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一句頂一萬句的經典語錄

時間:2023-03-16 11:26:18 經典語錄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句頂一萬句的經典語錄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并使用語錄吧,語錄不講求篇章結構,形式較為靈活。你所見過的語錄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句頂一萬句的經典語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句頂一萬句的經典語錄

  《一句頂一萬句》是河南作家劉震云重要作品,分為兩部: 《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出版于2009年,描述了一種劉震云中國式的孤獨感和友情觀。《一句頂一萬句》被稱中國版《百年孤獨》,是劉震云的一個成熟、大氣之作。

  1、 話,一旦成為了人與人唯一溝通的東西,尋找和孤獨便伴隨一生。——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2、 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3、 痛苦不是生活的艱難,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單,人多的孤單。——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4、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5、 孩子,頭一回我不以主的名義,以你大爺的名義給你說,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別人;遇到大事,千萬不能把自個兒的命運,拴到別人身上。——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6、 你的生活環境決定著你的話語權,而這個生活環境且不是一成不變的。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7、 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別人;遇到大事,千萬不能把自個兒的命運,拴到別人身上。——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8、 人要一賭上氣,就忘記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氣著別人,忘記也耽誤了自己。——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9、 別人做官講個人鄉隨俗,老胡來延津十年,說的還是湖南麻陽話。嗚里哇啦說上一陣,知府老朱聽不懂。同僚聽不懂,延津百姓更聽不懂。大堂上斷案,原告被告說罷,他嗚里哇啦說上一段,原告被告如墜云霧之中。由于相互不懂,案被斷得七零八落。正因為斷得七零八落,延津大治。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0、 神父在黃河邊碰到一個中國的殺豬匠,勸殺豬匠說你要信主,殺豬匠說為什么要信主?你信了主你就知道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殺豬匠說不信我也知道,我是個殺豬匠,從張家莊來去李家莊殺豬。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1、 世界上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涌,淹死了許多人。這條河叫"聰明"。——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2、 有些人說得著,有些人說不得著;有些人現在說不得著,將來或許能說得著;有些人現在說得著,將來未必能說得著;有些人這一輩子也說不得著。找一個能說得著的人過一輩子是福分,不管是愛人、朋友還是親人——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3、 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華這兩個字,也不存在事業這兩個字,存在的是瑣碎。重復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專家。做重復的事情特別專注,你就是大家。就這么簡單。——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4、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千里難尋。——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5、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成了朋友,別人并沒拿你當朋友。——劉震云談《一句頂一萬句》

  16、 人分這么幾種:不認識,認識,熟人,朋友,知心朋友。"朋友"不在當面表白,而是背后說起朋友的時候,是否提到過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成了朋友,別人并沒拿你當朋友。另一個判斷朋友的標準是,在你走投無路時,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幾個。——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7、 過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以前,有些事你氣著氣著就成了另一件,而事情的原本你卻已經忘記了。——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8、 "朋友"不在當面表白,而是背后說起朋友的時候,是否提到過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成了朋友,別人并沒拿你當朋友。另一個判斷朋友的標準是,在你走投無路時,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有幾個。——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9、 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華這個字,也不存在事業這個字,存在的是瑣碎。重復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專家,做重復的事特別專注,你就是大家。就這么簡單。——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內容梗概

  《一句頂一萬句》分為兩部:《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上部“出延津記”講述的是在二十世紀前期的河南農村,一個孤獨無助的農民———吳摩西為了尋找與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夠“說得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下部“回延津記”記述了吳摩西養女巧玲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為了尋找與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一去一來,延宕百年。故事看似簡單,但回味悠長。書中的人物絕大部分是中國最底層的老百姓。

  主要人物

  楊百順

  故事中的中心人物。楊百順想上學卻被父親用假抓鬮的把戲給陰了,所以有仇父的情節。楊百順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干過許多活計,開始跟他爹在家做豆腐,豆腐做了一個月,就跟老楊鬧翻了,16歲離家出走,剃頭、殺豬、種菜、挑水、扛活、蒸饃樣樣干過。楊百順被動而又隨意地改寫著人生,沒有什么必須堅守的東西。楊百順可以因現實的利益而改變信仰———本來就沒有信仰。信主后,老詹把楊百順的名字改作楊摩西,倒插門后名字就變成了吳摩西,最后改為羅長禮,只有最后的一改,有一些懷念少年時代的夢想的因素。從楊百順到羅長禮的姓名變化,楊百順并沒有一個非要達到的目標,也沒有一個非要堅守的禮制,一切皆由現實的利益而取舍。

  巧玲

  一個在坎坷中長大的苦難小女孩。巧玲的親媽吳香香為了和妯娌斗氣,“打巧玲給人看。”巧玲三歲生了個拉肚子的小病,爹媽不當回事。變成大病好不容易治好啦落下個膽小的毛病,她媽“嫌棄她是個夾尾巴狗不喜歡她”。后來有了一個疼她的后爹吳摩西,卻在尋找跟人私奔的吳香香的路上把她弄丟了。巧玲一個五歲的孩子被三個人轉手由河南轉賣到山西,一路上巧玲對老尤百依百順。但是無論表現得如何懂事也擺脫不了被買賣的命運,當巧玲結婚后即使敢于出走也擺脫不了成為老曹老婆第二的命運。也正因此,巧玲才努力尋找自己命運的病根(延津、老尤),巧玲深深地思念吳摩西,想象的新延津成了她心里的家。

  牛愛國

  事業穩定,卻因妻子的緋聞鬧得滿城風雨,不得不離鄉另謀生路,身處異鄉惹出麻煩又返鄉避禍,妻子與人私奔后再次出走,顛來倒去總難如愿。

  老汪

  一個教書先生,講解《論語》因得不到知音而落淚,一生都沒有遇到“說得著”的人,他只能在荒野暴走以抒解心情。老汪原以為自己不喜歡淘氣的小女兒燈盞,故她掉到水缸里淹死的時候老汪也沒有特別傷心,直到數日后看到燈盞留在沒有吃完的月餅上那個小小的牙印,他才傷心,對著淹死女兒的水缸放聲痛哭。一生都沒有從生活環境和生活際遇里找到知音的老汪,在他女兒死后,也就是說從血緣這種命定的親近關系里尋找知音的路被堵死了,他才徹底灰了心,所以他只能離開,一直向西,遠走他鄉,而且后半輩子一直捏哭泣的小媳婦面人。

  創作背景

  劉震云除了在北京寫作,回河南延津比較多。來往比較多的,是他村那些人。剃頭的,殺豬的,賣豆腐的,當廚子的,在戲班子里敲梆子的,出門打工在建筑工地爬架子的,在洗澡堂子當服務生的……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有時他聽舅舅表哥一席話,勝在北京讀十年書。他們村叫“老莊村”,如果非有一個界,而且作者自愿加入,屬“老莊界”。劉震云觀察世界的角度和對人生的態度都是在老家形成的,這個“羅盤”至今還在起作用。他在外面迷失方向的時候,自然想到用老莊村的“羅盤”來糾正,覺得這更接近生活的本質。他的書有一半是以河南、延津為背景的。《一句頂一萬句》是提到故鄉最多的一本,不僅有故鄉的方法論還有大量的河南地名。

  劉震云表示,由于所處環境、地位和各自利益的不同,由于誠信缺失,人與人之間,能夠說貼心話、溫暖靈魂的朋友并不多,大多數人反倒是生活在孤獨中。他過去的作品,總覺得是自己有話要說,而在《一句頂一萬句》中,“書中殺豬的老曾、剃頭的老裴,還有楊百順,他們的話都比我說得好,說得有智慧、有深度。”

  藝術手法

  人物形象塑造

  《一句頂一萬句》值得肯定之處,正是對于若干人物形象成功的點染與塑造。對于小說中的兩位主要人物楊百順和牛愛國,我們在之前的分析過程中實際上已經有所涉及。作家對他們兩位的塑造自然是成功的,能夠給讀者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在主要人物之外,對于出現在自己筆端的若干次要人物,劉震云以不多的筆墨稍作點染,就能夠使人物頓時活靈活現起來,留給讀者的印象同樣是難以磨滅的。比如章楚紅,作家雖然用的筆墨很少,出現在他筆下的無非是她與牛愛國之間的相愛,以及通過他人之口轉述的她跟丈夫李昆之間毅然決然的果斷分手過程,但一個熱情似火、敢愛敢恨、處事干脆利落的青年女性形象卻已經躍然紙上了。再比如小說一開始就已經登場了的那位賣豆腐的老楊,雖然很早就退出了讀者的閱讀視野,但劉震云卻通過他與幾個兒子之間關系的描寫,他與所謂的“老朋友”老馬之間關系的描寫,寥寥數筆,就把一個遇事總是優柔寡斷、缺少主見而又患得患失、目光短淺的農民形象鮮明生動地塑造成功了。小說中其他的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老詹、吳香香、老高、龐麗娜、曹青娥等,也都給讀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這些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所充體現出的,一方面是劉震云對于鄉村中復雜微妙人性世界的精到把握,另一方面則是作家一種深厚的藝術功力的具備。

  敘事方式

  《一句話頂一萬句》采用擬話本的敘事方式,從一條線索捋出另一條線索,每條線索都給你一一道來。比如,小說一開篇先講楊百順的爹與趕大車的老馬之間的關系,扯出了鎮上鐵匠老李的故事,而這衍生出的故事里,又扯出老李與母親之間的糾葛,那么長的篇幅,只是為了說清一句話——賣豆腐的老楊和趕大車的老馬“不過心”,或者說,“老楊跟老馬過心,老馬跟老楊不過心”。一直這樣纏繞下去,就會迎頭撞上宿命。《一句頂一萬句》就是宿命的,它的敘事也遵循著“因果循環”之說,凡事皆有其固,每個人物都有其來龍去脈。這是典型的中國世情小說的敘事模式。世間之事,“每個事中皆有原委,每個原委之中,又拐著好幾道彎”。

  敘事的方法論:整部長篇一分為二,出走和回歸,既是小說的結構也是認識世界的方法。而小說的內容也是圍繞這一結構行走,話多和話少,有話和沒話,虛虛實實。剃頭的老裴在要殺娘哥的路上救了楊百順,而楊百順在殺趕車老馬的路上則又救了來喜,殺人和拯救就這么走到一起來了。還有那具有頗多爭議的“一句話”和“一萬句話”更是作為彼此對立的東西遭遇了,它們相互揣度,彼此糾纏不休、摩擦不斷,以現在流行的話來說,那可是“世界性的邂逅”。事物總是以一種悖逆的方式與我們謀面。堅持一方面又要依附另一方面,離開就意味著回歸,記憶是為了忘卻,只有相互折磨才能使我們想起我們所生活的一切。

  表現手法

  《一句頂一萬句》表現手法很獨特,按照白燁所稱的“言語流”小說來定義,劉震云用“噴空”的方式寫作,這類似四川的擺龍門陣,像河流一樣流到哪算哪。這又被李敬澤譽為“讀《一句頂一萬句》,常想到《水滸》,千年以來,中國人一直在如此奔走,這種眼光是中國小說的‘國風’”輥輯訛。應該說劉震云的這兩種表達方式,其實都是找朋友必備的方式,一個是找話,一個是找人。說些閑言碎語可能會引發共鳴,結識一批、再結識一批或許可以覓到投緣之人。這樣表達不僅有效地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而且緊扣中心,表達了在跨越了現實和歷史,消融了城鄉和地域之后,在這樣一種局促的、混亂的流走交往之中中國人千百年來不變的精神上難以言表的寂寞。這是一種在工于心計的社交安排之下,看似重視親情、友情乃至族群之情的文化下潛伏的卻是心靈的寂寞,以及為解脫寂寞而進行的小心翼翼的知己找尋。

  敘事語言與敘事邏輯

  小說在敘述語言上也在挑戰著敘事的極限。小說的敘述語言也在不斷地重復,最具重復意義的語言敘述模式是之所以出現這個人物(事件)不是因為單獨的一個原因,因為這個原因背后還有更多的牽扯,這樣層層牽連……可以說整部小說的語言風格就是不斷地在這種延宕的能指循環中向前延展,從而將人物溝通的困難和復雜用語言形式上的不斷重復表征出來。人物的內心就像是毛細血管一樣細密,像中樞神經一樣敏感,從一句繁衍成一萬句,而即便是一萬句也無法能夠達到溝通,吊詭地是反而離溝通越來越遠。人們不能夠為溝通找到一句話,卻可以為不溝通找到一萬句話。與小說敘說語言不斷地重復相應,小說的敘事邏輯也在不斷地重復。這個不斷重復的敘事邏輯就是,要不斷地在內心中為自己的各種行為尋找開脫之詞。這可以說是魯迅筆下阿 Q 精神勝利法的一種異形。在不是這個人物(事件) 而是其它的原因甚至原因背后的牽引中無限循環的語言滑動中,其滑動的邏輯是一致的,自己永遠都是掌握了真理的人,而且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邏輯來論證自己的合法性,盡管有時候這種邏輯顯得滑稽。當一種滑稽邏輯以真理的“假面”出現的時候,就將孤獨的內面彰顯出來,自己用一種滑稽邏輯樹立起一個孤獨的四面屏,將外界攔截在了外面,最后探出頭來的竟是自己的“假面”,用這具假面來面對自己和人,和物,以及與自己的關系,但自己帶著假面卻不自知。[10]  人性敘述

  這篇小說的人物數量有多么龐大,人物關系有多么駁雜,故事情節有多么熱鬧,人物在時光的洪流面前就有多么渺小,人物命運底色里的灰暗就有多么濃重,人物內心就有多么荒涼。龐大的人物數量集結成的不是溫暖而是寂寞,因為龐大這個形容詞只限于觀者的視角,真正生活著的人是個體,他們因為無法打開彼此的心門或者因為缺少某種同一信仰而分外孤獨,無法結成整體。無論是最后坐上火車去遠方的楊百順、牛愛國,還是一直留在原地安于天命的老楊、老魯、老曾,他們都被命運驅使著,一輩子都在尋找“說得著”的人。

  小說運用了類似于《水滸傳》的傳統敘事結構和本色的敘述語言,從市井細民到地方官員,將各色人等的人生輪流敘說、娓娓道來,對浮生百姓的生存狀態進行了多角度的展示,塑造了一組令人唏噓不已的孤獨者群像。 尤其是上部“出延津記”,在主人公楊百順的經歷之外,大量筆墨用于書寫各類次要人物的庸常人生。這些人物有的是頗具身份的父母官和東家,但更多的是出身卑微、從事著低等行當的草民,如賣醋的、賣豆腐的、打更的、打鐵的、剃頭的、教書的、殺豬的、染布的、算命的、喊喪的、劈竹的、彈棉花的、趕大車的、打銀器的、燒鍋爐的等等。 這部小說中人物的命名也頗具匠心,只有主人公和少數人物是既有名又有姓的,其余人物都是在姓氏前加以“老”字予以稱呼,而且姓氏幾乎不重復,如此一來,“孤獨”的普遍存在性便被清晰地呈現了出來。

  作品以洗練的語句、簡潔的情節很好地描述了中國社會底層群眾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的需求:他們處在一個眾聲喧嘩、極少有個人空間的社會中,把眾人的接受、社會的要求當做自己的行為標準,努力尋求社會的認可;他們對孤獨的逃避和排遣方法是尋找另一個人說出那“頂一萬句”的“那一句話”,這是他們所有人一直糾纏著的心靈問題;但在他們對夢想的尋找中,可以窺見他們也有各種的生命追求和對靈魂自由的價值渴望,但是這些只不過是他們社會底層生活中極淺的一絲色彩而已。對當代中國社會底層群眾的精神狀態的主潮流我們要予以關注。

  劉震云經典語錄大全

  1、人要一賭上氣,就忘記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氣著別人,忘記也耽誤了自己。

  2、當一個人還在把事兒往深刻里說的時候,就證明他還沒有達到深刻的階段。真正達到深刻境界的人,就開始把話往家長里短說了。就好像一個人從來沒有登過這個山頂,他肯定老是說這個山頂無比美妙,什么什么特別好看,咱倆啥時候去吧。但是真正登過山頂,站在山頂的人,他開始說山下的雞鳴和炊煙了。

  3、生活本沒有輸贏,但如果你一旦有了勝負心,那你一定是輸家。

  4、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5、要在熟悉的世界里做好自己熟悉的事,然后適應陌生世界。

  6、當你在生活中找知心朋友困難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另外的途徑,就是寫作,你會發現你筆下的人物都是朋友,寫作就是交朋友的過程。

  7、一輩子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并把它做好,就會取得與別人不一樣的好成績。

  8、現代人每天平均說4100句話,但其中只有10句是真話,管用。其他都是假話和廢話。這是嘴對心的背叛,這是說對想的背叛。

  9、我是手藝人,靠碼字賺錢。有錢人是用錢來賺錢,更有錢的人是用你的錢來賺錢。過去式黨委書記說了算,現在CEO也可以說了算,金錢社會導致生活和政治結構都發生變化。

  10、跑步時,是自己一個人在與世界互動。

  11、人的一輩子都在尋找。你生下來要找奶,才能活下去,長大了要找愛人,找健康、找好的工作,找自己的知心朋友,最后就是找死。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一個人,和他說一句知心的話。

  12、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成了朋友,別人并沒拿你當朋友。另一個判斷朋友的標準是,在你走投無路時,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有幾個。

  13、不可掌控是生活的一種常態,生活因此擰巴和啼笑皆非。

  14、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想裝羊,而世界上所有的羊也都在裝狼。

  15、世界上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涌,淹死了許多人,叫聰明。許多人沒有在愚蠢的河流里淹死,都是在聰明的河流里淹死,當他們終于穿過波濤洶涌的大河,上到岸上的時候,上面有兩個字,聰明,這是90%甚至更多的人一輩子做的事。

  16、什么時候想找她,她總在等您,這就是文學的意義。

  17、真相永遠不會在近處看到。

  18、寫作并不是坐在書桌前才叫寫作,更重要的是準備和醞釀的過程。

  19、一個作家的名氣比一個明星大是應該的,曹雪芹的名氣比梁朝偉大,他虛構的人物名氣也比梁朝偉大,賈寶玉、林黛玉愛情的傳播范圍比梁朝偉、劉嘉玲廣泛得多。

  20、人活著都不舒服,因為絕對的舒服是不存在的。很多人都是看上去舒服,但深究下去都不舒服。舒服只是在一個個不舒服之間,一個瞬間,那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快樂。

  21、世間最快的是光速,比光速更快的是思念。想你時你在天邊,想你時你在眼前,想你時你在腦海,想你時你在心田。

  22、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狼,一種是羊,他們是吃和被吃的關系。

  23、重復的事情在不停的做,你就是專家,做重復的事特別專注你就是大家。就這么簡單。我覺得細節是考量一個民族和一個人做事的特別重要的或者是最重要的標志,而不是大而不當的方面。

  24、判斷一個人的素質高低:1能不能把會做的事做好;2會做的事能不能一次性做好。

  25、世上的事情,原來件件藏著委屈。

  26、生活也是如此,每一階段對激情都有不同的詮釋,但生活應該從不缺乏激情。

  27、不管是敲鼓或彈琴,就是踢球,寫作,治國平天下,出售大蘿卜,都與婚姻有關。

  28、我活了七十歲,明白一個道理,世上別的東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沒法挑……我還看穿一件事,過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以前。

  29、世界上所有的悲劇都經不起推敲,悲劇一推敲都是喜劇。

  30、世上有兩種人最快樂,聰明人和傻子。只有像我這種既不聰明又不傻的人最難混上媳婦兒,只能找個小寡婦。而,如果想改變這一切,只有一個辦法,離開這里。

  31、孩子,頭一回我不以主的名義,以你大爺的名義給你說,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別人;遇到大事,千萬不能把自個兒的命運,拴到別人身上。

  32、生活的意義是什么?就是企盼。企盼是什么?就是理想、猜想、夢想,永遠得不到的水中的肉骨頭。

  33、真正的幽默既不是語言的幽默,也不是事件的幽默,也不是事背后道理的幽默,是一種生活態度。當幽默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時候。你突然會發現,我們這個民族生存的秘籍。

  34、懷揣一個壞心思,比說錯一句話,更讓人記恨。

  35、真正的幽默不產生在喜劇,不產生在小品,真正的幽默產生在悲劇。

【一句頂一萬句的經典語錄】相關文章:

頂桔子作文05-21

一句話的經典語錄07-22

一句話經典語錄02-09

頂桔子大戰作文08-10

頂氣球大戰作文09-18

頂橘子游戲作文02-20

頂碗舞作文12-11

頂桔子比賽作文04-15

頂桔子大賽作文04-1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AV免费在线观看 | 午夜麻豆国产精品 | 综合卡通欧美日韩亚洲 | 日韩精品卡通动漫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高濑 | 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