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雞的名言經典語錄
雄雞一聲天下白。
唐李賀《致酒行》。本句大意是:隨著雄雞的一聲啼叫,普天之下大放光明。雄雞報曉本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這句詩的重點在后三個字,說明在“雄雞一聲”以后,漫漫長夜就會被光明的白晝所替代。在原詩中,李賀作為一個年輕的失意文人,以此表示改變處境的熱望。現在人們引用時則常賦予更明顯的政治意義,表明黑暗的年代已經過去,光明的現實已經到來。
唐朝詩人 李賀 《致酒行》
峨冠裝瑞壁,利爪削黃金。
唐徐夤《雞》。峨冠:高高的帽子,這里指雞冠。瑞壁:珍貴的壁玉。這兩句大意是:高高的雞冠,仿佛美玉雕刻而成;尖尖的利爪,如同黃金磨削而就。這兩句雖僅描寫了雞冠、雞爪,卻活畫出雄雞的`英姿,想象奇特,比喻貼切,“裝’、“削”兩動詞,用得尤其巧妙。可用于描繪雄雞的外觀,也可從這兩句領悟精巧的比喻對于表現事物的重要作用。
唐代詩人 徐夤 《雞》
金距花冠傍舍棲,清晨相叫一聲齊。
唐汪遵《雞鳴》。金距:指像鐵鉤般鋒利的雞爪。花冠:雄雞雞冠紅艷似花。這兩句大意是:棲在屋舍旁邊的雄雞爪如鐵鉤,冠似紅花,拂曉時分引吭齊鳴,不絕于耳。詩句把雄雞金距花冠,氣宇軒昂的英姿及其一雞先鳴,百吭相隨的司晨特點描繪得形象生動,讀后如見如聞。
唐代詩人 汪遵 《雞鳴》
深山月黑風雨夜,欲近曉天啼一聲。
唐崔道融《雞》。這兩句大意是:在山深月黑風雨交加的暗夜里,請你在拂曉對天長啼一聲。“買得晨雞共雞語,常時不用等閑鳴。~。”詩人通過與雄雞對話的形式,告訴雄雞不要隨隨便便地啼叫,而應在險惡的環境中,在破曉前的關鍵時刻,用啼聲喚醒沉睡的人們,送走黑暗,迎來黎明。從中揭示一個哲理:一個人不要在平常的日子里聒噪不休,自我表現,而應在風雨如磐的危難時候,發出振聾發聵的呼號。
唐末詩人 崔道融 《雞》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明唐寅《畫雞》。言語:指雄雞啼鳴。這兩句大意是:平生從不肯輕易啼叫,一聲長啼千門萬戶就為之洞開。這是一首題畫詩。~兩句寫雄雞的精神性格,它平時矜持寡言,從不輕啟銳喙,一旦引吭長鳴,就能催朝日,送曉陰,洞開千門萬戶,喚醒熟睡之人,詩句富有哲理意味。
唐伯虎,明代畫家,文學家 唐寅 《畫雞》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唱天下白。 唐朝詩人 李賀
小草經營的,是一片綠色的世界;雄雞高唱的,是一串火紅的音符;青年們矚目的,是我們可愛的祖國母親。
就像太陽接近清晨的大門,它先打開天空的一只小眼,驅散黑暗的精靈,照亮了一只雄雞,喚醒了云雀去唱早禱詩,然后慢慢地給云朵涂上一圈金邊,從東山后面探出頭來,伸出它的金角,就像摩西因為看到了上帝的顏面而被迫用面帕罩住的額上的金角一樣;正當人在講這故事的時候,太陽升高了,露出了它美麗的臉和全部光明,然后它照耀一整天,常常有烏云遮蔽,有時又下大雨小雨,像落淚一樣,很快就又落山了:人的理性和一生也如此。 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