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和風箏》說課稿
一、說教材:
《紙船和風箏》是本冊入選的新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有關友誼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可是,就因為一件小事的爭吵,象征著友誼的紙船和風箏不見了,兩個小伙伴也陷入失去友誼的痛苦中。最后,他們終于鼓起勇氣,再次向對方伸出了友誼之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重新找回了這一段真摯的友情。
整篇課文以“情”為主線,表現了松鼠和小熊相好時的快樂,鬧別扭時的難過、失落,以及云開霧散時的興奮、激動。把真摯的友情在字里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是學生體驗情感、訓練語感的一篇優秀文本材料。根據二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階段目標以及本篇文本的特點,本節課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1、感情朗讀課文,在朗讀感悟中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2、讀中體驗情感,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受到情感的熏陶,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應重視情感體驗,在朗讀感悟文學作品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形成良好的語感。”而本篇課文的動人之處恰恰就在字里行間蘊含的真情。文章文字雖然淺顯,但對二年級的孩子,要讓他們感悟小伙伴失去友誼時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方式和感人場面,還是有難度的。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以及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嘗試采用體驗教學的方式,通過“批文入情,朗讀感悟”,讓學生自主感悟體驗,達到體驗情感,形成語感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中,教師始終是學生體驗活動的一個組織者,一個促進者和一個平等對話者。
三、教學程序:
分為三部分:
(一)復習生字,談話引入新課。上課伊始,通過小松鼠送來紙船和祝福創設情境,既復習了生字,同時,又使學生體驗受到禮物和祝福的快樂,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情感的鋪墊,自然地引入新課的學習。
(二)入情入境,朗讀感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課文,體會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真情,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的具體教學策略是這樣的:
1、 保證充分的閱讀。“批文入情”的過程,就是深入閱讀,充分思考,逐步領悟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學生獨特的感悟,豐富的體驗才會源源不斷地生成。因此,這一部分的學習中,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去品味、去感悟。例如,在學習1-6小段時,讓學生通過自讀感悟、小組交流朗讀、配樂齊讀等多種讀書方式,讓學生在反復的讀書中生成自己的體驗,體會小熊和松鼠相好時的快樂。
2、 營造體驗的情境。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動,要讓學生體驗松鼠和小熊快樂,失落,痛苦的情感,引發學生相應的體驗,就要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進入角色。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通過多種途徑創設情境:如,繪制圖片,畫簡筆畫、展播課件,配樂朗讀渲染氣氛,教師語言的描述等。
(三)聯系實際,遷移運用。對整篇課文的朗讀感悟之后,老師讀一封來信,引導學生給信中的小伙伴回信的同時,運用本課對友誼的感悟和體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更加深對友誼的理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深深的諒解和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同時又成為了他們兩個之間友誼的橋梁。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應變化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節課中,我將這三個環節,有效的穿插在教學中,使學生樂學,愿學,在本節課中我認為教學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 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學生學習興趣高。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如: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課文中的三幅圖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松鼠和小熊從高興到失落在到激動的心理變化。在指導朗讀時,我再次利用課件出示重點段落,并配以合適的音樂進行朗讀,讓學生把握住重點句段,在讀中體會友誼的純真、可貴。
二、 以讀為主,讀中學,讀中悟。
朗讀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因此,在學習中以讀為主,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讀,如: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表演讀、齊讀、男女生、老師范讀等,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并在讀中注重評價。因此,學生很快就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并在讀中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掌握了讀書的技巧,領悟了文章的內涵。
三、 善于挖掘教材空間,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課文中沒有描寫松鼠和小熊再次和好后的心理活動,于是,我引導學生想象:當松鼠和小熊再次和好后,松鼠把屋頂上的紙船放進小溪時,每放一只,它會說些什么話呢?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再次活躍了課堂,同時有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 學以至用,讓學生的思想認識得到升華。
同學間相處出現矛盾是難以避免的,一旦發生了,如何結決呢?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實際,在學習本文后開展了談心屋活動,讓學生敞開心扉勇敢的向朋友表達心意。活動中,同學開始有點扭捏,但后來就比較大方了。由此可見,同學能正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思想認識也的到了升華。
但是,同樣還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引起了我的思考,如:上課時,教師個人的語言組織不夠精練,概括,應該再精簡些;老師的情緒未夠投入,未能充分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應多用些激勵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