢?
六、分角色讀課文
1、小組內分角色讀課文。
2、推選代表讀課文,其他學生評。
【小學二年級《最大的“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最大的書》教學設計(精選11篇)05-07
二年級語文《最大的“書”》教學設計03-25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06-06
二年級語文《最大的“書”》教學設計5篇03-25
《最大的麥穗》優質教學設計(通用10篇)03-23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11-19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05-29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05-30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學設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