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 6 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讀懂課文內容,懂得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 6 個生字,懂得寓意。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課前準備
簡筆畫、狐貍、烏鴉的貼圖及頭飾。讓學生收集狐貍 和烏鴉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讀課文。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位朋友,他 們是誰呢?(出示狐貍和烏鴉的圖片)今天,咱們就來學習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師板書課題,生 齊讀課題,說一說看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1.把帶生字的詞語圈出來讀兩遍。
2.在自然段的前面標出序號。
三、檢查學習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卡片,用指名讀或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
2、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然后請 8 名同學分自然段讀課文,糾正字音,把課文讀流利。指導讀好長句子的停頓。
四、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老師板畫大樹,占據整個黑板) 師出示狐貍和烏鴉的貼圖,狐貍和烏鴉的家在哪里?請把它們送回家,并向大家介 紹一下。 (生貼圖)讓學生了解狐貍和烏鴉是鄰居關系。
2、學習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師: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來。這里為什么不用“拿”、“取”,而用“找”?(從“找”字看 出,烏鴉肯定是東瞧西看才發現這片肉的。說明這片肉來之不易。)
師:烏鴉媽媽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片肉卻不肯吃,要留給自己的孩子。讀到這里,你是怎 么想的? (她真是一位好媽媽!) 學習生字“叼”:出示生字卡片講解什么是“叼”,用食指和拇指做動作表示叼的意思, 書寫時注意最后一筆是提。出示一段話,填空比較“叼”、“咬”
3、學習第三自然段;(生齊讀)
師:這時狐貍出來了。(貼圖)他“讒得直流口水”。學習生字“饞”:
左邊食字旁,右 邊的兩點表示流出的口水。 讀讀這一段,讀出狐貍的讒。
4.學習四——八自然段
讀課文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第一次
1、狐貍想什么?為什么想了想后才說?(想如何逗烏鴉開口,以便把肉騙到手)
2、烏鴉有反應嗎?為什么?(不做聲,烏鴉對這位鄰居有戒備之心,察覺它不懷好意,沒有理睬它。)
第二次
1、 狐貍又說什么?為什么向烏鴉問它的孩子好?(狐貍狡猾,想用孩子的事來打發父母的心,引誘對方開口。)
2 、烏鴉又是怎樣反應的?
烏鴉是愛孩子的,它看了狐貍一眼,說明它心里有些動了,但是它沒有忘記嘴里的那塊肉,
第三次
1、 狐貍又對烏鴉說了些什么?它為什么要這樣呢?
2、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有什么反應呢?結果呢
齊讀最后一段: 狐貍行騙的結果怎么樣?
五、戴頭飾表演課文內容。
在表演過程中,要允許學生創造發揮。
六、引導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肉掉下來了,狐貍可再沒有心情聽烏鴉唱歌了。沒有了觀眾的烏鴉心情會怎樣?它會怎 么想?怎么做?這時狐貍會怎么想?怎么做?下面我們以最后一句為開頭,續編故事。 ……
板書設計
[!--empirenews.page--]狐貍和烏鴉
狐貍 烏鴉
您好烏鴉 不做聲
孩子好嗎 看了一眼
羽毛漂亮嗓子好 得意唱
二年級上冊《狐貍和烏鴉》教學反思
這個教學案例使我反思一個問題:在新課程下,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思維,鼓勵學生的想法多樣化。但由于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的發展、形成階段,還不成熟。有時候學生的想法可能會偏離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的軌道,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及時發現并給予正確引導。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在增添互動的、生成的精彩的同時也增加了把握的難度。我們在傾心于學生多元化、多角度思維表現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對學生道德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要發揮好教師評價的激勵和導向的雙重作用。
這是一節語文課,課文是《狐貍與烏鴉》。課上得很順利,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快下課的時候,教師問:“同學們,你們認為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狐貍呀?你喜歡它嗎?”
這時,一名小男生站起來說:“老師,我不同意他們的說法。我覺得,這是只聰明的狐貍。你看,它多有辦法啊,原來在烏鴉嘴里的肉最后讓它得到了,它真會想辦法,真有主意。這只狐貍多聰明啊。我喜歡這只狐貍。”
這名學生的話讓我心里一震,看教師怎么處理。授課教師稍楞了一下,高興地說:“好,你說得跟大家不一樣,很有道理,說得真好,真好。”課后,我和授課教師談起了這節課,他說:“我覺得這個學生說得很好,從另一個角度說,這只狐貍是挺聰明的。”
我反駁道:“我不同意。因為這里有一個道德觀的問題。這名同學能說出不同的想法,說明他認真思考了,這一點應該表揚、鼓勵。但是我們還要引導他去想一想這只狐貍是怎樣得到這塊肉的,這塊肉是誰辛苦找來的?這只狐貍是在騙取別人的勞動果實,是想不勞而獲。它的聰明沒用在正地方,這不是真正的聰明。”
這個教學案例使我反思一個問題:在新課程下,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思維,鼓勵學生的想法多樣化。但由于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的發展、形成階段,還不成熟。有時候學生的想法可能會偏離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的軌道,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及時發現并給予正確引導。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在增添互動的、生成的精彩的同時也增加了把握的難度。我們在傾心于學生多元化、多角度思維表現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對學生道德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要發揮好教師評價的激勵和導向的雙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