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8個生字,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使學生理解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正確看待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用白板聚光燈功出示“觀天”,剩余部分遮蓋起來,問:“觀”是什么意思?同學們經常看到的天有多大?(生交流)
2.互動小判斷:“老師白板上只有‘觀天’二字。”學生判斷這個說法對不對,然后老師顯示剩余部分,為后文如何看待事物做鋪墊。
3.有一只小青蛙坐在水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有多大呢?我們來學習課文《坐井觀天》。
(二)學習生字
出示生字,學生小組學習生字,交流識字方法。生開火車讀字,識詞。
信 沿 抬 際 蛙 錯 答 還
井沿 無邊無際 不信 抬頭 青蛙 弄錯 回答 還用
(三)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四)朗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
2.看插圖練讀第一次對話。
3.感悟第二次對話。
(1)男女生分角色讀第二次對話。
(2)說說讀懂了什么。思考:小鳥和青蛙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3)比賽讀讀小鳥人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認為“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
4.感悟第三次對話。
(1)小組合作學習。分角色朗讀。
討論:小鳥和青蛙都是笑著說的,它倆笑的含義是什么?
(2)朗讀對話,讀出適當的語氣。
(五)戴頭飾表演
(六)拓展活動
1.思考: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
2.全班交流。指名續編第四次對話(戴頭飾)。
(七)談感悟
學習了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坐井觀天》說課稿
《坐井觀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文中有大量對話,很適合學生閱讀。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在本堂課的設計中,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感受文本內容。
一、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教學重點是認識8個生字;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使學生理解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二、說教學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了用實際例子教育學生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錯誤,我在上課開始時設計了一個判斷小游戲,用白板的聚光燈功能把第一張課件的部分內容遮蓋起來,只顯示“觀天”二字,讓孩子們判斷我說的話“老師白板上只有觀天這兩個字”,有些孩子就認為不對,灰色的區域后面還有內容,然后我再退出聚光燈,孩子們看到了一整張課件,的確,幕后還有內容呢。這樣為學習后文打下鋪墊。
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他們課前做前置性作業,讀通課文,自學生字,上課時全班交流識字方法。重視孩子對識字方法的探索和對識字的鞏固,指導書寫重點漢字。這樣既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又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全班交流時我運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漢字筆畫功能顯示“還”字的筆順,便于學生記憶。在教學課文時以讀代講,讓學生多讀多悟。用自由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不同形式的讀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還準備了頭飾,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增加了形象性。
在拓展思考時我準備了歡快的背景音樂及幻燈片提示,讓學生馳騁在無限寬廣的想象空間,仿佛來到了田野,來到花園里,來到森林里、大海里……進而體驗到天空的無邊無際。最后,由對話上升到對道理的總結,感悟,引導學生在今后形成正確的看問題的方法,客觀地認識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