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與朱元思書》的同步練習,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自主學習
一、練習
⒈注音。
湍( ) 鳶( ) 戾( )
嚶( ) 庠( ) 泠( )
⒉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見底 B有時見日
C窺谷忘反 D泠泠作響
⒊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①一百許里( ) ②急湍甚箭( )
二、延伸
(一)
[甲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4.解釋加點的字。
良多趣味( )
屬引凄異( )
泠泠作響( )
③蟬則千轉不窮( ) ④橫柯上蔽( )
⑤經綸世務者( ) ⑥任意東西( )
5.在文中找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句,并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視覺:
聽覺:
表達效果:
經綸世務者( )
⒍甲文先寫山,后寫水,層次井然。寫水是按 (順序)寫的。乙文則是按 順序來寫的。
⒎兩文在寫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
⒏甲文總寫三峽的特點是什么?乙文總寫富陽到桐廬的山水特點是什么?分別用原文語句回答。
⒐乙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⒑假如你是一位投資者,根據兩文介紹的特點,你將如何開發這兩個地方?簡要回答。
(二)
黑山在縣(河南修武縣)地北白鹿山東,清水所出也。上承諸陂(山坡)散泉,積以成川,西南流屈曲。瀑布垂巖,懸河注壑,二十余丈,雷撲之聲,震動山谷。左右石壁云深,獸跡不交,隍(溝壕)中散水霧合,視不見底。南峰北嶺,多結禪棲之地(禪棲之地,修行僧人的居住地);東巖西谷,又是剎靈之圖(剎靈,寺院;即“浮圖”,佛塔)。竹柏之懷,與神心妙遠;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為勝處地。其水歷澗飛流,清泠洞觀(泠,清涼;洞觀,水清可見底),謂之清水矣……清河水又南,與小瑤水合。水近出西北窮溪,東南流注清水。清水又東南,吳澤陂水注之。水上承吳陂于修武縣之故城西北。(節選自《水經注》)
⒒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①上承諸陂散泉( )
②多結禪棲之地( )
③其水歷澗飛流( )
④清河水又南,與小瑤水合( )
⒓用原文中的話回答問題。
①清水有一河段很險奇,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一河段景觀的?
②除自然環境外,清水流域被人尊為“勝處”的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怎樣解釋清水得名的原因?
⒔上面一段文字先寫明清水的 ,再介紹了清水的走向與 ,著重描寫了清水兩岸的 ,解釋了清水 ,交代了清水支流的 。
更多相關文章:
5.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童年》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