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是初二語文上《蠟燭》練習題(新人教版),歡迎同學們過來練習,幫助自己鞏固課堂知識,拓展課外知識,提高語文水平。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5分)
拂曉(fú) 瓦礫(lì) 地窖(jiào)
匍匐(pú fú) 聳立(sǒnɡ) 腋窩(yè)
jū(鞠)躬 偷xí(襲) píng(屏)障
目dǔ(睹)
2.根據課文填空。(5分)
本文的作者是前蘇聯(國別)的西蒙諾夫(人名)。全文以蠟燭為線索,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以時間為順序,記敘了一位南斯拉夫老婦人掩埋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并在墳頭點蠟燭的故事。
3.下面語段有兩個病句,請找出來并加以改正。(4分)
①有關醫學人士與心理學家認為,一些青少年長期迷戀上網,會患上一種病——“網絡成癮”。②這種病的主要癥狀有:精神依賴、茶飯不思、記憶力減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病,反而采用了簡單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網。④為此,專家建議,我們在強化網絡監管的同時,也要有效的尋找治療疾病的方法。
第__③__句,修改:去掉“不”。
第__④__句,修改:“有效的”和“尋找”調換位置。
4.下列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C )(5分)
A.李小明是校園網絡高手,別看他平日里沉默寡言,但一談起網絡就滔滔不絕,左右逢源,簡直像換了一個人。
B.五一勞動節的天安門廣場,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栩栩如生。
C.廠子里缺料,你手里有積壓,做成了這樁買賣,豈不兩全其美。
D.我市自然資源豐富,投資環境寬松,許多外地客商針鋒相對地前來投資興業。
5.文本重點突破。(8分)
(1)揣摩下面句子含義。
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這兩句話謳歌了南斯拉夫老婦人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斗爭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2)體會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好處。
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摸出”“揣”“爬”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突出了老婦人的小心翼翼,也說明了蠟燭的珍貴,使句子言簡意賅。
6.口語表達。(8分)
就在過去的20世紀,全世界大小戰爭總共不下400次!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更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全世界死亡人數達幾千萬。
(1)和平陽光普照下的我們應當如何面對今天和未來呢?請簡要談談你的看法。
示例: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關愛他人,關愛社會,讓世界永遠和平安寧。
(2)假如你有幸參觀了一座二戰紀念館,在出口處有一本留言簿,請寫下你的參觀感言。
英雄們的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英雄們的精神是我們建設美好明天的動力。緬懷過去,我們感慨萬千;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
7.一位哲人曾說過:“不僅會在歡樂時微笑,也要學會在困難時微笑。”班上將要舉行一場以“微笑著面對生活”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請你完成以下任務。(8分)
(1)如果在你的演講中要舉出“名人笑對挫折”的事例作為論據,請你仿照例句簡述一個事例。
例句:司馬遷遭受宮刑之后,發憤著書,寫出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名著《史記》。
示例:愛迪生笑對數千次失敗,經歷了數千次試驗后,終于發明了經久耐用的電燈。(或:貝多芬在聽覺完全喪失的情況下,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作曲上,給世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
(2)你認為“微笑著面對生活”綜合性學習活動,除了進行演講比賽以外,還可以開展什么形式的活動?請寫出兩種。
示例:①詩文朗誦比賽;②作文競賽;③主題班會;④手抄報展覽;⑤主題報告會等。
8.本文在刻畫人物時重點運用了細節性的動作描寫,如“慢慢地爬”“慢慢地繞過”“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等。這些細節性的個性化的動作描寫,把一個年老力衰卻不畏生死的老母親形象鮮明地豎立在我們面前,刻在了廣大讀者的心中。請你也運用細節性的動作描寫展現某個人物的性格。(100字左右)(7分)
示例:半夜三更,劉爺爺手忙腳亂地把電視機調到了最大音量。頓時,全院響起了振奮人心的奧運會會歌。看到中國運動員入場時,劉爺爺興奮得揮舞著煙袋,瞪大眼睛,目不轉睛地望著屏幕上的中國健兒,高興得眉飛色舞,隨手把煙袋往床上一扔,兩手一拍大腿,由衷地贊道:“精神!還是中國運動員精神!”
9.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C )(5分)
A.偷襲(xí) 手臂(bèi) 燒灼(zhuó)
B.附近(fǔ) 埋葬(zàng) 契約(qiè)
C.間歇(jiàn) 地窖(jiào) 鞠躬(jū)
D.瓦礫(lì) 腋窩(yè) 恐嚇(xià)
10.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B )(5分)
A.燒毀 地窖 衰老 轟擊
B.企圖 瓦礫 爆炸 鞠弓
C.拂曉 陪伴 火焰 閃耀
D.埋葬 知覺 柔和 聳立
美文悅讀
給仇人一塊面包
①二戰時期,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團結一致,浴血奮戰,在付出巨大的代價之后,終于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②戰爭勝利的當天,上萬名疲憊不堪、無精打采的德國戰俘排成長長的縱隊,在荷槍實彈、威風凜凜的蘇聯士兵的押解下走進莫斯科城。
③得知法西斯戰俘進城的消息后,人們幾乎傾城而出,紛紛涌向街頭,在寬闊的莫斯科大街兩旁,圍觀群眾人山人海,擠得風雨不透,在圍觀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兒童。
④蘇軍在戰勝入侵的德國法西斯的同時,自己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些老人、婦女和兒童都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當中許多人的親人,在這場異常殘酷的戰爭中被入侵的德國法西斯殺害了。
⑤失去親人的痛苦把原本溫和、善良的人們激怒了,他們懷著滿腔的仇恨,將牙齒咬得咯咯響,一雙雙充滿血絲與復仇火焰的眼睛齊刷刷地向俘虜走來的方向注視著。
⑥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大批的軍隊和警察出動,組成了一堵墻,排在憤怒的人群前面。
⑦戰俘出現了,近了,更近了,圍觀的人群開始騷動,有人喊出打倒法西斯的口號,有人叫罵著讓殺人兇手償命,接著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負責維持秩序的警察企圖阻止,馬上被洶涌的人潮沖得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組成人墻,好不容易才將人潮擋住。
⑧此時,戰俘已經來到人群前面,他們個個衣衫襤褸、步履蹣跚,每向前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他們有的頭上裹著繃帶,有的身負重傷,有的失去手腳躺在擔架上不斷發出痛苦的呻吟。
⑨面對激怒的人群,德國戰俘呆滯、木訥的目光中充滿了恐懼與驚慌,出于求生的本能,他們不住地往后退,許多戰俘本來就身負重傷、疲憊不堪,在遭受如此驚嚇后癱軟在地。擔架上的重傷號,被扔在地上,無力逃脫,拼命地哭號呼救。
⑩這時,一位中年婦女在混亂中拼力擠過人墻,沖到一個受傷的戰俘跟前,舉拳要打。
⑪這是一個失去雙腿的重傷號,他頭上打著繃帶,破爛的軍裝上沾滿了血跡,臉上的稚氣表明他絕對不超過二十歲。面對撲面打來的拳頭,他無力躲閃,瞪著驚恐的眼睛,發出絕望的哭泣。
⑫驀地,中年婦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地站在那里。她怔怔地看著年輕的戰俘,心頭一陣劇烈刺痛,在這個年輕傷號稚氣的臉上,她看到了自己剛剛戰死的兒子的影子!
⑬婦女猶豫了一下,嘆了口氣,那只高舉的拳頭無力地垂了下來。婦女從懷里掏出一塊用紙裹著的面包,輕輕地遞到傷號的面前。年輕的傷號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驚恐的眼神盯著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婦女硬把面包塞到他的手中,他才如夢初醒,抓起面包,連裹在外面的紙都顧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地大吃起來,看得出他一定幾天沒有吃飯,餓壞了。
⑭看到傷號餓成這個樣子,婦女緩緩地蹲下身子,用顫抖的雙手輕輕地撫摩著傷號頭上的彈傷,失聲痛哭起來!
⑮悲慟的哭聲撕心裂肺,騷動的人群一下子安靜了下來。人們驚呆了,一個個用驚異的目光注視著眼前的一切。空氣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條大街一片死寂。
⑯良久,人們才醒悟過來。這時,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現了:那些老人、婦女、孩子,紛紛拿出面包、火腿、香腸等各種食物,一起向受傷的戰俘涌去……
11.本文的標題有什么含義?(8分)
不論是敵人還是朋友,我們都應該坦誠相待,心胸寬廣。
12.概括本文的情節,每空限填5個字。(8分)
街頭觀戰俘——眾人欲揍敵——收拳贈面包——食物獻戰俘
13.選文第⑥段中說“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最后一段中又說“出人意料”,它們在文中的含義各是什么?(8分)
“意外”是指群眾在盛怒之下失去理智,以極端的方式對待戰俘。“出人意料”是指群眾不僅沒有痛打、虐待戰俘,反而把食物送給他們。
14.閱讀畫線句子,說說此時婦女心里會想些什么。請寫出她可能出現的兩點想法。(8分)
示例:①我就是打死你也救不活我的兒子啊!②孩子,你的媽媽不也像我盼兒子一樣正盼著你回家嗎?(或:孩子,你也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啊!)
15.請用一句話寫出你從文中得到的生活哲理或啟示。(8分)
示例:寬容,是醫治戰爭創傷的良藥。(或:同情,也能化解仇恨;人性尚在,愛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