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年梁實秋的語錄39條
從前官場習慣,有所謂端茶送客之說,主人覺得客人應該告退的時候,便舉起蓋碗請茶 ,那時節一位訓練有素的豪仆在旁一眼瞥見,便大叫 一聲「送客!」另有人把門簾高高打起,客人除了告辭之外,別無他法。 ——梁實秋 《雅舍小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梁實秋的語錄39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我看見過一些得天獨厚的男男女女,年輕的時候愣頭愣腦的,濃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澀的毛桃子,上面還帶 著挺長的一層毛。他們是未經琢磨過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們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他們的生活像是在飲窖 藏多年的陳釀,濃而芳冽!對于他們,中年沒有悲哀。 ——《雅舍小品·中年》
2、人生的路途,多少年來就這樣地踐踏出來了,人人都循著這路途走,你說它是薔薇之路也好,你說它是荊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3、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對于自己真正舍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那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蒙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苦痛最好避免。
4、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里,焚起一爐香,裊裊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里的空氣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兒波瀾似的。我獨自暗暗地望著那條煙線發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樹還帶著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時時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小聲清脆的折斷聲,然后是撞擊著枝干的磕碰聲,最后是落到空階上的拍打聲。這時節,我感到了寂寞。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這種境界并不太易得,與環境有關,但更與心境有關。 ——梁實秋 《閑暇處才是生活》
5、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脈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
6、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香,以雞湯煮的適宜,實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梁實秋 《雅舍談吃》
7、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凄涼。 ——梁實秋 《雅舍》
8、"長舌男"是到處有的,不知為什么這名詞尚不甚流行。 ——梁實秋 《男人》
9、燕丹子說:「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脈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 ——梁實秋 《雅舍小品》
10、其實吃這種包子,其樂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間。包子皮是燙面的,比燙面餃的面還要稍硬一點,否則包不住湯。那湯原是肉汁凍子,打進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結成為包子餡。湯里面可以看得見一些碎肉渣子。 ——梁實秋 《湯包》
11、"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質,而非量。 ——梁實秋 《雅舍談吃》
12、大家庭制度下,公婆兒媳之間的代溝是最鮮明也最凄慘的。兒子自外歸來,不能一頭扎進閨房,那樣做不但公婆瞪眼,所有的人都要豎起眉毛。他一定要先到上房請安,說說笑笑好一大陣,然后公婆(多半是婆)開恩發話:「你回屋里歇歇去吧」,兒子奉旨回到閫闈。媳婦不能隨后跟進,還要在公婆面前周旋一下,然后公婆再度開恩,「你也去吧」,媳婦才能走,慢慢的走。 ——梁實秋 《雅舍小品》
13、北平的雙窨、天津的大葉、西湖的龍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巖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葉梗與滿天星隨壺凈的高末兒。
14、菜根譚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15、君子之交淡若水,因為淡所以不膩,才能持久。"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敬就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防止過分的親昵。
16、可以無須讓的時候,則無妨謙讓一番,于人無利,于己無損;在該讓的時候,則不謙讓,以免損己;在應該不讓的時候,則必定謙讓,于己有利,與人無損。
17、你走我不會去送你,你來,不管風雨再大,我也會去接你。
18、人類最高理想應該是人人能有閑暇,于必須的工作之余還能有閑暇去做人,有閑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們應該希望人人都能屬于"有閑階級"。有閑階級如能普及于全人類,那便不復是罪惡。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手腳相當閑,頭腦才能相當地忙起來。我們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樣蕭然若神仙的樣子,我們卻企盼人人都能有閑去發展他的智慧與才能。
19、人心里的空間是有限的,一經塞滿便再也不能填進別的東西。我不但游樂無心,讀書也很勉強。
20、文明不是短期能積累起來的,但卻可以毀滅與一旦。
21、一般人隱居在鄉間,在海邊,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這樣的生活。但這是最為庸俗的事情,因為你隨時可以退隱到你自己心里去。一個人不能找到一個去處比他自己的靈魂更為清靜。
22、一顆沙里看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看出一個天堂。把無限抓在你的手掌里,把永恒放進一剎那的時光。
23、袁世凱稱帝時,曾一度禁稱元宵,因與"袁消"二字音同,改稱湯圓,可嗤也。
24、早起著眼在那一轉念之間是否能振作精神,讓此心做得主宰。
25、樹是活的,只是不會走,根扎在那里便住在那里,永遠沒有顛沛流離之苦。 人是活的,會到處闖蕩,內心不免會有道道風波。
26、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手腳相當閑,頭腦才能相當地忙起來。我們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樣蕭然若神仙的樣子,我們卻企盼人人都能有閑去發展他的智慧與才能。
27、有道之士,對于塵勞煩惱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賞沉默的境界。這種沉默,不是話到嘴邊再咽下去,是根本沒話可說,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眾皆寂然,惟迦葉破顏微笑,這會心向笑勝似千言萬語。
28、魯迅死前遺言"不饒怒人,也不求人饒恕。"那種態度當然也可備一格。不似魯迅那般偉大的人,便在體力不濟時和人類容易妥協。我僵臥了許多天之后,看著每個人都有人性,覺得這世界還是可留戀的。不過我在體溫脈搏都快恢復正常時,又故態復萌,眼睛里揉不進沙子了。
29、又有一位詩人名Kilmer,他有一首著名的小詩——《樹》,有人批評說那首詩是壞詩,我倒不覺得怎么壞,相反的詩是像我這樣的傻瓜做的,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棵樹,這兩行詩頗有一點意思。人沒有什么了不起,侈言創造,你能造出一棵樹來么?——《雅舍小品續集樹》
30、名士風流,以為持螫把酒,便足了一生,甚至于酣飲無度,揚言“死便埋我”。——梁實秋《雅舍小品》
31、快樂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
32、只要內心清靜,隨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覺到一種靈空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
33、生而喜怒不形于色,那天賦實在太厚了。
34、浪漫的愛,有一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這愛永遠處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永遠存在于追求的狀態中,永遠被視為一種極圣潔又高貴極虛無縹緲的東西。
35、希臘哲學家哀皮克蒂特斯說:"計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氣。在從前,我每天生氣;有時每隔一天生氣一次;后來每隔三四天生氣一次;如果你一連三十天沒有生氣,就應該向上帝獻祭表示感謝。"減少生氣的次數便是修養的結果。
36、從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溜達(現在這樣有閑的人少了)。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閑,卻是那鳥的苦悶。……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苦悶,大概是僅次于粘在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是僅優于在標本室里住著罷?
37、我曾面對著樹生出許多非非之想,覺得樹雖不能言,不解語,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榮枯,它也曉得傳宗接代,它也應該算是"有情"。……總之,樹是活的,只是不會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遠沒有顛沛流離之苦。
38、富蘭克林說:"有三個朋友是忠實可靠的——老妻,老狗與現款。"妙的是這三個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最干脆:"我的朋友啊!世界上根本沒有朋友。"這些話近于憤世嫉俗,事實上世界里還是有朋友的,不過雖然無需打著燈籠去找,卻是像沙里淘金而且還需要長時間地洗煉。一旦真鑄成了友誼,便會金石同堅,永不退轉。
39、藝術與自然本是相對的名詞。凡是藝術皆是人為的。西諺有云:Ars est celare artem(真藝術不露人為的痕跡),猶如吾人所謂"無斧鑿痕"。
【梁實秋的語錄39條】相關文章:
梁實秋語錄09-30
梁實秋談時間散文09-09
梁實秋散文女人賞析09-17
梁實秋散文女人全文09-09
我眼中的梁實秋的作文05-09
梁實秋散文語言特點12-28
高二作文:文字中的梁實秋09-07
梁實秋《漫談讀書》初中議論文閱讀及答案06-14
雅舍梁實秋讀后感(通用18篇)08-09
曾國藩語錄經典語錄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