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敬畏自然》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17-03-14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教學反思一】

  《敬畏自然》是一篇新課文,屬于議論性散文。今天上了第一課時,感覺效果還可以,現做如下反思:

  1、備課時就感覺本文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層層推進的結構上。本文是一篇較嚴謹的議論性的散文,是要提出一個觀點的,觀點是什么,結論如何得出來,是需要讓學生明確的。推論性的文章平時學的比較少,議論性的文章的嚴密是需要認真學習的。如同數學中的論證,一步步的推導出最后的結果,嚴密而無懈可擊,文字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就讓學生通過本課《敬畏自然》的學習,體會議論性文字如何層層推進,最后得出結論的。

  文章是從人類對自然的態度:征服自然談起,首先作者明確他的態度,在課文用“殊不知”這個詞語表明自己反對這種觀點的態度,以下課文從三個方面逐層推進的,首先指出人類智慧在自然面前沒有什么可以驕傲的,這個方面的議論是通過四點來完成的:航天事業的發展的空間在整個宇宙中只是很少的一點點,人類的認識是不斷進步的,人類對地球的挖掘有可能成為人類自身的陷阱,宇宙空間中可能存在著智慧等。如此說來,人類面對自然實在是沒有什么可以驕傲的。話說到這里,文章水到渠成的談到了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其次文章接下來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將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的智慧進行了比較,最后談到大自然中到處都存在著生命,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三個方面步步推進,課文最后一段得出了要敬畏自然的結論,文章非常嚴密。

  在課文的學習中,就是將層層推進的議論過程作為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耐心細致的引導學生明了議論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習非常投入。

  2、議論性文章的學習一般說來比較枯燥,但是這節課的學習確是讓學生盡心投入到學習中,原因我以為是導入時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平時學習數學,熟悉數學的論證過程,一步步引導出最后的結論,如果用文字證明一個觀點,到底該如何進行呢?再有,在本文學習中,我一開始就讓學生注意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學習,第一段作者沒有開門見山或者用直接點題的方式引入,而是把人類對待自然的錯誤認識擺了出來:人類要征服自然,把要證明的觀點放在了最后:人類要敬畏自然,從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作者是如何論述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認真思考。并且板書了以上的主要內容,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帶動學生的思考,在思考過后,請同學來談,幾個同學在談的過程中,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全班同學聽的都很投入,通過談和聽,學生對問題的認識越來越明晰。老師的講解非常必要,要糾正學生在交流中出現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明確每一層的主要內容。

  3、為了更好的學習本文,多讀是非常必要的,在讀中,學生感悟到文字的嚴密性,道理的深刻性,對敬畏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認識。本文學習之初,就有預習,更是齊讀了兩遍,還有在自讀中思考問題。多讀仍是學習語文的法寶。

  文體的學習,我以為還是非常必要的,課文內容學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但是議論性的文章如何層層展開,確是非要得到老師的講解不可,要突出文體學習,要遵循文體特點設計教學過程。總之本課的學習,我還是比較滿意的。

  【教學反思二】

  這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對于初二學生來說并不很好理解,好在課文思路清晰,教學中我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設計了以下一些相關的問題:

  1、為什么說人類宣稱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想法?

  2、從哪幾方面理解人類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并不值得驕傲?

  3、怎樣理解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

  4、 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的關系是怎樣的?

  5、課文最后得出了什么結論?為什么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6、找出文中的反問句,舉一例說說它的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的一些問題,使學生在讀課文時有了方向,在朗讀一遍之后,又讓學生迅速瀏覽進行勾劃,學生的閱讀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當然在學生讀課文之前有必要先把問題作以簡單的說明。

  前面的博文曾論及學習文章時要讓學生入境,而要讓學生入境首先老師自己要入境,本文說理性很強,那么教師首先要讓自己信服,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要想法設法找一些佐證,要能真正地為作者的觀點叫好,但帶著學生學完之后又能走出課文。而要讓學生入境,本文則要側重于聯系一些材料證明課文中的一些觀點。而要讓學生入境,好的導語設計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從一開始就能讓學生走進課文,在此過程中還要不斷的強化這一條主線,讓學生慢慢地得到一些問題的答案,或者是獲得一些知識。當然學習過程中不時的穿插一些有趣的話題或引人深思的問題也是一種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辦法,比如本文得到大自然創造了巧妙絕倫的藝術品,但蒼蠅蚊子是這樣的藝術品嗎?學生對這一問題還是頗感興趣的。

  總之,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特點,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把握教材,了解學生的學情(要了解學生的學情就要讓學生養成預習提問題的習慣,事先收集歸納,以此設計好教學,可課下預習,問題由課代表收集,提前交回),這樣才能設計好教學,實施好教學。

  第二篇:

  這次開公開課我和世元都很緊張,又因為是一課兩上,要展開比較,所以更加害怕。我們打電話商量了幾次,世元一直說讓我來定課,但兩個人上課畢竟不比一個人上課,所以我們決定:他選出他比較喜歡上的課,我也選出我比較喜歡上的課,看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最終實在是時間倉促,星期二下午世元選了兩篇文章《敬畏自然》和《大雁歸來》,所以我馬上到網上去查教學實錄,看這兩篇課文能不能上。可惜都沒有找到,不過《敬畏自然》我倒是找到了一個教學片斷,又翻翻教學參考書,我最終決定上《敬畏自然》,當時是出于兩個原因:1、這篇課文很有深度。可以不容置疑地說,如果能讓學生深入理解這篇文章,那么第三單元其他的課會上起來很容易,但是“人和自然的關系”這個問題實在是過于深奧,就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而《大雁歸來》我認為,實在是太過于簡單,當然也很容易把握結構、明確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而在朗誦方面,也無太多的發揮余地。這樣的一篇文章要上出兩個人的風格,實在是太難,也不易于更好地展現彼此的風格。

  2、這篇課文的觀點有待商榷。在我想來,我們何必敬畏自然呢?那實在是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太渺小,我們看不到太遠太遠的未來。但既然在我們所知的世界里,我們還可以稱得上是“萬物之靈”。我們為什么不征服自然,當然我們只要一邊征服一邊愛護就好了。反正平等永遠是我們的向往,而我們永遠也做不到罷了。反正征服自然也永遠只是我們的夢想,我們為什么不給自己一個積極的鼓勵呢?

  3、公開課要求展現學生的能力,或許可以讓學生就“征服自然”和“敬畏自然”兩個問題開展一場辯論賽,給學生提供一個思辯的機會,展現學生的能力。因為我當時在想,而《大雁歸來》無論是在朗讀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養和展現上,都做不到這一點。

  課是定下來了,但是怎么上實在是個大難題。近來我總覺得大概是到了瓶頸期,上課老是不如意。不是按照教參所設計的上課思路來上,所體現的上課觀念過于陳舊,不能和學生實現對話,也無法培養學生的能力;而讓學生自由質疑,有時就不能很好地圍繞著課文的重點來解讀,課上得實在太散。有個學生對我說:如果回到初一,我一定舉手。但是新課程上多了,我卻也漸漸習慣了上課的方式,不可能每一課都象初一時那樣有許多新點子,給學生新奇和喜悅。怎么做?既然回不到初一,既然我也永遠不能時時保持我的形式的創新性,那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思考學生要什么,我能給學生什么了。

  我查找了大量的教案,其中有幾篇應該說是相當優秀的。周二晚上我把這些都看了,終于選定了其中的一篇我認為是不錯的,打算照著上課。不過周三事情太多,教務太忙,我直到那天下午三點鐘才開始從網上找了課件,然后進行修改整理。(意外是時時發生的,應該早些時間去備課,免得過于匆促導致沒時間備課。)不過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往往是成于課件,也敗于課件。雖然我心里記得金老師說過,備課是最重要的,做課件是次要的,但是還是走不出那個框框,那天晚上于是就在課件的修修改改過程中過去了。而對課文我唯一的感覺還是太難太難,讀不懂。

  (周四)昨天早上第三節課在初二三班試教后,我唯一的感覺是:這課雖然學生表現很出色,但是我上不出激情。金老師指出我幫我做了修改,去掉了許多重復的方面,疏理出本文的重點是:為什么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等于敬畏我們自己。并指出最大的缺點是課文沒上透。建議我拋棄以下一個環節:這篇課文哪些句子你認為寫得很有文學性或哲理性,能不能用“我喜歡……因為……”的句子來表達一下。

  我于是反復看文章,思考怎樣上呢?要透首先要有板書設計,而板書設計往往給人一種預設的感覺,是現在很多公開課都在回避的。怎樣安排課件中的板書,我想到了江國平上過的《安塞腰鼓》,所以想采用課堂生成型的板書設計。

  后來又詢問婉紅的看法,她認為,本文學習的關鍵是內容,而非論證的結構。她的話一針見血,我想,我對文章的內容也讀不透,又怎么和學生在一節課內解決文章的思想性和文學性兩個問題呢?所以我終于拋棄了文學性的解讀。轉而專心思考:如何上透課文。

  想來想去實在是沒有辦法,這時我突然想起決定上這課的那天無意中看到的詳案好象不錯,只是記不清具體內容了。可惜這時要開校周前會了,我只能暫停對資料的查找了。

  那天晚上,我向倩蘭要了計算機房的鑰匙,因為就我去年上公開課所得,到了多媒體教室,學生往往隨著年齡增大,而容易男生全坐一起,女生全坐一起,導致不好上課或上課紀律不好。所以我早想著要看看多媒體座位安排,然后幫學生安排好位置。但是在我幫王老師點完名后,我發現時間實在太忙,所以只能先去看看,發現多媒體教室是第一排坐7人,第二排坐8人,第三排坐9人,第四排坐10人,第五排坐11人。今后可以照此安排。但是終于沒時間安排,今后建議可以早一周完成此任務。那晚的主要時間都花在尋找那詳案上了,但一直沒有找到那詳案,所以以后看到好的資料要及時把它存起來。此外,感覺很遺憾,因為那晚真的可以算是一事無成,教案沒寫,心中總是惶恐,連覺也不得安睡。我一直在想,這是一篇充滿思辯的課,我應該象周選杰一樣把他上得很有深度和啟發性。

  直到第二天一早第一節課,我借了若微二班再次試課,雖然是力圖把課文給講透了,但是解決了那兩個問題也已到了下課時間。很多后續環節都不能做。聽課后,若微為我很是著急,她為我詳細地在書上劃下了本課中的關于人類智慧和大自然智慧的差距的作者闡述的幾個角度,然后又建議我對導入作修改,說可以找茅老師商量。

  馬上就要到第四節課了。我一下狠心,既然這篇課文不能按照江國平的風格上出我的激情,因為每一篇課文都有它本身的風格,我也沒有能力象周選杰那樣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去挖掘探究。因為這篇課文是那么難。那么我干脆拋棄其它,難課簡上好啦。所以我馬上按照若微對文章框架的梳理,結合我自己的理解,把上課的思路重新整理:

  整體感知:為什么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作者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合作探究:作者主要從哪些角度寫人類與自然智慧的差距?

  深入思考:在敬畏之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然?平等對待、愛護自然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人類對自然又有哪些不敬之舉呢?能不能舉例說說。

  人類如此對待自然,大自然又是如何懲罰我們的呢?請看視頻。

  此情此景,你最想說的是什么呢?……讓我們懷著深深的敬畏之心齊讀課文的第一段吧,讓我們懷著深深的愛護之心齊讀課文最后一段吧。

  那么愛護自然是否意味著以后我們所有的樹都不砍了,所有的水都不吃了?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當然不是,作者的意圖在于讓我們能冷靜地思考我們是如何改造自然。

  ……

  思路理好,我馬上改課件。先馬上查資料《愚公移山》,我找到了FLASH,這是很幸運的事。不過以妨萬一,我也搜集了文字資料把它做在課件里。然后按上面的思路改課件。時間過得很快等我改完課件已經第三節課過了快一半了。所以我馬上做最后的一件事,那就是把教學思路抄在課文上,然后在旁邊把每個問題的時間把它分配好。怎么分配呢?先是結尾安排大約10分鐘,開頭5分鐘,自讀課文一遍括整體感知安排10-15分鐘,合作探究安排10分鐘,最后還剩下5分鐘機動時間。接下來我我馬上把課文再好好回顧幾遍就去上課了。應該說今天的課在準備上,實在是太匆促了。

  教學經驗:1、以后建議周一前定好上課內容,周二備課,周三試課第一節,周三完成教學詳案寫作,周四試課第二節,周四下午整理出來,周五直接上公開課。建議上午2-4節上課,因為下午學生容易集中不了精神,會想著回家。

  2、建議早一周安排好學生多媒體的座位安排表,免得紀律不好控制,課堂教學渙散。影響自己心情。

  3、建議開課前四天心無旁騖,當然要注意合理休息。

  4、建議開課前一定要安排好上課幾環節的大致時間,心中有數。

  5、建議詳案一定要寫,可以避免語言細節上的許多小毛病,如字句不通,過渡不自然。

  6、建議制作課件時一定要注意采用板書課堂生成型結構,具體參照江國平方案。

  7、建議遵循課的風格,如適合朗誦的多多培養或發揮學生的朗誦能力,適合思辯的多多發揮學生的思辯能力。

  8、建議公開課一定要能發揮學生的能力,導入別太難,以激趣為主。

  9、建議難課簡上,簡課難上為策略。

  10、建議多多聽從他人的經驗,多多向別人學習。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伊人 | 日本国产网曝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