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讀。)
師:只哭過一次嗎?
生(齊答):不只一次。
師:從哪一個詞可以看出來?
生14:往往。
師:也就是常常。這個哭只是無聲地掉淚,這跟前面其實是一致的,也就是哭也不想讓別人聽到。這再一次證明,她有苦也不想讓別人知道。你說她會去向別人訴苦嗎?
生(齊答):不會。
師:有苦不能說,這才是真正的苦啊!母親在對待哥嫂的時候,用得最多的一種方式是什么?
生15:忍。
(師板書“忍”。)
師:忍到什么地步?
生15:悄悄地走出去。
師:你還能找出幾個表明她忍的詞來嗎?
生15:11自然段。我母親只忍耐著,忍到實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師:這是直接寫,還有其他地方可以感知到嗎?
生8:第10段,“大哥的女兒比我只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料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
師:哪幾個詞?
生8: “總是”、“讓”、。不僅自己忍,讓孩子也忍。
師:總是讓著她,這是怎樣的一種忍讓啊!還有嗎?
生16:第8自然段。“我母親從不罵他一句,并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也從不露出一點怒色。這樣的過年,我過了六七次。”
師:哪個詞最能表現忍?
生16:從不
師:所以我們在讀第二次哭時要讀出她的忍,該怎么讀?請你讀一讀第一句。
(生16讀第二次哭中的第一句)
師:讀時,要突出哪個詞?
生16:實在
師:讓我們一起來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她的哭跟前面是不一樣的。先是輕輕地哭,再是漸漸哭出聲來,到最后不肯住。目的是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嗎?
生17:解決了。因為嫂子會端水來勸她。
師:勸她還是認錯?
生17:勸她。因為她們之間從來不提誰對誰錯。
師:這是怎樣的一種忍耐啊!第三處哭,又是怎樣的哭?
生18:大哭。
師:表現了母親怎樣的一種性格?
生18:剛性。
(師板書“剛”。)
師:怎么來讀出剛性?
生18:抓住“當面”、“當眾”、“直到……才”讀出剛性。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第三次哭)
師:這是怎樣的一種剛氣啊!這種剛氣也是鎮住大嫂二嫂、解決種種問題的重要因素。
師:(邊說邊板書“親娘”、“后母后婆”、“寡婦”等)在我面前,作為親娘,滿懷對亡夫的思念和敬愛,滿懷對“我”的慈愛和期望,她偷偷地哭;在哥嫂面前,作為后母,為了家庭的和睦,她輕輕地哭;然而在外人面前,作為寡婦,為了捍衛家庭的尊嚴和自己的名聲,她大聲地哭了。我們從她的淚和哭中,明白了她為什么對孩子那么慈愛而又那么嚴厲,對家人那么忍讓,同時我們也讀出了他的剛氣。這正是仁慈而又剛毅的中國傳統婦女的典范。
三、深入探究,領會母親深遠的影響
那么又是什么支撐著母親在這么艱難的環境中毫無怨言地走下去呢,作為一個寡婦,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生(齊):兒子胡適。
(師板書“胡適”)
師:胡適到底有沒有如母親所愿成才呢?我們來讀一讀最后一段。你能從字里行間看出胡適成才了嗎?
(課件出示末段。生讀末段)
生19:“極大”說明他受母親的影響極大,他像他母親一樣仁慈、溫和。成才了。
生20:“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人管束過我”說明已經從母親那里學到了如何待人,14歲就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的事情,成才了。
師:兩位同學從性格和待人處世方面認為胡適成才了。還有其它看法嗎?
生21:不對。“混”說明日子過得并不好,可能并沒有成才。
師:果真如此嗎?
(課件出示胡適身份介紹)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字適之。1910年考取官費赴美留學,一生共獲取36個博士頭銜。1917年7月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校長,國民黨政府駐美國大使等職務。對新文化運動、新文學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代表作有《文學改良芻議》,新詩集《嘗試集》。
師:最震撼你的是什么?
生22:36個博士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