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介紹太空生活的科普性文章,介紹了宇航員在宇宙飛船里怎樣睡覺、喝水、走路和洗澡。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我考慮把文章的教學重點放在學法的指導和興趣的培養上,整體思路是先引領同學們學習第一小部分,即宇航員在太空中怎樣睡覺。然后總結學習方法。然后一起學習第二部分,再要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學習方法。最后同桌或者小組自助合作學習剩余的部分——宇航員在宇宙飛船里怎樣走路和洗澡。體現一個學習方法的指導 過程。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聯系今年神舟七號的成功發射,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較多,在教學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認讀,幫助學生不斷鞏固。對于課文內容沒有和學生講得太多,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夠明白太空生活這么有趣的原因是失重就可以了。
一、內外的綜合
我在課前布置學生動手收集有關太空知識的資料,從空間看,這是課內外的結合;從內容看,這是語文與語文之外學科的綜合。通過課堂學習,我啟發引導學生領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確性。這種內外的綜合,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充分利用了語文學習的資源,借此既可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時又為課中理解太空生活為什么那么有趣的原因和進行表達訓練打好基礎,豐富了語文學習的手段,獲得了綜合效益。
二、內部的綜合
在課堂導入時,我不僅借助媒體設置懸念,引發興趣,而且巧妙地把積累詞語交融其中,一箭雙雕。教學中,我突出貫穿課文的“飄”,引導學生揣摩語言,實現朗讀與品味的綜合。當學生理解了太空生活那么有趣的原因后,趁熱打鐵,讓學生用因果關系的句子,把課文介紹的幾件趣事說出來,理解促進了表達,表達加深了理解,二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