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指導朗讀,引導探究。
(在復習第一節的基礎上)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蒲公英媽媽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學生自由朗讀第二節。)
師:蒲公英媽媽為孩子準備了什么?
生:降落傘。
師:想看看降落傘是怎么樣的嗎?
(學生興趣盎然,齊聲回答:“想!”)
(出示課件圖片,認識像降落傘的蒲公英寶寶和像絨球的蒲公英媽媽。)
師:光有降落傘行嗎?還需要什么?
生:風。
師(看課件描述):風婆婆過來了,她輕輕地吹著,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了。
師:怎樣才叫“紛紛”呢?老師這兒有兩種意思,你們根據剛才看到的情形來選擇一下。
(出示卡片:1、一個接一個 2、一起,一下子)
(生打手勢同意第一種)
師:對呀,你出發我出發,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出發了。
(先利用電腦演示讓學生對“紛紛出發”有直觀形象的認識,再在這基礎上進行擇義,水到渠成。)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說一說,蒲公英媽媽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生:蒲公英是請風幫忙傳播種子的。
師(指導朗讀):小蒲公英在藍藍的天空里飛呀飛呀,他們的心情怎么樣?又會說些什么?
生:高興極了!
生:我長大了!
師:他們是多么的自豪啊,因為他們長大了,終于可以離開媽媽獨立生活了。你能讀出他們的心情嗎?
(學生馬上投入地讀起來,有的輕輕地讀著,有的放開嗓子,自己加上動作,大聲朗讀著。)
(指讀——評議——學生齊讀,讀出了歡快自豪的心情。)
(低年級閱讀教學還不適宜完全讓學生自學,教師應重視自學方法的指導和示范。故設計時先以學生最喜歡的一節重點指導,以此帶動其他小節的自學,讓學生們品嘗到自學成功的快樂,增強自讀自悟的興趣和信心。)
片段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師:請你和組里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在蒼耳和豌豆兩種植物中你們組喜歡哪種植物媽媽的辦法?喜歡蒼耳的就學習第3小節,喜歡豌豆媽媽的就學習第4小節。讀一讀課文,說一說辦法,演一演情景,夸一夸“媽媽”,請同學們在這四種學習方式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
(小組分工:組長組織討論;檢查者檢查是否完成了每一項任務;監督者監督組里每一位同學是否都認真朗讀和參與了討論。)
(各小組學習,討論,朗讀,教師巡回參與指導。)
師:剛才各個小組都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和熱烈的討論,我想大家一定弄明白了蒼耳媽媽或者豌豆媽媽是怎樣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遠方去的。
(學生在對知識的學習上有了選擇性,這樣他們不僅樂意去學,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片段三:小組交流,表演體驗。
(學生匯報交流。喜歡蒼耳媽媽傳播種子的辦法的小組,他們通過表演的形式來匯報。)
生A:我是蒼耳媽媽,我的孩子長大了。(“蒼耳媽媽”歡快地手舞足蹈著,老師把一顆顆蒼耳粘到他身上。)
生B:我是小白兔,蹦蹦跳跳的小白兔。
生C:我是小花貓,喵—喵—喵。
生D:我是小袋鼠,有一個大大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