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一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山水小品,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這是一篇很好的課文,對于文章的美,主要采用“讀”的方法來使學生體會,以“讀”賞“美”,以“美”品“讀”,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在品析文章的美句時,挖掘文本不夠深入,給人一種蜻蜓點水的感覺。
在讓學生品析美句時,幾個學生都選了“曉霧將散,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磷競躍”時,在有學法指導的前提下,學生大多局限于 “這里是以動寫靜,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的理解上,應該引導學生而深入挖掘,這里的‘亂鳴”是一種嘈雜的聲音嗎?這時學生也該明白,這是一種隨意的聲音。接下來就趁勢引導,作者在這里是不是只是告訴我們這是一種大自然的隨意的和諧的聲音呢?結合陶弘景的背景資料,讓學生明白,作者刻畫這種真實的潔凈的聲音,它們發出的這種聲音不是為了名、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馬之聲,也不是爭權奪利。從這里就可以體會出作者的情懷:淡泊名利,喜歡真實的潔凈的大自然,自己居身其中的歡快愉悅悠然自得的心情。
在教授過程中雖然注重了學法的指導,但學生并沒有在具體的賞析中實踐運用好,反而局限了他們的思維,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師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做得不夠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多做多練的。
再有課堂進程慢,課堂效率低是我授課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本節課在設計時是打算當堂成誦和鞏固練習的,但是課堂效率遠不如預計的高。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二
《答謝中書書》是初中語文課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對于這樣一篇山水美文,我主要采用“讀”的方法來使學生體會,以“讀”促“講”,以“讀”賞“美”,以讀為主線串聯起課堂,讓學生能在品析文章的同時,完成當堂背誦的教學目標。
古人講:“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這樣一篇淺顯的文言文,完全可以將“讀”作為理解文章的途徑,因此,這節課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以朗誦帶動其他環節,教學重點落在“讀”上。具體做法是:1、齊讀,檢測預習效果,正音。2、指導節奏停頓,讀出節奏。3、譯讀,讀懂原文,理解內容,能進行簡單翻譯。4、美讀,圍繞課文中寫景的句子分析美點,讀出美感。5、品讀,通過換字法品析文章凝煉的語言,帶著想象讀出畫面感。5、分析課文感情后,讀出文章的感情。6、誦讀,熟讀成誦,當堂背誦。從實際效果來看,充分的朗讀為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鋪平了道路,也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到了文章的美。
但是這樣的教學思路有個不足,在分析感情和體會意境這一環節上,許多學生難以用優美準確的語言來進行表述,我想學生并不是缺乏想象力,而是缺乏表達力,缺乏語言的積累,在平時的課堂上沒有注意對表達能力的培養與錘煉。并且由于時間所限,對作者的思想挖掘不夠深入,拓展環節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這次的教學實際還有一個小遺憾,因為教學進程推進較快,導致拓展完后還剩下一兩分鐘,這個時候我選擇讓學生把剛剛背的詩積累下來,實際上這有點畫蛇添足了。我完全可以讓他們將課文改寫成一段描寫風景的散文,落實“寫”的能力,或者再進行自由背誦,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這也是由于教學經驗不足導致的,可見以后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還要繼續學習,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