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反思1
昨天上了一節(jié)語文課,是二年級上冊的《25.古詩兩首》,我自己感覺比較成功,把這堂課最初的幾個設計要達到的目標基本實現(xiàn)了,當然還是有許多不足的。
簡單總結一下來說,相比較自己以前的課,自我感覺這幾個方面有所改觀:
首先是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比較清晰,對中心內容把握還可以,識字的環(huán)節(jié)用了大約十分鐘左右,學習兩首古詩用了二十五分鐘左右,最后補充的詩句用了五分鐘吧。
其次,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方面做到了時時抓,課課抓,包括讀書的姿勢,寫字的姿勢,回答問題要說完整,以及學會有禮貌的認真聆聽的習慣了,等等。
另外,整堂課學生發(fā)言積極而準確,師生的互動基本上形成了共鳴吧!
不足之處也比較集中, 還是幾個老毛病了:
一是備課還不夠充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有卡殼的時候;
二是對指導學生朗讀上缺乏更多的有效指導,激勵學生閱讀興趣上線的功力不足,后程乏力,
三是在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方面,語言單調,詞語匱乏,僅僅簡單的“你真聰明”“你觀察真仔細”“你表現(xiàn)得真勇敢”,等等。
四是自己語言還需錘煉,有些“碎”,我想這和備課不充分有關吧!
我的這一堂語文課上完了,這次活動還在進行著,我會虛心學習其他老師的課,取長補短。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2
在備課時,我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與學生一同學習這首詩的:
1.抓關鍵字詞,體會情感。在設計中我抓住詩句中的動態(tài)詞“開、出、回、來”,體會作者把景寫活,在體會中,我善于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像,每一句詩即是一幅畫,引導學生抓好這些關鍵字詞,想像畫面讀出情感,感悟詩人的喜愛之情。
2.學習生字時,由于是三年級的學生不用像一二年級那樣,我適當放手讓學生從己有的知識想出識記的辦法,注意了低中年級的對接,而且我還運用了字理識字的方法來輔助學生識字,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和積累。
3.注意語文課“聽說讀寫練”相結合,實現(xiàn)學生的“雙基”訓練。在設計中,我將這五要素融入到課堂中。古詩以誦讀為主,我在指導讀時,則結合自己參加語文朗讀培訓班時學到的古詩朗讀技巧來指導,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時,注意“橫看三字尾,豎看起承轉合”,教師范讀指導,激發(fā)學生讀古詩的興趣。
4.在學習過程中,關注差異,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能力。在課堂中,問題簡單的給后進生回答,難的,同桌互助,如有自學后兩句時,這方面的關注會更突出一些。
在課后,我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以下三點把握不是很好:
1、教學時間的安排不適當,出現(xiàn)前松后緊的情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把握不是很好,這還需不斷地改進。
2、在引導學生理解詩句進,方法“增換調補”沒有落實到位,出現(xiàn)學生在回答理解詩句時,還是停在按字解釋上,只有幾個尖子生可以用,這個方法有一定的難度,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多使用。
3、在指導朗讀時,由于時間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環(huán)節(jié)中,沒能更深入地去體會詩人的情感,所以學生在讀時,詩人味沒讀出來。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