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23:北京大學教授、校長
師:有人說大陸有魯迅,臺灣有胡適。胡適深得蔣介石的賞識。胡適在臺灣去世時,蔣介石親手寫下挽聯:(出示)“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边有人為胡適寫下了這樣的的墓志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出示,生齊讀)這個為學術和文化進步,為思想和言論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里安息了……形骸終會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師:這是多么高的評價和贊揚啊!
師:作為一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一個受了七年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學者,又會怎樣評價一個傳統母親對自己的影響呢?(出示)請從文中找一找。
(學生動筆找)
生24:“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對母親充滿感激。
生25:“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背錆M了對母親的感謝和敬仰。
師:兩位同學從字里行間讀出了對母親的感激和敬仰。讓我們再回頭思考一下剛才同學所提出的“混”字,該怎么來理解?
生18:這么有出息肯定不是真正的“混”,我覺得這與文中的“一絲一毫”、“一點點”一樣,表明了作者的一種謙遜態度,這也應該是母親對他的影響之一吧?梢娔赣H對他的影響之大。
師:我贊賞你的理解?磥泶蠹乙呀涀x懂了胡適。但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問題。
(出示)有人認為1-4段寫“我”的童年生活的缺憾,正是為了體現母親給“我”做人的訓練的珍貴,更突出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也有人認為1-4段隱含著胡適對母親的些許不滿。
同學們怎么認為?請到字里行間找依據。(學生圈畫課文語句)
生26:我認為有不滿。因為胡適說“在我小時我不曾享過兒童生活的樂趣。”
生27:我認為不應該是不滿,而是有些遺憾。在小時候,玩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如果沒有母親的嚴厲,就可能沒有后來我的成就。
生28:幼年時的遺憾更體現了母親對我的用心良苦。母親不準我亂跑亂跳中的“不準”就是一個體現。
師:同學們已經學著從字里行間解讀作者隱含其間的情感。我們來看看第四段,能從字里行間讀出點什么來嗎?(課件出示第四段語)
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兒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
生29:“究竟”,它是畢竟、到底的意思。隱含著那么一點遺憾。
師:可見,胡適認為自己的童年是有缺憾的,其實,一個接受過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學者回首童年——失去了學習音樂的唯一機會,失掉了學做畫家的機會,連和小朋友一起跑跳都不行,這一些缺憾和母親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關系。本文選自《胡適自傳》,自傳是真實地記錄自己的成長經歷。作者這樣剪輯材料,既保證了真實,又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在此我們可再一次感受到,母親在“我”的心目中,沒有對錯,有的只是敬仰和感激之情。讓我們懷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讀最后一句。(生齊讀此句)
師:(配樂深情訴說)胡適有出息了,回國的第二年在北京買了房子,于是想接母親到北京同住,母親沒有答應,其實,此時母親已有病在身,為了不影響兒子的工作學習,瞞著兒子,于當年(1918年)去逝,時年45歲,臨死未能見上一面,造成了終身的遺憾(師極悲傷)。在回家奔喪途中胡適寫下了《先母行述》。(課件出示,生齊讀)“生未能養,病未能侍,畢世勤勞未能絲毫分任,生死永訣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慘痛,何以如此!”(部分學生哽咽)
師:在母親去逝12年后的一個深夜,年屆40的胡適,整理自傳,回憶起自己母親,懷著感激和思念之情寫下了《我的母親》。
四、撰寫墓志銘,評價母親偉大的人格
胡適對自己的母親充滿了感激、敬仰之情,那么你們對胡適的母親又有怎樣的評價呢?請大家為胡適的母親寫一段墓志銘,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句式,也可以自由發揮。
(課件出示)這個 的人,現在在這里安息了……
(學生聽音樂寫。寫完后交流)
生30:這個為了兒子能夠忍辱負重而又剛氣的母親現在在這里安息了。但她對兒子的嚴,對家人的忍,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里。她還為國家培養了這么優秀的胡適。這是她最大的功勞。
生31:這個堅強不息、永不低頭的人在這里安息了,她為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為孩子耗盡了自己的心血,為我們培養了一個為學術和文化進步作出貢獻的偉人。
生H1:這個忙碌了一輩子,受了一輩子苦的人現在在這里安息了,但她那種剛毅、仁慈、溫和的性格卻永存。
生32:這個默默度過一生的人現在在這里安息了,不帶一點怨恨,不帶絲毫后悔,她的一生是苦的,但她也是堅強的,她把一切的苦都藏在了心里,把希望給了兒子,為我們培育了為民族奮斗的偉人。
師:如果母親在天有靈,聽到我們同學寫的這些墓志銘,一定會非常欣慰的。當我們細細品讀《我的母親》,深入探究胡適對母親敬愛、感激的情感時,我們是否也應該想一想,如何更好地理解我們自己的平凡但也一樣偉大的母親。
五、課外延伸,閱讀母親多樣的情懷
推薦同學們課外閱讀幾本描寫母親的優秀作品。
(課件出示)
推薦篇目——
老舍:《我的母親》
鄒韜奮:《我的母親》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趙麗宏:《母親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