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華】禪意的語錄摘錄90句
街頭巷尾是道場,好修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禪意的語錄90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漸漸懂得:成熟,是無言的微笑,是簡單的情懷,是清凈的心智。所謂成熟,只不過是學會了隱藏,屏蔽了傷心事,懂得什么時候痛而不言,什么時候笑而不語。
2、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理順了,目標確定了,我們才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活在當下,才會真正地得到幸福和自在。
3、開始發現一個人的缺點同時又能包容,痛并快樂時,即是今生該娶該嫁的那個人。
4、人的內心都有某種空缺期待填補,因為欲望很多。沒錢的想 錢,有錢的思權,有權的要名,有錢有權也有名了又能怎樣?空缺的 還是空缺,不滿的還是不滿。故此,窮人有窮人的寂寞,名人有名人 的寂寞,權貴更有權貴的寂寞。我也有缺,但我不寂寞,因為喜歡發 呆,再多的缺我往往也看不見。
5、寂天菩薩說:一個人做了享福百年的夢后醒來,另一個人做了瞬間享福的夢后醒來,他們都無法重復夢中所享的福,長壽還是短命,臨死時都如同這兩種夢一樣,生前的榮華富貴都成了泡影,就算你生前獲得了許多財富,并且得以長久的享受,但當你死去時,如同被盜賊洗劫一空一樣,光著身子、空著手走向來生。
6、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可謂有事必有緣,如喜緣、福緣、人緣、財緣、善緣、惡緣等。萬事隨緣,隨順自然,這不僅是禪者的態度,更是快樂人生所需要的一種精神。隨緣是一種平與的生存態度,也是一種生存的禪境。"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寵辱,那便是安詳自在。
7、《增一阿含經》中有這么一句話:"隨時念惠施,受福如響應;永已無短乏,所生常富貴。施為眾行具,得至無上位:億施不起想,歡喜遂增益。"意思是說,做人要時時保持施與的善心,最終才能得到福報。
8、擁有少欲,才能生起小乘的I葉J離心;擁有愛心,才能圓滿大乘的菩提心;擁有智慧,才能證得金剛乘的大手印。有了出離心,才能做到諸惡莫作;有了菩提心,才能做到眾善奉行;有了大手印,才能做到自凈其意。出離心、菩提心和大手印之見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的要義,顯密佛教的核心。
9、無悔無怨,見證慈悲;無憂無求,體證喜舍。
10、自己給自己套箍最容易,你若不愿意,別人就是想套,也還是要費些周折。我們一邊夢想著自由,一邊卻在不停地給自己套箍,同時對別人套來的箍半推半就,怎么會不沉重,怎么會不累呢?實際上,套再多的箍都無妨,只要不套在心上。
11、的真實寫照,自然的感召力是無窮盡的,無須張揚,也自會聚集一群志同道合之人。
12、金融風暴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風暴;景氣不好不必驚慌,怕的是人心不安。
13、生活中,每個人其實都擁有了讓自己獲得幸福的法寶,只是兜兜轉轉忙忙碌碌的生活讓人無法靜下心來體悟自己已有的財富,更多時候仍是像上了發條的機器盲目地追求著自己也不確定的目標。
14、你或許真有某種專長,或許偶占先機,或許樓臺得便,成為 某個領域、某個地域、某個群體眾星拱月的對象。這不一定是你的福 氣,更可能是你的陷阱。你必須有臨淵履薄的清醒,必須有禍福相依 的明智。人要正確地看待自己,不要因忘形而失掉真意,不要因無知 熄滅了光亮。山外有山樓外樓,長江后浪推前浪。
15、周遍推求,乃至一法亦不可得:所謂于眼不可得實,于耳鼻舌身意亦不得實,以一切法皆不得實。何以故?本性如是,心性不生,一切諸法無實可得,是故彼心不可得也。若過去、未來,現在無所得故,無所作故,是謂無所作。何名無所作?若新、若故,俱不可作,是名無所作。是中過去心不解脫,現在心不解脫,未來心不解脫,隨所有心無所得者,是為心一境性!洞髮毞e經》卷三,三律儀會
16、應機說法,普利人天;萬法唯識,三界唯心。一個人內心擁有愛的寶藏,才是取之不盡的財富,一個人心量有多大,擁有的世界就有多大。真正的修行是心中有眾生的存在,尊重與包容眾生,并且肯為眾生服務,協助眾生離苦得樂。 人格信譽是自身寶貴的無形資產,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
17、塵相虛無,從心所生,了無自性,名為無相。(唐)法藏《華嚴義海百門》
18、男人為陽,女人為陰。所以大多數男人愛溫柔賢淑的女人,需要女人的陰柔來與自身的陽性場態相生相合。男人一般不會愛上比自己強勢的女人,所以一個強勢的男人越有本事,他處的地勢越高,可以俯視的女人就越多,因為這世間處于弱勢的女人畢竟占多數。
19、在修行的過程中,翻來覆去的拉鋸戰就是精進與懈怠在戰斗,就是道心與偷心在戰斗。什么叫偷心呢?茍懶偷安之心就是偷心,一切貪圖便宜之心就是偷心。
20、看到別人的善行,我發自內心地欣喜;看到別人的惡行,我 打心眼里厭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會在不自覺間傳揚人家的善 行,但對人家的惡行,卻沒有鞭撻和阻止的勇氣。我總是相信感化的 力量,認為這個世界上善如果得到張揚,惡就會少一些。善的能量越 大,惡的能量就越少,這是一種能量守恒。
21、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就是因為自己這也想要,那也想要,而生活給予每個人的都是有限的,有時僅是一杯水。其實,人生僅需一杯水就是夠了,一杯水可以解在佛的眼里,知足是常態。與周圍發生的一切共處,向它們微笑,就能找到內心的富足?剩梢郧逍,可以映出我們快樂的笑臉。
22、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23、何謂菩薩能持禁戒?佛言:常能不舍菩提之心。
24、在所有的罪惡中,最易犯、最常犯而且害人最慘的就是口業。所以, 多說話不如少說話,少說話不如實修。說話前你是話的主人,說話后你是 話的仆人。話未出口由你控制,話已出口不由你控制。每句話都是一個因 地,因地已種下種子,就等著接受果報了。好話有好報,惡話有惡報。所 以做話的主人時要明了,好好掌控,做話的仆人時,更應明了,因為這時,自己已經處于被動。
25、我們總是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是很好的修行人。當身處順緣時,就心平靜氣、面帶微笑,表面上一副好修行人的樣子;一旦逆緣來襲,就立即表現出不喜歡、不接受、埋怨他人、脾氣暴躁、激動易怒,情緒上仍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算是什么修行,根本就談不上修行。
26、當我們去除了財產、權力等觀念的束縛時,就不會為這些身外之物的 變化而感到失落、痛苦、煩惱。當我們的心里本沒有這些東西的時候,又 哪里會惹來煩惱的塵埃呢?
27、舍獨善樂,得共一切眾生善樂!洞笾嵌日摗肪戆耸
28、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詩老山間;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閑。——王安石
29、人生最美,是淡然;日子最美,是安恬;生活最美,是素雅。淡泊才能明志,寧靜方可致遠。用一顆云水禪心的修為,過平淡充實的日子;修一份安然知足的心境,品世間的真善美。
30、菩薩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護女、親族、媒定,及為法所護,尚不生于貪染之心,何況從事,況于非道。
31、生活的禪法是一份生活的活力,突破那些煩惱的困惑,一次又一次的讓心地拓寬,它是一種自我更新的生活態度與生命體驗,風里來,雨里去,從來都沒有脫離過生活,既不盲目的固執,也不盲從的失落。也不遮掩生命的缺憾,真誠坦率的活在生命的當下,順境逆境平常過。
32、為令眾生,心滿足故,內外悉舍,而無所著,是則能凈檀波羅蜜。
33、一位哲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和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許多人都抱怨過處境艱難,有人抱怨之后,著手改變現狀,有人卻在抱怨之后放棄了,而放棄便意味著屈服于現狀。
34、若欲諍論議,雜意懷貢高,非圣毀訾德,各各相求便,但求他過失,意欲降伏彼,更互而求勝,圣不如是說。若欲得論議,慧者當知時,有法亦有義,諸圣論如是。
35、"平淡"字面正如其意,簡單樸素,就如白開水一般,沒有大風大浪, 也沒有風風火火。
36、"暫時擁有"的金錢觀,我們獲取財富首先須認清財富的本質,金錢只是我們獲得福報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37、做自己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消除一切妄念。
38、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夠忍而無忍,才會覺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39、無論路途坎坷或平坦,都應感恩鋪路的人。
40、一個人面對這紛紛擾擾的世界,是爽朗,不是矜持,是善意,不是懷疑,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不可以是拒絕,用一種向上的信念去啟迪生活中的希望,讓一個人的心地復蘇、生機,這才是禪的意義。
41、有苦的人走不過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
42、當知歸依有四正行: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
43、弟子:"要怎樣管教孩子才算恰當?"師言:"生養子女就如同種樹苗。樹苗植入土里刻意加太多的水和養分,根會很快腐爛,因為大自然本來就有充分的水和陽光、空氣,自然會培育它。孩子也是一樣,父母生他,即是天地養育長大的,過分溺愛孩子,反而害了他。"
44、凡名載《傳燈》,光照千古者,無不從刻苦中來。乃至過去諸佛,求無上菩提,舍身命如微塵數,無一類而不受身,無一身而不苦行,……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者哉。鳎┖┥健逗┥嚼先藟粲渭肪矶
45、念若起時,即不擬他是覺是迷,是善是惡,輒不得執滯他、斷絕他。如一念瞥起,千重關鎖鎖不得,萬丈繩索索他不住,既若如是,爭合便擬滅他止他。……即不用愁他慮他。(唐)希運《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46、從來不犯錯誤的人沒有,從來不犯過去曾經犯過的錯誤的人也是不多見 的。顏回這種反省的精神是非?少F的。
47、一切畏刀杖,無不愛壽命,恕己可為喻,勿殺勿行杖!洞蟀隳鶚劷洝肪硎,一切大眾所問品
48、修行不能遠離社會人群,不能逃避現實生活。我們要的是直面生活,要在生活當中提升自我、凈化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功夫。
49、生活的禪法,在于生活中活潑的運用,解除生活中存在的煩惱障礙與困惑,充實生活,寧靜生活,祥與生活。
50、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
51、二十一、凈土為歸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52、世界上最可憐、最痛苦、最不幸福的人,就是過著化裝舞會式生活的人。他們把真實的自我深鎖在面具之后,使自己遠離了真實的生活。這樣的人,是迷失真我的人。只有放棄了矯飾,成為真正的自己時,那種滿足與輕松才是無與倫比的。一個人能達到心靜的境界,就不會迷茫。雖然我們不可能完全拋開世間之事,但有一點是要盡力做到的,那就是不要被外界環境所干擾。
53、它們決定交換身份,起初十分快樂。
54、每個人都是時光中的一片風景,也同時承受著生命感傷與喜悅的歷練,不管有多少不同的理解,這生命共同存在的狀態,是一種善意、溫和、理解和寬恕,一個人的從容,不會孤獨的存在,它是和周圍環境的融合、碰撞與協調,就如同一個人的人格升華,在于能夠付出的信心,和愿意諒解的氣魄。
55、佛教微博經典: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受;孤單,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轉身,不一定最軟弱;別急著說別無選擇,以為世上只有對于錯;許多事情的答案都不是只有一個,所以我們永遠有路可以走。
56、大圓鏡智性清凈,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57、生活中,總會有人對你說三道四,總會有人對你指手畫腳。學會不在意,約束好自己,把該做的事做好,把該走的路走好,保持善良,做到真誠,寬容待別人,嚴以律自己,其他一切隨意就好!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58、窮人:有錢就是幸福。富人:有閑就是幸福。農民:豐收就是幸福。殘者:能走路就是幸福。盲人:能看見就是幸福。工人:不下崗就是幸福。醫生:治好病就是幸福。乞丐:有飯吃就幸福。學生:考上大學就是幸福。母親:找到孩子就是幸福。病人:能夠活著就是幸福。每個人幸福定義不一樣,珍惜眼前吧!
59、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隨緣心就自在。
60、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驕慢,若復遠離,應斷嗔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6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诩喂澴浴督饎偨洝
62、但性清凈即是自性西方。
63、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們欲望過多;人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不斷減少的過程,所以要學會放棄與回歸,放棄一切浮躁和喧囂,回歸內心的安寧。再苦,也要用今天的微笑,吟詠成一段從容的記憶;再累,都要用當下的遺忘,編寫出一份幸福的流年。
64、通過放生學會尊重生命,會讓我們的靈魂變得完美。一個人不懂得尊重生命,他的靈魂是殘缺的。如果每個人不懂得尊重生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會出問題。
65、平時,我們心中的雜念太多,腦波是雜亂的,但是在專注時,雜亂的腦波會形成一條線,就能對某些視覺和聽覺范圍之外發生的事情有感覺。
66、如果我們沒有學會對生命的尊重,金錢會讓我們的人性變得越來越惡劣,無論親情友情,全部反目成仇。
67、懂得了佛法的道理,回歸到自身的當下,就是要學會好好地吃飯、好好地睡覺、好好地工作、好好地去面對一切應該做的事情。
68、只有把每個人都看成佛菩薩,才不會失掉尊重別人的心。
69、微笑著面對一切,一切都可以成為微笑的境界。
70、"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也許很多我們想要的,都能夠通過積極地尋求來獲得,但過去的時間它不會重來。成辦解脫成佛的資糧,它需要時間。因此,利用好我們的每一時每一刻,不管做什么,都不要讓我們這顆心放逸。
71、佛教里根本就沒有其他宗教里所謂罪的觀念。
72、成功的秘訣是忠于目標。
73、若自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74、佛曰: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75、修道如栽田,谷子變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飯。佛性如種子,眾生本性與佛無異,自心是佛,故曰佛性,這種子和秧稻米飯相隔很遠。不要以為很遠,就不相信這種子會成飯。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種子放在田里,等它發芽變秧,這時間又怕焦芽敗種,錯過時光,就是說修行要學大乘,勿誤入小乘耽誤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鋤草,等于修道要除習氣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纏十使,三毒十惡,一切無明煩惱都除凈,智種靈苗,就順利長成,以至結果。
76、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77、對事物的認真,即是對眾生的負責。
78、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間有人罵,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卻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79、那些細微的讓人分不清楚的花種,實際上內在有著很大的差別,我們想種出什么顏色的花,并不是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的澆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決于你播撒什么樣子的種子。很多事物也像種子一樣會發芽,比如愛,比如恨。在播撒我們種子的時候,記得想想它的果實吧。
80、當我們希望的是贊美而非批評,是關注而非忽視,就很難遇到善知識了。你關上了你的門,不讓真正的上師進來;他們也很難對你說實話,因為一旦他們對你說實話,你不會喜歡聽?墒牵粋尋求證悟的人應該是一個追求真理的人,在這條道路上,你必須聽真話,尤其是非常嚴肅的、令人痛苦的真話。
81、必須先喜歡上你的工作,才能夠開開心心的工作。
82、脫虛妄纏縛,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軒豁,次辦長久不退之心。
83、善男子,譬如轉輪圣王先為眾生說十善法,其后漸漸有行惡者,王即隨事漸漸而斷,斷諸惡已然后自行圣王之法。
84、禪詩·《憨山德清》:底事分明在己弓,不須向外問窮通。但能角處回光照,莫被塵勞困主公。
85、慈悲心就是清涼地。慈寄于樂,就是給眾生以快樂;悲,就是同情心,能互相諒解、容忍,表現一份寬心、愛心、也就是悲心。
86、我們的心有很多種作用,有一部分是壞的作用,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別人,有一部分是好的作用,利于自己也利于別人。
87、佛典里說,慈,既是予樂。悲,既是拔苦。拔除眾生的痛苦,給眾生以快樂,就是慈悲!
88、道德菩提非正果,今日方知我是我。
89、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90、喜歡你看我的感覺,喜歡你微笑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