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我們在七年級已經學過他的作品,對魯迅及他的作品都不陌生同學們還記不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于他的哪部作品集?
生:《朝花夕拾》
師:“朝花夕拾”的本義是“早上的花傍晚拾取”,用來比喻成年后回憶青少年時的往事你還記得小學畢業時是怎么表達對老師的惜別之情的嗎?
生:送給教師卡片
師:表達你對老師什么之情?
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生:送給老師一些自己做的小禮物
師:魯迅在回憶中說:“在我所認為的我師之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是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么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認識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藤野先生(板書課題)
師:課前同學們已經充分預習了課文,相信同學們讀下列字的讀音應該沒有問題,來小試牛刀
生:(讀)
師:惡(wù)是多音字,還可以怎么讀?
生:惡(è)、惡(ě)
師:誰來讀讀下列詞語的意思?
生:(讀)
師:《藤野先生》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根據散文的文體特征并結合課后的探究練習,可以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歸納為以下兩點:(展示)
生:(齊讀)1、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特點;2、體會作者對藤野先生深厚的感情以及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
師:課前我們已經找出了有關寫藤野先生的文字,請同學們瀏覽并思考:藤野先生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不要忘了老師告訴你們的方法:要圈點、勾畫、批注,并記好筆記,這樣課上完了,課后的探究練習也就解決了
生:(讀第6、7、8自然段)
師:找得很仔細同學們幫助他歸納一下,從哪些方面寫藤野先生?
生:外貌、語言
師:你感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生:治學嚴謹
師:很好,還有補充的嗎?穿著怎樣?
生:很簡樸
師:要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還要借助典型的事例課文中寫了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從這四件事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什么樣的性格特征?同樣的方法:圈點、勾畫、批注
生:請看第15自然段:“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是寫藤野先生為我修改講義
師:是添改好還是修改好?
生:添改好,不僅是改,還將脫漏的地方增加了說明藤野先生非常負責
師:很好,足以表明藤野先生對我認真負責,格外關照還有其它事件呢?
生:請看第17自然段,藤野先生幫我修改解剖圖,雖然魯迅是為了這幅圖的美感,但是藤野先生治學嚴謹,并不因為美就將它移動位置
師:很好,在科學面前我們更應尊重的是事實
師:可以將這件事簡要概括為?
生:糾正解剖圖
師: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對我要求怎么樣?
生:嚴格
生:還有兩件事,體現在第21—23段,說明藤野先生非常關心我的解剖實習,他對我的學習十分關心,熱情誠懇第23自然段是寫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情況,表現藤野先生對這個問題探究到底,實事求是的精神
師:這位女生回答得很具體擔心、放心可用哪個詞語歸納?
生:關心
師:關于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這件事,藤野先生聽魯迅先生說后為什么“嘆息”?
生:我覺得是很可惜吧,不能親眼看到,更深入去了解
師:對,我們要結合藤野先生的身份去理解,他是解剖學教授,總是為不能親眼所見感到遺憾
師:通過剛才分析可概括分為四個方面: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實習、了解裹腳,表現了藤野先生對學生認真負責、嚴格要求,他熱情誠懇地關心我的實習,有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所以魯迅先生高度評價藤野先生,請同學們齊讀第37自然段,思考一個問題:你能找出最能體現魯迅對藤野先生高度評價的句子或詞語嗎?
生:(讀)
生:“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偉大”
師:回答得很詳細能否從這位女生的答案中提煉出一個關鍵詞語?
生:偉大
師:那偉大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同桌間相互交流
生:(交流)
師:聲音大些沒有關系,課堂是你們的舞臺(師巡視,指導,提問)
生:沒有民族偏見
師: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生:中國當時是弱國,日本人看不起中國人,而藤野先生作為日本人,他關心魯迅,沒有民族偏見
師:這位同學預習很充分,他知道當時中國是弱國,還有嗎?能不能全面解讀“偉大”的內涵?
生:因為魯迅是為了尋找救國的道路去日本學醫,藤野先生并沒有因魯迅是中國人而歧視他,對他仍然很熱情,耐心地教導他,關心他實習
師:這些都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之上的?
生:沒有民族偏見
師:可以從三個方面解讀“偉大”的內涵:他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生;他有著博大的胸懷,傳授知識沒有國界;他沒有民族偏見,平等地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極大的鼓勵和真誠的幫助
師:我們了解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真心地為魯迅感到高興,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的幫助下定能實現自己學醫救人、救國的夢想可是,魯迅最終作出了棄醫從文的決定,這是為什么呢?請看魯迅此行日本的目的(展示)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魯迅先生這段心路變化歷程(展示)
跳讀,瀏覽找出有關三個地點的句子
師:(提問)讓我們每位同學都來體驗拿話筒發言的感覺
生:第1段“東京也無非是這樣”;第4段“我就往仙臺的醫學專門學校去”;第38段“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三個地點是:東京、仙臺、北京
師:是什么原因促使魯迅從東京前往仙臺?
生:魯迅是因為看到清國留學生不學習而在學跳舞,所以前往仙臺
師:清國留學生典型的標志是什么?
生;辮子
師:晚清進步人士把辮子視為恥辱,可這群清國留學生卻把辮子打理得相當漂亮,更為可笑的是還要“扭幾扭“,這是一副自我陶醉的丑態,所以作者用了一個詞語進行辛辣的諷刺,哪個詞語?
生:標致
師;你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嗎?
生:漂亮
師:魯迅先生是真的欣賞辮子漂亮嗎?
生:不是,這是反語
師:正面語該怎么說?
生:實在是丑陋極了
師:你認為用“丑陋”好還是“標致”好?
生:標致
師:好在哪?反語表達什么感情?
生:對清國留學生的諷刺
師:所以作者開篇就說:“東京也無非是這樣”,這個“也”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這群留學生的什么態度?
生;不滿,厭惡
師:魯迅是懷著救國救民的理想到達東京,而他們則不學無術,志不同不相為謀,魯迅只好帶著失望和厭惡的心情從東京前往仙臺他為什么又離開了仙臺?請找出促使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兩件事,看誰找得最快,最準
生;在第29段,當時魯迅參加考試,考得理想,但當時中國是弱國,所以日本學生認為魯迅不可能考好,寫匿名信誣陷魯迅,說是藤野先生將題目泄漏給了魯迅,這是對魯迅的極大傷害接著寫看影片,有中國人給俄國作偵探,被捕后被殺掉,他們居然拍掌歡呼,可見他們思想麻木了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好,給我們詳細復述了這兩件事,能不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生:匿名信事件
生:看電影事件
師:你能找出針對匿名信事件作者表達強烈不滿之情的一句話嗎?
生:第29段“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這句話表面好像說不能怪日本人冤枉自己,實質上表達作者強烈不滿,中國人并不是弱者
師:這是從誰的角度來推測說“中國是弱國”?
生:日本人
師:我們能感受到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生:強烈的憤慨和悲傷
師;你能找出針對看電影事件作者表達強烈感情的一句話嗎?
生:第31段“他們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嗚呼,無法可想!”這是魯迅民族自尊心受到打擊,魯迅明白思想的麻木比身體的不健康更可怕一萬倍魯迅還有良知,所以他要離開仙臺
師:你分析得很透徹,特別提到了“麻木”這個詞,靈魂的麻木更加可怕,所以作者用一句話表達:“嗚呼,無法可想!”不過魯迅不是還有良知,而是最有良知,最清醒地坐在他們當中請同學們將這句話集體讀兩遍
生:(讀)(音漸小)
師:你看很多同學都不愿意讀了,作為一個中國人內心實在是感到萬分的無奈,無奈國人的哪方面?
生:麻木
師:試比較,哪件事對魯迅的刺激更嚴重?
生:看電影事件
師:說說理由
生:第一件事是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偏見,是甲午戰爭后大國對小國的偏見但是第二件事是中國人自己笑自己,看到同胞被辱殺后還很開心魯迅民族自尊心受到傷害,萬分無奈,魯迅明白了中國人最需要醫治的不是身體而是心靈
師:非常好!(全場鼓掌)靈魂的麻木是最大的不幸,不過老師要糾正一句:“大國對小國”應換成“當時的強國對當時的弱國”則更準確了于是魯迅作出了什么決定?
生:棄醫從文
師:魯迅走時藤野先生有何感受?
生:嘆息
師:為誰嘆息?為什么嘆息?
生:魯迅勤奮好學,感到惋惜
師:而惋惜背后我們能看出什么?
生:是藤野先生對魯迅的深切關愛
師:在這三個地點轉換中作者特別提到從東京到仙臺的路上的兩個地名,請看第4自然段,“日暮里”三個字讓我們想到崔灝《黃鶴樓》中的哪句詩?
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師:觸動魯迅什么之情?
生:憂國憂民之情
師:記住水戶是因為誰?
生:朱舜水
師:朱舜水的民族氣節激勵著無數愛國志士再聯系棄醫從文,我們不難發現文章貫穿著一條感情線索,那就是作者的愛國熱情本文是以兩條線索組織全文:一條是以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為明線,另一條以作者的愛國感情為暗線,雙線交錯,謀篇布局
師:魯迅回到北京后與先生的聯系斷了嗎?感情斷了嗎?請齊讀38段
生:齊讀
生:沒斷
師:體現在哪些方面?
生:“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這句說明魯迅雖和藤野先生分別,但在心里永遠記著藤野先生
師:這表明藤野先生已經走進魯迅心中,而且藤野先生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魯迅
師:當年分別時,藤野先生想要一張魯迅的照片以作留念,可一直未能如愿今天,請你替魯迅達成老師的心愿請展開合理的想像,替魯迅寫幾句話在照片上,送給藤野先生話不在多,三言兩語表達出最真摯的感情最好
生:親愛的先生,我們雖匆匆分別,但師恩永記于心!
生:……
師:一位優秀的教師就像一盞不滅的燈,長久地照耀著人們,給人以精神和力量走進散文《藤野先生》,使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到了魯迅先生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而吶喊前行的心路歷程,更深刻地了解了魯迅先生感念師恩的豐富內涵,藤野先生令魯迅感念,更永遠地鐫刻在我們的心中
師:課后請同學們完成作業:第一題,看課文第32段,思考:他會說什么?第二題:試將藤野先生與壽鏡吾比較,思考:作者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教學反思: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回憶他早年在日本留學時的一篇散文,文中除了表達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懷念之情外,還處處流露出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教學本文時,我將學習目標定為兩個方面,一是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二是體會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以及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學過程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通過四件典型事例,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體會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第二板塊,通過地點的轉換,引導學生探究魯迅先生的心路變化歷程,學習魯迅先生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第三板塊,結合課文最后一段和拓展訓練,將一、二板塊融合,升華主題靈活處理了文本,做到了長文短教,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兩點需要改進:一是師生溝通有余,生生合作不足師生平等對話,課堂氣氛和諧,可學生與學生之間積極互動表現欠佳二是拓展升華環節時間較緊,處理欠佳,收尾顯得有些倉促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求索”,力爭讓自己的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