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樹和小棗樹》說課稿1
說教學內容:
本課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篇講讀課文。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怎樣看待每個人的長與短,是課文的立意所在。課文借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小柳樹因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泄氣,也不因自己能借又大又紅的棗子而自大,相反還夸獎小柳樹。 說教學目標:
1、正確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說教學重點、難點:
1、有語氣的朗讀課文。2、懂得怎樣看待別人的長處和短處。 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入
1、出示圖片:圖上畫的是什么?
板書:小柳樹和小棗樹
說說兩種樹的特點。
2 、今天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起來到了這里,成為我故事當中的小主人公。我現在就來讀讀課文,看看學完課文后你喜歡小柳樹還是小棗樹?
【創設情境使學生有興趣讀】
二、朗讀質疑1、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比賽讀課文。指定段落讀,要求:吐字準確、聲音宏亮。
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討論問題。
【鍛煉學生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三、朗讀感悟
1、初讀: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么不一樣?
2、再讀:用不同符號畫出講小柳樹和小棗樹外形特點的詞句。
3、品讀:讀勾畫的句子,看誰讀得好。
4、選讀:小柳樹和小棗樹除了長得不一樣以外,還有什么不同?從哪兒看出來的?找出來讀一讀。
5、賽讀:讀小柳樹和小棗樹說的話,體會他倆有什么不一樣。
⑴、當小柳樹吐綠、發芽兒、長葉之后,他看著小棗樹說了些什么?態度怎樣?
“喂,小棗樹,你的樹枝多難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棗樹,你怎么不長葉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樹怎樣?— 得意、驕傲、不懂禮貌。
⑵、當小棗樹結滿棗子,大家在樹下品嘗棗子的時候,小柳樹是怎樣想的?讀一讀。
小棗樹責怪、取笑他沒有?而是在小柳樹一再追問下她才開口。讀一讀小棗樹的話。
“你雖然不會結棗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發芽長葉,比我綠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葉晚。再說,你長得也比我快,等你長大了,人們在樹陰下乘涼,那有多好啊!”
小棗樹怎樣?— 寬宏大量,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
6、評價讀:小柳樹前后的表現有什么不一樣?說說你的根據。
7、分角色朗讀全文。
【在品詞品句中理解課文,知道小柳樹和小棗樹不同的生長特點,通過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語言進行朗讀,體會它們性格的不同,通過比較明白小柳樹前后表現不同。】
四、實踐活動 說說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可以自己選擇一個同學,說說他的長處。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處,可以請別人給你提提醒。
五、課堂總結
1、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嗎?
2、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我們要正確看待每個人的長與短,才能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3、根據這篇課文的內容,你能不能用一組成語來告誡大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
六、板書設計
《小柳樹和小棗樹》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課題課型: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3冊第4單元的第3篇課文---《小柳樹和小棗樹》。
[!--empirenews.page--]2、教材分析:這篇課文以擬人的手法介紹了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課文借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小柳樹因為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泄氣,也不因自己結了又大又紅的棗子自高自大,相反還夸獎小柳樹。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話故事,從故事中讓同學們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本課是第4單元的第3篇講讀課文,它直接體現了本單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一主題思想。所以,在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的同時,要讓學生懂得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領悟課文的深刻含意。
3、教學重點、難點:依據課文內容和二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本課的重點應該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領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難點是在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上,真正做到多看別人的長處。
二、教學目標:
小學二年級是小學階段發展的基礎階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本課課文的特點,我擬定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1、復習鞏固8個生字和本課的詞語。
2、知道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處和短處。
技能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2、能把課文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標:感悟課文內容,在學習中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三、教法、學法:
教法: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特點,我將采用“感悟朗讀法、讀書指導法、創設情境法”擴展思維法來組織教學,以讀為中心,導之以讀,導之以思,導之以說。把讀貫穿整個教學之中。
學法: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讀書為基本的三為主原則,讓學生運用朗讀質疑討論想象的學習方式,來完成本課的學習。
四、教具準備:
根據本篇教材內容和二年級學生的興趣特點,課堂上我將借助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來組織教學,以求達到激發興趣,主動參與的效果。為了使同學們更加清楚的認識柳樹和棗樹的外部特征,我還準備了柳樹、棗樹還有大紅棗子的圖片。
五、教學程序: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本課教學我以新課標和誘思探究思想為指導,以探究發現為手段,在老師引導下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理解和運用語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針對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安排以下四個環節。
(一)以介紹朋友,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感知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
(三)朗讀課文,以讀明理
(四)分角色品評,達成目標
下面,我來說說每個環節的具體設計。
1、介紹朋友和觀察圖片,導入新課。
為了能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我以學生介紹朋友入手,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使他們饒有興趣地進入課堂。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好朋友啊?介紹一下,說說你為什么和他成為好朋友啊?學生說后,師說今天老師給大家也帶來了兩位好朋友和一些圖片,你們喜歡嗎?那就請大家認真看看圖上畫了些什么?師出示多媒體課件讓生觀察并說說,對于說的較好的同學,給與激勵性語言表揚。接著,老師說:小柳樹和小棗樹他們兩個在一起會發生什么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15課《小柳樹和小棗樹》,同時板書課題。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這時發揮學生的自主權,把主動權還給同學們,你們想讀嗎?那就快行動起來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不過老師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4、朗讀課文,以讀明理
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說的準備,是寫的基礎,要內化語言,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不同角色的性格,這篇課文,我采用多種朗讀的方法來讀課文。
在進行這個環節教學時,我首先以問題導入:小柳樹和小棗樹,它們在春天分別長得怎樣啊這時,可能有些同學會急于回答,我為了引導同學通過讀來回答問題,此時啟發引導,聰明的小朋友,你們可不要隨便說出,請小朋友認真讀課文,用小小發現家的眼光從課文中找出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看誰發現的不同多,我讓學生以小小發現家的身份來朗讀課文,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同學們在輕聲自讀課文后,很快就會發現小柳樹和小棗樹長得不一樣,這時我讓同學們再讀課文,用不同符號畫出小柳樹和小棗樹外形特點的詞句,畫好之后,我讓同學們再品讀這些句子,要求同桌互相讀一讀,看誰讀得好,在學生讀好所勾畫的句子后,我相機提出:小柳樹和小棗樹除了長得不一樣外,還有什么不一樣?聰明的同學會隨機答出:(他們性格不一樣),這時,我接著問,你從哪里看出來,快點找出來讀一讀吧,此時,讓同學們采取選讀的方式,來感悟小柳樹和小棗樹說的話,體會她倆有什么不一樣。如:
喂,小棗樹,你的樹枝多難看啊!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棗樹,你怎么不長葉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從小柳樹說的話,我們可以看出小柳樹,得意、驕傲、不懂禮貌。
你雖然不會結棗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發芽長葉,比我綠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葉晚,再說,你長得也比我快,等你長大了,人們在樹陰下乘涼,那有多好啊!
從小棗樹說的這句話我們體會到,小棗樹寬宏大量,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
最后當同學們明白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不同之處時,讓同學們采用評價讀的方法體會,小柳樹前后的表現有什么不一樣。并從書中找答案說說你的理由。最終通過評價讀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小柳樹知錯就改,仍有她好的一面,到這里學生對小柳樹已經有了新的看法,為了更好地培養同學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我采取生生互動的方式:讓小朋友找與自己觀點一致的同學說說:我喜歡誰?為什么?(努力用上書中的語言,體會小柳樹的情感變化),為了加深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最后采用分角色讀的方式,把課堂推向高潮,達到以讀促解,以讀悟理的目的。
4、相互品評,達成目標
教材的內容是教師和學生學習的憑借,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開發學習資源,拓寬學習空間,使課堂變得更加豐富,為了達成本課目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一個愿望,想請你們幫助實現。請問你們愿意幫忙嗎?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愿望是:了解小朋友的長處和短處,此時,讓同學們以一個小小發現家的身份在夸夸同學、評評自已的過程中學會用賞識的目光看身邊的人,學會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他人。
六、板書設計:
春天 秋天
小柳樹 好看 什么也沒結
小棗樹 難看 結了許多又大又紅的棗子
我采用結構式板書,把小柳樹和小棗樹進行比較,抓住了課文的特點,概括了全文內容,突破了學習難點,是文章結構的簡縮,使人一看,就一目了然,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六、新課程理念和誘思探究教學論在本課的體現。
本課設計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問題為載體,以朗讀為主線,讓學生采取初讀、再讀、品讀、選讀、賽讀、評價讀、分角色朗讀等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書,有意識地創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讀,達到以讀促解,以讀悟理之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發揮了課堂教學中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把學生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給他們創造自主的學習空間,使他們的思維潛能和創造精神得到充分釋放,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充分地張揚,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決策者、實施者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給同學們創造了口語交際訓練的機會,發展了學生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