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愛祖國愛家鄉
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臺灣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新疆的吐魯番,牛羊成群,瓜果飄香;首都北京,車如水,人如潮,繁華而熱鬧。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內容:導語,課文《日月潭》、《葡萄溝》、《難忘的潑水節》和《北京亮起來了》和語文園地三。認識56個生字,書寫48個。
*教學建議:
1、讓情感在搜集處理信息的過程中積淀。
A、瀏覽本單元的課文,及早準備資料。如學習伙伴的話就有很大的指導性,如《日月潭》后面有“我知道臺灣還有美麗的阿里山。”“我知道臺灣還有??????”《葡萄溝》后面有“我們家鄉出產的水蜜桃也很有名。”“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鄉吧!”《難忘的潑水節》后有“彝族的火把節也很熱鬧,我講給你們聽。”語文園地里“我們這里的山很美,我寫山上的美麗景色。”“我們家鄉的板栗很有名,我要寫一寫。”“這是我收集到的家鄉過去和現在的照片。你看,咱們的家鄉變化多大呀!”編者通過學習伙伴的提醒,讓小朋友可以及早地去了解和準備,來豐富課文內容,拓展課外知識。
B、搞一個“愛祖國,愛家鄉”的主題周。把了解到的信息進行交流,照片、文字資料進行展覽,進行夸夸家鄉,說說臺灣等的班隊活動。
2、讓課文語言在背誦中得以積累。
A、準備一本積累本。在一下是的時候就可以積累一些優美的詞語,我們看到在《日月潭》和《北京亮起來了》課后都有一些詞語,可以讓我們學生讀讀背背寫寫,這樣日積月累,為中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
B、重視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雖然課文后面是這樣說的,有的小朋友偷懶,背最簡單的部分,那么我們在布置的時候還需要做一下指導。《日月潭》和《北京亮起來了》課后都有這樣的要求。
3、不要迷失在美麗的畫面中。課文中有的插圖是很美麗的,但是,在體會文章中這只是可以借助的一個工具,而不要讓欣賞畫面替代了詞句的品味,要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
*教學注意點:
《日月潭》以讀帶講,讀中感悟。這篇文章語言優美,用詞精確,通過描寫日月潭的水、霧、雨,清晨和中午的景象,給人一種風景如話的感覺。對一些詞句的理解,不能以詞解詞,應該讓學生多讀,自讀自悟,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詞句。
《葡萄溝》可以設計多種活動來引導學生讀書。揭題后可以讓學生提問題,“為什么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哪些地方說出了好?”然后圍繞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再用各種形式讀出喜歡的情感,最后把自己喜愛的句子抄一抄。
《難忘的潑水節》可以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大家都知道,學生對偉人的事跡不太感興趣。我們可以利用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周總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飾、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樂器。通過這些細節的觀察來體會總理和人民共慶潑水節的歡樂氣氛。
《北京亮起來了》識字量比較大,有很多新的詞語,有的詞語可以結合圖來理解。引導學生積累和運用生動優美的詞句。《夸家鄉》說與寫的內容一致。說或寫的時候不要做高要求,讓學生夸家鄉的其中一方面即可。要么夸某一處的風景,要么夸最有名的一種物產,要么說說及家鄉的名人,要么說說家鄉的變化。在說其中一方面時,可展示一下照片、實物等。口語交際不等于是過去的聽說訓練,最重交往互動,教師應該創設交際情景,如學做“小記者”采訪:你的家鄉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你未來的家鄉是怎樣的?使學生互動起來。寫話就是將自己介紹的內容和在口語交際中聽到的有關內容加以綜合,組成一段話寫下來。形式可以多樣,可以是給自己的畫或照片配上一段話,張貼出來。也可在寫作后將內容相近的歸為一個組,在小組里閱讀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