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文中“軒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歡、正襟危坐、誠惶誠恐”等詞語。
⑵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2、能力目標:
⑴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的獨到細致的刻畫,體會作者的崇敬、贊美之情。
⑵品評語言,學習課文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描寫形貌的手法。
⑶體會課文采用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3、德育目標: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學重點】
誦讀,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外貌的刻畫,理解本文獨特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聯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語言功力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鮮明,蘊涵深刻。在誦讀中引導學生悉心揣摩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聯想法:
課文用文字描繪托爾斯泰肖像畫,尺水興波,縱橫捭闔,主要得益于大量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這給讀者創設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激活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1、誦讀:
整體感知托爾斯泰的外貌。
2、品評語句:
深透理解課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投影顯示托爾斯泰畫像)
同學們,以累累巨著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六十年的文學大師托爾斯泰,因其真實深刻地再現了俄國社會生活而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代表他藝術高峰的三部長篇小說。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這位磨難中造就的偉人,探訪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資料助讀
(投影)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文學家,生于維也納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樂、詩歌、戲劇的藝術之宮里。1901年在維也納大學攻讀哲學期間,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銀弦集》。此后,新作迭出,文學成了他畢生追求的事業。小說、戲劇、詩歌、傳記、散文特寫,各種文學體裁他無不涉獵,其著述之豐、之精是驚人的。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學傳記和小說創作方面。主要作品有:為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寫的傳記《三位大師》和《羅曼·羅蘭》等,小說《焦燥的心》《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象棋的故事》《一顆心的淪亡》等等。他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
驅使下的命運遭際,對人物的心理活動、精神狀態進行細膩的工筆式描繪。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瘋狂肆虐而無能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與妻子一道自殺于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市郊寓所,以一個弱者的絕望與悲憤,向那人間的罪惡不義發出了無聲的控訴和抗議。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范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后學生自讀:
(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詞語含義)
⑴注音:
髭(zī) 犀利(xī)頷(hàn)首锃(zèng)亮髯(rán)滯留(zhì)禁錮(gù)廣袤(mào)鬈(quán)熾熱(chì)黝黑(yǒu)尷尬(gān gà)
⑵釋義: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器宇:氣概、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尷尬:(神色、態度)不自然;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更多相關文章:
6.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童年》課文
7.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藤野先生》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