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手法(學者形象)
目睹印象——治學嚴謹
外貌——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
舉止——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
聲調——緩慢而有頓挫
耳聞親見——生活儉樸
服飾——穿衣服太模糊了,竟會忘記帶領結。
◎解說:白描手法:白描也叫素描。這種繪畫手法運用到文章的描寫上,就是用不濃麗的形容詞和繁復的修辭語,也不精雕細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征,用準確有力的筆觸,簡煉的語言,寥寥數筆就寫出活生生的形象來,表現出自己對事物的感受。魯迅先生就善于運用白描手法,他把這種手法概括成十二個字,即“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例如:“攤主是一位四十開外的中年人,他黧黑的面孔,兩道濃眉,一對大眼睛凹進眼眶,嘴里一口結實的牙齒,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釘咬斷。他身上老是穿著一件很舊的中山裝,一雙又黑又粗的手上長滿了老繭。”
——這里勾勒的是一位修鞋匠的肖像,運用的是白描的手法。“黧黑的面孔”、“兩道濃眉”、“眼睛凹進眼眶”、“結實的牙齒”,簡要傳神的幾十個字,寫出這個長年在戶外工作的修鞋匠的外貌特征,
尤其是“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釘咬斷”這句既形象地表現出他的牙齒結實的特點,又勾起我們的想象,嘴里咬住鞋釘不是一位老鞋匠的慣常舉動嗎?這段話雖然還不是那樣的細致豐滿,卻抓住了人物特征的關鍵之處,給人以鮮明的印象,顯示出白描勾勒的妙處。
——白描手法具有相對獨立性,是一種不設喻,少修辭,以“敘”代“描”的寫法,它可以運用于文章內容、思想、情感表現的各個方面。
又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帶著大眼鏡。”
——在外貌描寫中,運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觸及本質、靈魂。
(四)語文活動:猜猜我是誰?
1、學習本文“寫人抓特征”,幾筆勾勒出藤野先生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寫出自己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征。
2、教師收齊后打亂,再分發給同學,大家根據所寫的特征推斷這是哪位同學。
3、請幾位同學交流,然后研究為什么猜(不)中的原因,明確寫人必須抓住特征。
(五)課文11—23自然段記敘了我和先生相處的哪幾件事?表現了他的什么品質?
添改講義→→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熱情誠懇 了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
◎小結:課文具體寫了四個典型事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1、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
◎“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為何“一驚”、“不安”和“感激”?(15段)
( “一驚”是因為事先沒想到藤野先生竟然會親自給“我”這個外國學生修改講義; “不安”是因為講義中有那么多脫漏和錯誤讓先生費神; “感激”是因為藤野先生的熱情與關心。)
二、精讀課文,難點探究。
1、怎樣理解“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這句話的含義。(29段)
明確:
⑴這不是反語,只是一種憤激之辭。
⑵這個推理,省略了一個中間環節——弱國的人是低能兒(小前提)正是這個環節判斷失誤,正是這種淺薄,褊狹的認識,才導致了結論的荒唐。
⑶這句話主要是為了表達作者遭受誣陷和人格侮辱時極大的憤怒。
2、課文結尾中“良心發現”“增加勇氣”“正人君子”各指什么?
明確:
“良心發現”指作者熱愛祖國,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觸動;“增強勇氣”指作者早期遭受封建勢力,帝國主義勢力迫害,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對中國的希望,便增加了斗爭的勇氣;“正人君子”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御用文人。
3、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你同意哪一種?
① 標題是“藤野先生”,課文主要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
②課文大部分內容寫作者的經歷和思想,主要表現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③課文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即寫了藤野先生,又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
【教學反思】
課時3
〖教學要點〗
1、指導學生對表現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的片斷、內容加以分析理解。
2、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思想變化的原因,
學習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3、體會本文語言具有感情色彩的特點。
〖教學難點〗
1、作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
2、語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詞的準確運用。
一、問題討論。
更多相關文章:
6.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童年》課文
7.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藤野先生》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