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練習可以幫助我們鞏固課堂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水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迅《朝花夕拾》習題及答案,歡迎同學們過來了解和練習。
1《朝花夕拾》是魯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回憶性散文(體裁)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雜記發表時,總題目中為《舊事重題》,1927年編集成書,改為現名。
2 第一篇作品《狗 貓 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嗥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3 《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記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 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
4、“我”平時怎樣叫保姆長媽媽?什么時候叫她“阿長”的?有時候“我”為什么“實在不大佩服她”?“一時”“我”又為什么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對她“有了特別的敬意”呢?
“我”平時叫保姆長媽媽“阿媽”。叫她“阿長”是在“憎惡她的時候”,這個稱呼不大客氣,平時只有年輩最大的祖母才這樣叫她。
“實在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她“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又不許“我”走動,并動輒以告狀相威協;睡覺的姿態不好,占了過多的地方;滿肚子麻煩的禮節,等等。
“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是因為她常對“我”講“長毛”的故事,某些情況表明她似乎有“偉大的神力”,于是對她“有了特別的敬意”。后來因為她給“我”弄到了繪圖的《山海經》,這是“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又使“我”對她發生了“新的敬意”。
5、在《朝花夕拾》這幾篇文章中,你最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略
6、魯迅本人說《范愛農》一篇寫法較差,是不是較差?差在哪里?
魯迅先生自己認為《范愛農》一篇寫法比較差,這是有道理的。這一篇虛構過多,結構有點松散,因此他本人不大滿意。
7、“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這句話出自哪篇文章?表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樣的主題?
出自《五猖會》,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