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2024年佛語的語錄匯總55句
綠水無憂,因風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 向外馳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佛語的語錄55句,歡迎大家閱讀。
1、人生苦短!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身心本無累,累的是背負太多,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詠成一段從容的記憶,再累,都要用當下的遺忘穿越萬道紅塵,讓心波瀾不驚,對得到的要珍惜。
2、人心如水,緣來是船,若不能相隨一生,何不靜享歲月。人生如流云,世事同飛鳥,鳥來同歡樂,鳥盡歸自然。懷隨緣之心,自在安穩;守隨緣之態,靜謐優雅。心若無求,萬物皆美,歲月沉香,只愿如水……
3、世上的美景很多,我只有一雙眼睛,看不過來;世上的妙音 很多,我只有兩只耳朵,聽不過來;世上的美味很多,我只有一張 嘴,嘗不過來。借一道美景,就一縷妙音,嘗一回美味,就已經足 夠,要那么多干什么?美景多了,審美會疲倦;妙音多了,耳朵會失 聰;美味多了,味覺會麻木,何必為難自己?
4、以家庭和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5、佛陀認為一切事物的和合都是無常,有無常便有苦,構成人類存在的所有物質,以及人類生存過程中的全部精神因素都可以給人帶來苦惱。但是佛陀并不認為無常是壞事,苦雖然不可以消除,但可以減輕。轉變苦的觀念,改變面對生活的心態,就可以淡然面對無常之苦。
6、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講良心不是由于社會的強迫,而是出自對自身生命的關懷和承擔。——凈慧
7、明人能護戒,能得三種樂:名譽及利養,死則生天上。《四分律比丘戒本》
8、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樂。淡然,使人簡單;簡單,使人快樂。心善,自然美麗;心直,自然誠摯;心慈,自然柔和,心凈,自然莊嚴。
9、來雁遷鶯,盡作觀音佛事。野花芳草,全彰妙德家風。了得的人,直是騎聲跨色,越見超聞,始與他合。——《宏智禪師廣錄》
10、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讓自己的心先過去。畢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要讓你的心先過去。
11、無論我們的心安定、穩固還是發揮功用,修行的成長都是階梯式的,需要一個過程。要在時間的打磨下,不斷地成就和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識的正確引導,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12、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最壞的領導,就是自己言行不一。
13、我這一生好像都在等待,兒時等待少年,少年等待青春,青 春等待不惑,不惑等待夕照。就這樣一路等待,時光被我虛度,歲月 被我蹉跎。直到看見知天命的身影,我才恍然醒悟:自己等待的一切 實際上都不需等待,該來的一定會來。人家或許幾天就能明白的道 理,我卻用了幾十年。
14、有德不孤。德之極在佛,有佛不孤。念佛人常蒙諸佛菩薩現前護念。
15、人生來平等,但所處的環境未必相同。不管自己處于怎樣的起點,我們都應該一如既往地對生活抱以熱情的微笑。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即使起點不同、出身不同、家境不同、遭遇不同,也可以抵達同樣的頂峰。
16、有知識未必有智慧,有智慧的人能利益人群。
17、如果影響不了別人,就做自己該做的事吧!
18、佛祖說慈悲的升華是大慈大悲,它不同于我們平常所說的要與人為善,它比與人為善做得更多。能做到大慈大悲的不一定只有佛,當一個凡人領悟到其中的真諦后,同樣也可以做到大慈大悲。
19、感恩不但是愛和善的基礎,更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我們雖然不可能變 成完人,但常懷著感恩的情懷,至少能夠無時無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 生活的快樂,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加美麗,更加充實。如果人人都有一顆感 恩的心,那天天都是感恩節,這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麗。
20、在戒律中,大都不可這樣,不可那樣;我們今天需要的是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以我們應該認為八正道才是戒律,六度萬行才是戒律,四攝法門才是戒律,饒益有情才是戒律。
21、行善是本分、付出無所求,不執著"善有善報’’,自然輕安自在。
22、佛教不僅僅屬于佛教徒,佛教屬于一切信仰佛教和不信仰佛教的人。佛教是真正的公益,是超過陽光、空氣、水的公共資源、公共利益。
23、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最痛苦的是病痛,所以拔苦從拔除痛苦開始。
24、身體殘缺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殘缺。
25、譬如人毀足,不堪有所涉,毀戒亦如是,不得生天人。《四分律比丘戒本》
26、世人因為心中無法保持淡泊的境界,因而難以把握"身在俗世,心卻出離"
27、"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深一層的含義則是:一天不修行思進,一天就白白浪費。
28、身在其中的眾生,完成心靈的凈化,自發自覺地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才是應循之道。
29、學佛的關鍵,首先是通過佛法的智慧認識白己,要明白自己處于什么狀態,是什么根器的弟子,然后對癥下藥,進一步實修,才能有實質性的功效。很多學佛人就像沒有經過診斷的情況下自己瞎服藥一樣,非常危險。自己明明是處于下等根器的人,卻自以為上等根器,藐視因果、毀壞戒律,最終誤入歧途、一無所成。
30、不要處處爭強好勝 欣賞他人,即是莊嚴自己。如果你老是想贏對方,即使獲勝了,那也 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31、大千世界,讓我們心動的誘惑委實太多太多,很多時候雖然無法解 脫,但還是讓自己的心淡泊一些吧。把快樂和幸福看得淡一些,追得緩一 些,它們反而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
32、捷徑法門唯有念佛,一代宗師個個念佛。古今名賢人人念佛,我今有緣得遇念佛。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口常念佛心常敬佛,眼常觀佛耳常聽佛,身常禮佛鼻常數佛。香花燈燭常供養佛,行住坐臥不離念佛。苦樂順逆不忘念佛,著衣吃飯無不是佛。在在處處悉皆有佛,動也是佛靜也是佛,忙也是佛閑也是佛,橫也是佛豎也是佛。好也是佛惡也是佛,生也是佛死也是佛,念念是佛心心是佛,無常到來正好念佛。撒手便行歸家見佛,一道圓光即性空佛。了此一念是名為佛,常住不滅無量壽佛。(元)中峰明本禪師《勸念阿彌陀佛》
33、我是行者,愿意為你們收集星光,也樂意為你們儲存晨露。你醒或者未醒,你要或者不要,它們都在我的行囊。
34、我們之所以不能放下,主要是在得失利害方面放不下。因為我們總是希望在未來,出現合乎我們意愿的結果。如何才能把這些都放下呢?其實很簡單,從當前的準備工作開始,去創造這個未來!不要光只是去擔憂它,等待它。把握當下,守一不移,只要我們去努力了,我們的將來就會有希望。擔憂和等待,根本沒有什么幫助,反而是障礙。你越在意它,可能它越不會來,你要做的只是現在不斷地去準備,最后它就來了,所謂不期而至,不期然而來到。
35、人的生命,在呼吸間;人的快樂,在禪心內。
36、佛教微語《六祖壇經》說: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有一首詩偈說的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心外無佛,自己純真的本性就是佛。把心治好,有清凈正直的思維,有善良的言行,有知足常樂的心胸。生活自然就安穩祥和、幸福快樂。
37、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其實,人與人之間并無太大區別,真正的區別在于心態。所以,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他的心態。
38、春風陶醉在春雨里,因為它享受著簡單的滋潤;駿馬奔騰在曠野上,因為它沉迷于簡單的自由。生命之舟,何須煩憂?在滾滾紅塵中,能讓自己擁有一份淡淡的情愫,過著恬淡的生活,那是人生多么悠然自得的美麗。能讓自己的生命鳴唱出最美妙動聽的天籟之音,那是生命多么珍貴的閃耀。不要把人生想得太難,繁華落盡是平淡;喧囂之后,依舊安詳。
39、沒輸過的人,最后往往會輸得一塌糊涂;沒摔過跤的人,跌倒了往往爬不起來;沒體會過饑寒的人,貧困往往會成為你的歸宿;沒歷經拼搏的人,屬于你的往往來的快去的更快。什么被你輕視了,終會被你看重;你專注于一個方向,終究要比別人走得遠些。花香,常在夜色中;奮進,常在孤寂里;成敗,常在路途上。
40、在心理建設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認識自己當下的狀態和主動希求改變的心。
41、一切惡法的根本是無明與邪見。
42、心中的苦惱不過是自己的一種執著,能夠解脫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43、生活是多元的,把握分寸,知所割舍,才算成功的人生。
44、佛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犯律儀;善護意業,清凈無染。
45、佛曰:我常說空法,遠離于斷常。生死如幻夢,而業亦不壞。虛空及涅槃,滅度亦如是;愚夫妄分別,諸圣離有無。
46、忌妒是很荒謬的,因為一個社會的繁榮,靠的是這個社會上的每一個組成分子。如果有人發達了,社會就能夠從中獲得利益,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們也是好的。我們如果看到某人飛黃騰達,不要憤憤不平,而是要去想說,這樣對我們也有好處。
47、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若知無佛復無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48、圣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
49、禪語梵音間,前塵舊事中, 燈下思量著,我覺得心里似輕似重,這一生際遇似真似假。 若是血肉相連的愛,一個人的離開,會讓另一個人隨之萎謝。 你離開,我衰敗,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50、當我們希望的是贊美而非批評,是關注而非忽視,就很難遇到善知識了。你關上了你的門,不讓真正的上師進來;他們也很難對你說實話,因為一旦他們對你說實話,你不會喜歡聽。可是,一個尋求證悟的人應該是一個追求真理的人,在這條道路上,你必須聽真話,尤其是非常嚴肅的、令人痛苦的真話。
51、佛言——人隨情欲,求於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譬如燒香,雖人聞香,香之燼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52、失于本心,為物所轉,故于是中,觀大觀小。解釋:因失去真心,便為外境之物象所轉移,所以就在萬物中,見大見小,乃至一切。
53、貪著產生依賴,有了依賴,就不能獨立、自由;沒有貪著的心,才能真正的獨立、自由。
54、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
55、佛祖奚以異于人,而所以異于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佛語的語錄】相關文章:
佛語的語錄38條08-09
經典佛語的語錄36句08-17
經典佛語的語錄30句09-06
精選佛語的語錄40句10-15
精選佛語的語錄280句06-26
通用佛語的語錄36條06-29
【必備】佛語的語錄30句01-05
佛語的語錄集錦56句05-25
佛語的語錄摘錄36句08-06
經典佛語的語錄匯編60句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