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3:還。
師:也帶大家讀讀。
生3:h-u-an-huan
生:h-u-an-huan
生4: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信”的讀音,它是一個前鼻音,請大家跟我讀“x-in-xin”。
生:x-in-xin
師:開火車讀。(全班開火車讀,遇到讀錯的音,老師糾正)
師:去掉拼音后你還會讀嗎?(去掉拼音,指生讀)
(二)辯形
師:讀得不錯,那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呢?
生1:我記“信”, “言” 加上單人旁就是“信”。
師:你用的是加偏旁法。
生2:我用換偏旁法記“蛙”,“山洼”的“洼”把三點水換成蟲字旁,就變成“青蛙”的“蛙”。
生3:我記“答”,竹字旁加上“合”,就便成“答”。
生4:我記“抬”,提手旁加上“臺”,就是“抬”。
生5:我記“錯”,我把“借”的單人旁換成金字旁,就是“錯”。
生6:我記“還”,“不”加上走之兒,就是“還”。
生7:我還能記“還”,“杯子”的“杯”把木字旁換成走之兒,就是“還”。
生8:我記“際”,左耳旁加上“示”,就是“際”。
師:給這些字找個好朋友吧。
生1:我找“答”,回答。
生2:我找“際”,國際。
生3:我找“信”,信封。
生4:我找“還”,還給。
生5:我找“沿”,邊沿。
生6:我找“蛙”,青蛙。
生7:我找“抬”,抬頭。
生8:我找“錯”,錯誤。
(三)書寫
師:在寫這些字時,看看哪一筆最容易寫錯?
生1:“信”右面的“言”第一橫要寫得長一點。
師:觀察得很仔細。(師在田字格中范寫)
生2:“沿”右上方不是“幾”,要把“幾”的鉤去掉。
師:謝謝你的提示。(師在田字格中書寫)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出示對應的課件,并重點指導寫好“抬”、 “際”、 “還”)
(四)練字
師:打開堂上練習本,準備鉛筆,寫字前注意什么?
[出示“寫字姿勢兒歌”]
寫字姿勢要注意,
手離筆尖一寸,
胸離桌子一拳,
眼離書本一尺遠。
頭擺正,肩放平,
兩腿并排腳放平。
看誰姿勢最端正。
師:看誰姿勢最端正呢?
[學生練字,教師巡視,并糾正錯誤。]
三、練習講故事
師:同學們,字詞關你們已經(jīng)通過了。現(xiàn)在,再考考你們,誰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先同桌互講;再指名出來講]
四、作業(yè)布置
(一)整理題(第1題為必做題;第2、3題任選一題)
1、我會寫:抄寫生字兩次,并組詞一個。
2、我能讀:有感情地分角色表演讀課文。
3、我來說:跟爸爸、媽媽說說學習這個成語故事的感受。
(二)拓展題
想一想:請大家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說一說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還會怎么做?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本學期的研討課中,我們選了第四單元中的課文《坐井觀天》進行研討。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學生知道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為“學習課文中的三次對話;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坐井觀天”的比喻義,使學生懂得目光狹小、見識短小就會把事情弄錯的道理;會分角色朗讀課文。在上一節(jié)課的老師的教學中,我們成功地讓學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會讀出對話,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及時題目歸納和小結比較深奧,對于二年級的學生的理解有一定難度。
在第二次上課中,我把教學中的小結改成讓學生易讀、易懂的句子,呈現(xiàn)出來讓他們更加了解這故事。而且還回歸課題,引用了日后形容一個人見識少的可以說是坐井觀天或井底之蛙。為了適合二年級小朋友的愛好,我還制作了一些頭飾讓他們在練習對話時更加有趣,更加積極參加到課堂中去。
雖然我對教學中各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幾點還做得不夠:
第一、準備還不夠充分。雖然說,準備時間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來,時間還是太緊了,白天上課沒時間的,晚上的時間也少之又少,而在準備教案時花了很長時間,在背的時間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課時,我對教案不是很熟,在講課是思維有點不清晰。
第二、我上課時語速還是太快。雖然比剛開學有所進步,但對于低年級的教學來說還是偏快一點,需有待改進。
第三、操練讀課文、句子、對話的方式單一,不夠多樣化。
第四、學生的課堂紀律不夠好,沒有及時糾正,可以通過表揚其身旁的同學以達到提醒開小差的同學。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努力改正,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使自己進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