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復習——古詩詞賞析,歡迎大家的了解和使用,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古詩詞賞析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選出賞析錯誤的一項: ( )
A.首聯以“凄涼地”、“棄置身”直接抒發了作者長期被貶邊荒的憤慨。
B.三、四句連用典故,“翻似”二字,簡描舊友被害情狀。抒發詩人對戰友的深切懷念,表達長期被貶后的人事滄桑之感。
C.五、六句寫擺脫現實處境,展望未來風光,千帆競發,萬木爭春,借景物描寫表達人生哲理,耐人尋味。
D.結聯在酬答白居易的感情時,明確表示振作自持的態度,表現出堅忍不拔的豪邁情緒。
2.詩中的樂天指的是_________,“見贈”中的“見”字用在動詞前表示對“我”怎么樣,生活中還有相同解釋的詞語,試舉兩個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的愿意是什么?現在人們賦予它什么新意?
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選出對杜牧《赤壁》賞讀有誤的一項: ( )
A、這首借古詠懷詩就前代歷史中某一點生發開來,以小見大,抒寫政治失意之情。
B、“鐵未銷”表明在赤壁大戰中,埋在泥沙中的殘破武器還沒有來得及銷毀。C、第二句借物以懷古,意思是說我把它揀起來,洗磨之后,還能辨出是三國時代遺物。
D、最后兩句議論,告誡晚唐統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僥幸。語言含蓄,懷古之中又透傷今。
三、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惶恐”和“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說說有哪兩層含義?
2.對“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確的是( )
A.這兩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風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飄萍。
B.這兩句是對偶,“山河破碎”與“身世浮沉”相對,“風飄絮”和“雨打萍”相對。
C.宋朝國勢危亡如風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經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D.這是文章的頸聯,形象地反映了當時艱難危亡的形勢。
3.選出對文天祥《過零丁洋》賞讀有誤的一項: ( )
A、首聯回顧作者的出身經歷,表達詩人矢志報國、至死不變的忠心。
B、頷聯運用兩個貼切的比喻,把亡國之恨與身世之悲刻畫得入木三分。
C、頸聯慨嘆兵敗被俘,害怕元軍,孤身無依而惶恐不安。哀怨之情匯聚為高潮。
D、末聯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表現出詩人的民族氣節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四、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云,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倚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常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固難全。但愿人長久,千時共嬋娟。
1、選出賞讀有誤的一項: ( )
A.“明月……青天”,首句陡然發問,這是詩人酒酣之時,對著皎潔的月亮所產生的遐思。
B.“我欲乘風歸云,又恐瓊樓玉宇”,這兩句設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麗,夜氣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對人間終不忍棄絕的復雜心情。
C.“轉朱閣,低倚戶,照無眠”。——月光的移運,都是“無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見“無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禪娟”此句稱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夠健康長久地生活著,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夠共賞明月而得到些許安慰吧。這也正是作者的進一步處我解脫。
2、選出對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賞讀有誤的一項: ( )
A、上片寫中秋賞月,因月而引發對天上仙境的幻想,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B、下片寫望月懷人,感慨人生的離合無常,表現出詞人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C、上片借月抒寫歡欣,下片用圓月襯托離別,人月雙濟,溫馨而恬靜。
D、全詞執著現實,懷念親人,構成豪放而空靈,抑郁而曠達的藝術特色。
3.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上闋寫詞人把酒問月,萌生了“乘月歸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轉向對人間的喜愛。
B.下闋寫詞人望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向對離人的祝福。在詞人眼里,月圓人團圓是一種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這是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祝福。
D.全詞以“明月”貫穿,詠月兼懷親人,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五、山坡羊 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選出賞讀有誤的一項: ( )
A.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表現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
B.“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寫潼關的雄偉氣勢,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工,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語收住,暗示了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層的感慨內容。
C.“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這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提到戰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爭的慘烈圖景卻躍然紙上。
D.“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語道破了封建社會朝代興亡的本質。從歷史的變革中,以興亡的對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慘命運提示出來,既是歷史的概括,也是現實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內容。
2、選出對張養浩《山坡羊 潼關懷古》賞讀有誤的一項: ( )
A、前三句描繪潼關周圍的景色及形勢。“峰戀如聚”寫眾峰聳立;“波濤如怒”言黃河洶涌。
B、“望西都,意躊躕”引發感慨,既有對秦漢盛世的懷念;又有對王朝更迭的惋惜。
C、曲末四句,精警遒勁,用極簡潔的語言傳達出了詞人對歷代受苦受難民眾的深切同情。
D、這首小曲借“懷古”諷今世,鞭笞了封建統治者剝削勞動人民的滔天罪行。
3..下面的選項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2002年,廈門)
A.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標題。
B.“山河表里潼關路”句畫出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C.曲中的“聚”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表現出洶涌澎湃的情態。
D.曲子表達了作者的傷感悲憤之情,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六、飲酒 (陶源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這首詩的思想內容關鍵在“__________”二字,它表明一切自然樂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靈超脫世俗才能感受到的。這首詩中表明詩人寄情山水勞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__________________,“真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忘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詩句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語言直接道出作者對優美寧靜田園的喜愛,以及對車馬喧囂的官場的厭倦。
B.第三、四句自問自答,表現作者對超塵脫俗境界的追求。
C.第五至八句描寫田園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飛鳥歸林構成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面,表現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閑自得心境。
D.最后兩句是全詩的總結,指出在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諦”,它既能體會也能言傳。
4.對詩句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
A.“車馬喧”在詩中不僅是實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整個為權位、名利翻騰不休的官僚社會。
B.“悠然見南山”中一“見”字寫出了詩人在采菊時在有意之間看見南山的情態,表現了詩人悠閑自得的心境。
C.“飛鳥相與還”有雙重含義,既指鳥兒飛向天空經受風雨的折磨,終于返回山林,又喻指作者以往的做官和現在的歸隱。
D.這首詩歌頌了田園生活的恬靜安閑,表現了詩人與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詩中的名篇。
5.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敘寫寧靜閑適的田園生活樂趣,表現詩人歸隱田園后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詩在客觀景物的描寫中融合對人生哲理的領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遠地自偏”形象地道出這樣一個道理:環境的偏僻幽靜方能使人恬淡舒適。
D.詩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節來賦予特殊的意蘊。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脫俗、高傲純潔的象征意義;而詩人“采菊”,則表現詩人熱愛自然的情趣。
七、行路難(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