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單的禪意的語錄集錦39句
你為什么不快樂?我們之所以會心累,是因為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我們之所以會困惑,是因為喜歡消極的看待事物,不能自拔。我們之所以不快樂,不是擁有的太少,而是奢望的太多。我們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記性太好。心如果亂,一切就都亂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禪意的語錄39句,歡迎閱讀與收藏。
1、吃盡了苦,苦盡甘來;享盡了福,福盡悲來。
2、他必須于日常生活中把它淡化掉,使自己悟了的一種人生新境界,變得很熟悉(生處使熟),過去前塵幻影所覆蓋的陰暗面,必須反省、發露、徹底懺除(熟處變生)。
3、藥到病除,病除之后若以此藥甚好,繼續不停地吃,此人是為愚癡者。 學佛亦是如此,執菩提反成毒藥,然而這是對于證悟者,未悟之人還需 時時以菩提心滌蕩自心之客塵煩惱。客塵拭凈,菩提掃把也無用處,一 切蕩然灑脫。不到此境界,而言佛藥無用,此為狂禪者。
4、總低著頭,你就看不見山的高聳;總昂著頭,你就看不見水 的深邃。人生要豐富,思想不偏頗,你就要學會平視。
5、世尊上雪山,有誰為之說。仗此無情劍,便把青絲截。四相本來空,萬法一無得。解脫內外著,生死從茲歇。一虛云和尚
6、臨事前英雄好漢,臨事時縮頭烏龜;索取時欲壑難填,付出 時錙銖必較;許諾時信誓旦旦,踐諾時缺斤短兩;責人時義正詞嚴, 律己時力求寬大;見利則趨之若鶩,見義則躲躲藏藏。萬般世相,可 見一斑。做人若此,情何以堪!
7、《佛陀的格言》上面說:"高尚的人施舍東西時,心中不存有任何意圖 或目的。這種不求果報的施舍所產生的功德是很難測量的。"
8、所以,趁我們的父母還健在時,好好地孝敬他們,才能對得起我們的良心,才能為我們自身修德積福。
9、一個人如果得志與失意時都能把握自我,處變不驚,心無分別,那他一定是個了不起的大德之人。一如佛家講,愛人如愛己,天下的女人都是自己的母親,天下的男人都是自己的父親,天下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如此,便沒有了分別心,心中的愛才能升華為大愛。
10、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煩惱,是因為我們自己陷入別人給我們 的評論之中,別人的語氣、眼神、手勢,都可能攪擾我們的心,使我們整 天沉迷在白云式的愁煩中不得解脫,白白損失了做個自由快樂人的權利。
11、菩薩見一切貧窮人來乞者,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而菩薩以惡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錢、一針、一草。有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而反更罵辱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12、雙足能行萬里路,雙手能做天下事。
13、今日虛度,放縱一回。發現路遠和路近是相對的,譬如去同 一目的地,有兩條道,一條距離遠,一條距離近,走距離遠的那條可 能先到達。道理很簡單,近的或堵車,進不能進,退不能退;或正在 修路,要求車輛繞行;而遠的那條因為遠,車輛稀少,路況也好,反 而暢通無阻。由是觀之,走捷徑風險很大。
14、擁有了善良,即使穿梭于喧嘩的車水馬龍之間,也能體會來自心底的那份寧靜。當歲月漸漸沉淀出斑駁的顏色,善良的馨香卻始終如一地慰藉著人們的心靈。善良讓人感到天地之廣,世界之大,感到前途光明,心地踏實,安全溫馨,善良是讓人靠岸的港灣。
15、三界皆是有為生滅作法,先有今無,今有后無,念念生滅,相續相似生故,可得見知,如流水、燈焰、長風。
16、只會創造的人或只會享受的人,都不是健全的正常的生活。既懂創造、又懂享受,自食其力,不損人利己,也不損己利人。這樣的人雖然平淡,卻擁有平淡中的快樂。可以說,這樣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
17、嫉先創己,然后創人,擊人得擊,是不得除。《法句經》卷下,利養品如果別人幸福美滿,自己心中就不舒坦,那是消折自身福澤,自我嫉妒毀滅自身。(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18、歡喜,隨喜以樂為食,如光音天。
19、預防天災的最好方法,就是凈化人心。
20、當遇到善知識時,我們要仔細觀察,絕不可盲目依止。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可能出現,"善知識"當中可能有真有假,有具德的,也有不具德的;有利他的,也有利己的;有救度眾生的,也有欺騙眾生的。為了對師徒雙方都負責任,我們就要小心翼翼地選擇善知識。
21、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22、一提到"痛苦",許多人唯恐避之不及,卻不知它也有功德的一面:痛苦能挫敗你的優越感,打消你傲氣十足;能讓你對其他的受苦眾生心生悲憫;能讓你慢慢看清事情的真相,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故痛苦也并非一無是處,關鍵看你懂不懂從中提煉"養分"。
23、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并把它轉化成自己的長處,你就會成為聰明的人。善于把握人生的機遇,并把它轉化成自己的機遇,你就會成為優秀的人。善于捕捉健康的元素,并把它轉化成自己的幸福,你就會成為富有的人。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利益他人,精益求精;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
24、開心是一種覺悟的境界,是一種寬容、安詳的心態。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無論何時何地,對他人過失,心懷寬容;對他人苦難,心懷憐憫;對天地心懷敬畏,對萬物心懷謙恭。對他人過錯,不幸災樂禍,即使批評對方,也要心態從容,不疾言厲色,應該心平氣和,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學會寬容別人比什么都難,也比什么都可貴,寬容沒有降低自己的身價,而是升華了自己的心靈。
25、微笑是一劑良藥,也是一面鏡子。敞開心扉,展露笑顏,你會發現,生活終將還給你一片燦爛。平凡的人因有微笑而出眾,窮苦的人因有微笑而富有。無論你多么煩惱,多么郁悶,微笑可以使你變得樂觀、開朗、豁達、文明、理智、高尚。讓我們嘗試著從每一個平淡的微笑開始,走向成功。
26、認識到我們的所見所聞都是假象,認識到此生都是虛幻,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到佛法的真相。
27、經常罵人的人,憤怒一定是充滿他的內心的。所以,當我們對他人說好話的時候,首先喜悅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發脾氣的時候,首先受到損害的也是我們自己。
28、我們的言行當常隨順身邊的朋友,內在的本性當以正直善良為標準,如果要長久利益自已,那么適當時候幫助他人就是訣竅。
29、人生不能沒有教訓,正如跌倒是每個嬰兒學習走路必經的。
30、把心中的萬轉千回和百指柔,輕輕一拈,可成花成字成畫……俗世里的妙人要慢慢修煉。只要在生活里成了精,讀書寫字畫畫聽戲品茶,上好的生活,不過是簡單地愛一個人,過著一天好似一天的生活。而這最妙之處就是:這個人,他微笑著看著你,從心里懂得你。
31、須彌芥子父,芥子須彌爺。山水坦然平,敲冰來煮茶。
32、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佛說∶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33、佛有佛眼,心有心眼,只要不被一葉遮攔,便會滿目青山。怕的就是自己一葉障目,什么都看不見,怎能不一片苦海?
34、生命可貴,能活在這世間更可貴;能聽到至高的真理是可貴的,正巧又碰到與佛活在同一時代更是難啊!
35、覺悟了的智者們深知這個道理,他清醒地保有自己,不隨欲望情緒起伏,因此他成為自己的主人、生命的主人,他變成真正快樂的人啊!
36、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37、有些東西,注定與你無緣,你再強求,最終一樣會離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扮演你生命中的看客,你再留戀,到頭來所有的渴望依舊是慢慢地溶解。我們能夠擁有的畢竟有限,不要讓無底的欲望埋葬了原本的快樂與幸福!
38、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39、但聽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礙。 法性本無生滅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