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詩歌是文學殿堂上那顆最亮麗的寶石,它身上蘊藏著許多美。今天,就讓我們透過這首小詩來領略詩歌的美。(激起學生學習與朗讀的興趣)
師:詩歌是可以歌唱的文字,從詩歌的歌字上大家可以想到詩歌的什么美?
生:音樂美。
師:一首好的詩歌就像一首優美的樂曲,而樂曲有了快慢相間的節奏,才會富有情感。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讓文字的美通過聲音傳達出來,并試著用斜線畫一下節奏,如果遇到朗讀的障礙,請勾畫出來。
師:有沒有遇到朗讀的障礙或提醒同學注意的讀音?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伐木聲丁丁的飄出幽谷”的“丁丁”讀“zhēng”。
師:是多音字,是嗎?
生:是。
師:你讀書真細致!
師:還有吧?
生:“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背簍”背讀“bēi”。
師:也是多音字。
生:“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中“撒”讀“sā”一聲。
師:太好了!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為大家朗讀一下這首詩?你來,其他同學要仔細聽,待會要給他提些建議。(一生朗讀。)
師:誰能給他提些建議?(互相評價正好鍛煉學生口語能力)
生:他的字音讀的很準!
生:他讀的有些快了!
師:這首詩讀得應緩慢些!那我們就用我們的理解再來讀這首詩。請同學們齊讀,秋天,開始。(生大聲齊讀)
師:現在大家的朗讀已有了很大地進步,但似乎還不能表現出詩人的情感,大家想不想聽老師讀?(老師范讀對鼓勵學生大膽朗讀效果不容小覷,并且我可在此提出更深的閱讀要求。讓學生讀詩更深入。)師:帶著對這三幅畫面的整體印象,我們來具體的學習這首詩歌,老師要把學習任務交給大家,透過這三幅畫面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師:請前后左右四位同學組成一組,先討論這些問題,其中一位同學做好記錄,第二位同學連成一篇短文,第三位同學進行修改,第四位同學要起來讀給大家聽。請各小組選擇最喜歡的一節進行想象,看哪個小組想象力最豐富,語言最優美?時間5分鐘,開始。(短短的一節語文課堂上總會有學生沒機會發言,那么小組合作探究就是最好的方式,讓每位同學盡情的說,展示自己的才華。)(請聽學生的優美語言)
我們最喜歡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晞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農家的小院里滿是豐收的氣息!(掌聲)
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得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芒,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掌聲)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耳邊傳來悠遠綿長的笛聲,只是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四處張望,眼里寫滿了心思……(掌聲)(接著引導學生讀詩再深入些)
師:讀詩還可再深入些,那就是品味詩歌的語言。那時更高層次的美!
師:選出你覺得最美的地方進行賞析,比如哪個詞語寫得好,哪句修辭用得妙或意境特別美。
生:我覺的“丁丁”用的好。“丁丁”這個音聽起來非常清脆,寫出了伐木聲的悅耳。
生:我覺的“飄”字用的好,因為伐木聲是從幽谷中傳出的,應該很遠很遠,用“飄”字顯出了伐木聲的悠遠。
師:你能試著讀讀這一句嗎?(生很投入的讀。)
師:你真的讀出了伐木聲的悠遠。太棒了!繼續,誰再來。
生:“像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這句中的“冷霧”用的好。因為霧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朦朧的。這里用上“冷霧”,就烘托出一派朦朧的感覺。而且霧又很好的抓住了秋天的特點。
師:多么美的意境!
[!--empirenews.page--]生:“蘆蓬上滿載著白霜”,白霜本來就鋪在上面,他說載,比作船,很雅。也說明是清晨,沒有人去破壞它。太陽還沒出來。
師:你讀的真細膩!
生:“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豐收之景。“稻香”從嗅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香飄四野。
生:“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得笛孔?”夏天的記憶是美好的,夏天本來就熱,至于香,可以是花香、植物的香氣,然后牧羊女回憶的時候連笛子的聲音也是熱的、香的了!
(品詩的過程總要結合朗讀,可個別讀,也可小組讀,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多讀。逐步讓學生體味進去,并讀進詩中去。而且,對每一位同學的發言與朗讀都要恰如其分的進行評價,鼓勵每一位同學起來發言。)(在學生充分個別發言與朗讀的基礎上,安排全體學生共同朗讀)
師;原來秋天是這么美,原來詩歌是如此美!這么美的詩,我們是不是應該深情地朗讀它?(生配樂朗讀,優美動聽。)(詩讀的不錯了,打鐵趁熱讓學生即興發揮頌秋天)
師:感謝何其芳,您是何其芬芳!讓我們領略到如此美麗的秋天。可是秋天的美又怎么可能在一首小詩中寫盡呢?讓我們也來贊頌一下心中的秋吧!師:誰先來?那老師先來!秋天是一片隨風飄落的樹葉!
生:秋天是滿樹金燦燦的果子!
生;秋天是農民伯伯臉上燦爛的笑容!
生:秋天是一山火紅的楓葉!
生:秋天清晨林間小道旁那點點的秋霜!
生;秋天是天空中南飛的大雁!
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教學反思
當然不同文體的課文要采取不同的朗讀指導方法。而且應強化名篇背誦,增加學生語料。口語交際能力與語料積累有很大關系。中小學生正處于記憶的黃金時期,讓學生記憶一定數量的詩詞、文言經典,有助于學生積累語料,涵養民族文化。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歡的是秋季,所以也就特別喜歡《秋天》這首詩歌。這首詩的作者以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動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詩歌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語言優美生動,易于朗讀和背誦。在作者的筆下蘋果姐姐會因為天氣涼了,嚷著要披紅襖;葡萄妹妹要披紫袍……這首詩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學生情感,學生學起來自然興趣盎然。
在本課的教學之前,我先布置學生請爸爸、媽媽帶領自己去觀察秋天,描繪秋天,歌唱秋天,這樣,整合成全新的語文大課堂,變單純文本的語文學習為綜合性課文學習。在教學時,我將詩歌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了。教學后,我讓學生再次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寫秋天的詩文,比較古今寫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時代的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寫上一兩小節秋天的詩或寫一篇贊美秋天的小練筆。充分讓學生去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熱愛、贊美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