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1分)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蓬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 ”,左刻“ ”,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粒粒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19、請將文段中的空白處填上詩句。(2分)
20、判斷下列句子后面的括號內對“之”所指代對象說明的正誤。(2分)
①箬蓬覆之(指代“船艙”) ( ) ②閉之(指代“小窗”)( ) ③石青糝之(指代“一種青色顏料”) ( )
2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________________
②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3分)
①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比較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不同。(2分)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__________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②為宮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__________
24、摘錄本文段中文字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比較一下,古今在數詞的說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
①蘇、黃共閱一手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舟尾橫臥一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古今不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一段文字寫出了核舟的兩點奇妙之處,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這兩點內容。(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簡答:雕刻家把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中的名句刻在船艙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15分)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 , 。 ,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28、按照原文的要求填寫文中的空白。(3分)
29.解釋下列加點詞(3分)
①桑竹之屬( ) ②具答之( ) ③欣然規往( )
④不足為外人道也( ) ⑤處處志之( ) ⑥詣太守( )
30.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①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譯: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譯: 。
31.寫出出自本文段的成語四個: (2分)
32.指出存在古今異義現象的詞語四個: (2分)
33.以下四句中存在一個共同的語言現象是: (1分)
①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②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③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34.說說“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五)老師的淚(11分)
初二時,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我的語文老師。
老師姓劉,愛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講臺上講藍藍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輕盈極了。
她有一雙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時,便成了甜甜的彎月……“齊玉。”楊老師----我。
“為什么走神?”她停止講課,走到我的面前。
云飄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歡看你的眼睛。”我說。同學們哄堂大笑。在笑聲中,她的臉紅紅的,(a)美麗的眼中似乎還有淚水……她剛從師范大學畢業呢。
“你——你請出去。”
我懊喪地走出了教室。她從沒發過火,這一次一定真生氣了。
第二天,劉老師叫我們寫日記。我花整整一個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傾倒出來。“美麗的媽媽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將、賭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餓了、怕了、病了,也沒人知道。那時我常常一邊哭,一邊看媽媽的相片;可現在我長大了,是個男子漢,我不哭,把淚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畢竟是個孩子,需要愛護,需要有人聽聽心里話。我選擇了我的語文老師。因為,她像媽媽。”
不久后的一天,劉老師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誠惶誠恐地走進她的房間,只見她眼睛紅紅的。
“原諒老師,好嗎?”
淚水涌出我的眼睛,盡情流淌。在同學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從不流淚,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盡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為我擦干淚水,輕輕地講了一個姑娘的故事: .
“一個小姑娘上中學時,父母在一次車禍中雙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個人。當小姑娘絕望時,是她的老師收養了她,給她生活的勇氣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后來,小姑娘考上了師范大學,可老師不行了。彌留之際,小姑娘跪在老師的床前,哭著說:“老師,我還沒報答您哪!”老師卻含笑地說了一句:“給你未來的學生吧……”
(b)劉老師淚水盈盈。
我明白了:“劉老師,你也……”
她擦了擦眼淚,微笑著扶住我的雙肩:“你是男子漢,對嗎?”
我嗚咽著點點頭。
“你恨爸爸,這不好。男子漢別這樣,男子漢是應笑著對待整個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會幫助你的——像我的老師一樣。”她眼睛里滾出了淚水,灑落在我的額頭上。
“記住你是個男子漢,做個樂觀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點點頭。 ’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覺得我的額上有著圣潔的印跡。我永遠也忘不了。
35.文章開頭說“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我的語文老師”,其實“我”喜歡語文老師的原因是_____
___ ____(1分)
36.第二、三自然段對老師外貌的描寫,目的是表現老師________ __的外表和________ __的心靈。(2分)
37.文中多處寫老師的“淚”,細膩傳神地表現了老師的心理和情感。請你簡要回答,橫線(a)處的“淚”表現了劉老師當時怎樣的心理?橫線(b)處的“淚”表現了劉老師對恩師怎樣的情感?(3分)
A:
B:
38.最后一段“我覺得我的額上有著圣潔的印跡”一句中,“額上有著圣潔的印跡”指的是(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__。
39.文中劉老師對“我”說“男子漢是應笑著對待整個世界,真的”。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或體會。(3分)
參考答案:
一.1、詣、詘、糝、褻、眥、簪、戍、逾
2、①通“邀”,邀請 ②計劃 ③博學的人 ④以……為親 ⑤職業,職能⑥聚集 ⑦走向前去 ⑧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C 4、①東晉__陶淵明②周敦頤__北宋③詩史④《虞初新志》
5、①夾岸數百步 , 中無雜樹 , 芳草鮮美 , 落英繽紛②濯清漣而不妖 , 中通外直③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6、①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泛舟于赤壁。②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壺,神色平靜,好像在聽燒茶的聲音。
7、出名_ _這__ __沒有學問的人___ _官府的公文 8、①無 / 絲 竹 之 亂 耳 ②水 / 不 在 深
9、__惟吾德馨____鴻儒__。 ②__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_ 10、高潔傲慢_____安貧樂道_
11、言之成理即可 12、①__單__ __老而無子的人____ ②__奸邪___________ _用門閂插門______
③__他的________ 它,指財物_
13、①__與__通__舉__,解釋:____舉薦,推薦_______________
②__矜__通__鰥__,解釋:____老而無妻的人__
14、①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
②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
15、①__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物盡其用,人盡其力
16、① ( √ )
② ( √ )
③( X )
17、①___高高的帽子___________
②_ 舉____ ____相似_
18、①__奇妙____ __零數_____
②_做,雕刻__ __是_____
19、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
20、①_蘇、黃二人一起觀看一幅書畫的橫幅長卷 。___
②__船尾橫放著一只船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不同點:__古代漢語表數量時,不用量詞。__
21、①___體積小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容量大_
22、通過讀者的想像力,暗示主人公此刻正“游于赤壁之下”。印證了核舟的主題“大蘇泛赤壁”
23、A
24、狐假虎威
25、諷刺了那些假借別人權勢招搖撞騙的人
(一)21.老師像媽媽。 22.美麗純潔 23.(a)處表現楊老師的羞惱(難堪、生氣)的心理。 (b)處表現楊老師對恩師懷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24.①老師的眼淚②老師的教誨(老師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或老師那慈母一樣的愛) 25.可從“自信、樂觀、寬容、豁達”等方面談。
作者借桃源中人的話,含蓄地表明了寫作主旨,表達對紛亂現實的批判和對安寧自足生活的向往。結構上能與上下文形成照應(上有桃源美景,下有“不足為外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