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年禪意的語錄大匯總76條
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牛奶已經打翻 了,不論你怎么惋惜、慨嘆,也都無濟于事,牛奶不會再跑回盤子里。但 如果因為今天打翻了的這盤牛奶,我們以后再不打翻牛奶,不再犯類似的 錯誤,即使打翻一盤牛奶也是很值得的。以下是小編給各位讀者分享的禪意的語錄76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心靈被世俗的雜念填滿,每個人都有太多舍不得放下的東西,所以很多人迷失了自己,找不到生活的真意。其實我們越是不忍心看著自己喜歡的東西從手中溜過,我們越無法真正得到。有時即使千方百計得到了,也僅僅是個形式而已。
2、讓你成熟的,是經歷與磨難。讓你幸福的,是寬容與博愛。讓你心安的,是理解與信任。拋棄了不必要的包袱,生活才會更美好。人生如此短暫,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生活吶。有太多的事情要你去做,有很重要的人等著你去珍惜。不要回頭看,前面的世界更精彩。
3、生活的本相是簡單的,但要掌握這真正的本相卻總要在經過無數歷練之后。
4、人太容易原諒和太不容易原諒自己,都是一種毛病。太容易原諒自己,往往是因為并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太不容易原諒自己,往往是沒有信心比以前做得更好。所以說,認錯的勇氣和改過的能力同樣重要。
5、生活中常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一個人面對拂逆和不順,而人力又不能改變的時候,就應面對現實,隨遇而安。與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惱,還不如因勢利導,適應環境。
6、諸佛、正法、賢圣僧,直至菩提我歸依,我以所修諸善根,為利有情愿成佛。
7、世間繾綣之事,落在凡人心里,就是千絲萬縷的糾纏,而落在禪師的眼中,卻是如此了無掛礙。一方小塘,看盡多少過客往來,每一次遇合都是結緣,每一次離散都是渡化。
8、生活終究是美好的,有陽光,有雨露,有白云,有清新的花朵,有的時候不快樂,是自己給心房駐了一道墻。攬一份詩意,學會風起的時候笑看落花;雨落的時候聆聽心語,讓每個素白若水的日子,有了流過眉梢心底的淺淡清歡;讓一些過住在時光的沉淀中釋懷。
9、點燈點心燈,處處皆光明,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會出現。你到了哪一級能量便與哪一個層次的老師有緣,一點也勉強不得,要知道你現在已經達到什么層次,只要看你現在所從師的師質與你當下看的什么書和交的什么朋友就知道了!我們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好壞都是我們內在心智模式的放大和外延!
10、如果常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與本性相悖,必然無所適從。譬如處在道德淪喪、物欲橫流、爾虞我詐、你爭我奪的社會環境中,一個人無論是富可敵國,還是一無所有,都無一例外地內心煎熬,難于取合。
11、接受自己的陰影,就是用真心愛自己的過去。所有的日子都會成為過去。趕路的人那么多,那樣急,但在匆匆之中,誰也不會忘記回過頭去,看一看昨日的那個自己。
12、恒唯法師禪語人生學會寬容,讓你的生活少很多煩惱;學會奉獻,請讓你的生活充滿陽光;其實天很藍,陰云總要散;其實海不寬,彼岸也連著此岸;其實夢很淺,萬物皆自然;其實淚也甜,當你心如愿。活著自己的堅持,活著自己的單純,活著自己的如癡如醉,活著自己的美麗夢想。
13、孝道走得通,善道才能毫厘不差。
14、談生死,應了解如何去除煩惱。
15、是非無聊是人的游戲,圣者唯有寂寞無言。
16、生病是對生命的反省,對身體的關照。當你躺在病床上,是為了讓你感覺上帝的存在,讓你停下來對生命系統進行維修和保養。生病其實是一種需要,平時從來不生病的人一旦進醫院就是大病,有的甚至就回不來了,所以小病小災等煩惱都是必須的,它是對生命的一種關照。
17、我們為什么要修心?佛陀在經典中說得很清楚:如果我們的心向善的話,所說的言語、所做的行為都能成為善;如果我們的心向惡的話,所說的言語、所做的行為都會成為惡。我們的所言所行成為善還是惡,取決于自己的心態。同樣,我們獲得快樂還是遭遇痛苦,也完全是由自心的善與惡來決定。
18、縱然是游戲人間,也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要謹謹慎慎,不要唏哩嘩啦。
19、這也是我們當下多數人的切身感受。我們每天都在尋找幸福快樂的感覺,但卻發現我們樂的時候少,失望悲傷的時候多。我們苦苦尋覓,卻找不到真正發自肺腑的快樂感覺。
20、面對不能把握的時間,我們只能安住在當下的每一刻,不給自己制造多余的煩擾與牽掛。
21、惱亂身心名煩惱障,覆所知境無顛倒性令不顯現,名所知障。
22、平凡的人生是一種清淡的人生,生命即使沒有轟轟烈烈,也無后人之仰慕,卻無不讓人感到一種生存的神圣與尊嚴。平凡絕非淺陋,絕非自甘平庸,更不是不思進取。生活本來就是平凡的,只要我們付出了努力,承擔了責任,實現了自身存在的價值,平凡人也同樣具有魅力,平凡人同樣也是高尚的人。
23、人要怎樣活著?第一,要為自己的家人活;第二,要為自己 的親朋好友活;第三,才是為自己活。一個人要是僅僅為自己活,活 著的意義又在哪里呢?一個人如果為了自己活著,卻不讓別人好好 活,就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十分有害。實際上,一個人格完整的人還 應為社會活,為世界眾生活。
24、做人要放下身段、縮小自己,如微塵無處不在,發揮納米般的良能。
25、善弘道者,要在變通。
26、生活中我們要"隨緣"而不是"攀緣",凡事不強求,盡人事,聽天 命。憑自己的能力,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不在乎得失或別人 的看法. 福禍已至,一切隨緣 生死無常,貧富無常,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悟得透的,不過空空。
27、什么是衡量成功的標準,是財富,是權勢,還是享受一份粗茶淡飯的寧靜日子?在佛家看來,安于貧困生活,以學習和掌握圣人之道為樂,不被現實與名利所擾,便能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便能有所成就。
28、第一種"慢"是源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而自以為了不起的傲慢。
29、環境會不知不覺地影響一個人,而且是根本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在不能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盡量創造一個適于自己生長的小環境,如小的家居佛堂。我們心里有了山門、圍墻、大殿、本尊,也才必然會外在地顯現出來——外境乃內心的顯現。
30、真心不動故,稱為三昧王!耸且磺腥粮。了此根本,則從本所現念念塵塵,盡成三昧。
31、一位哲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和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許多人都抱怨過處境艱難,有人抱怨之后,著手改變現狀,有人卻在抱怨之后放棄了,而放棄便意味著屈服于現狀。
32、對于生命而言,其實沒有高下,只是生活方式存在差別。人的精神生活 是不能摻雜挑剔的,更沒有必要為自己尋求合理化,充面子,畏首畏尾。只 有以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真正地回歸到自己,才能肯定自己,同道唱和, 無人而不自得。用自然的心去生活,才會得到自在的人生。
33、佛教整個構成的要素,足慈悲和智慧。
34、當我們快樂時,快樂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多擁有了什么,而是減少了一些煩惱和執著;當我們痛苦時,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什么,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和欲望。
35、平淡的人懂得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所以人要放眼江山,胸襟開闊,為人熱情而不做作,處世誠懇而不虛偽。
36、要清楚地明白,我只是中個人,阿彌陀佛才是老板。中個人不把眾生介紹給阿彌陀佛,而想寄在自己的門下,那是信仰上的大貪腐。
37、每天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費者,積極精進才是人生的創造者。
38、所謂的煩惱并不是在人的生活物質中做標準,而是心境狀態分別,人如不能知足就永遠都在煩惱中。
39、在時光里打坐,歲月里參禪,只見你,不見佛?偢杏X,你就是佛,佛是你;你是蓮,蓮是你。就這樣自性清靜地愛你,不叫沾染一絲塵埃。心靈的廟宇,住著如蓮的你,用愛與真情,虔誠地把你供養。
40、雖復勤精進,修行菩提道,若先非佛性,不應得成佛。(古印度)龍樹《中論·觀四諦品》
41、世間上很多事情,說很容易,做很困難,說不發脾氣,但境界一來,自我就不能把持。禪者曰:說時似悟,對境生迷。所以歷事練心,要隨時觀自在。
42、猶如金在礦,處石不堪用,銷煉得真金,作眾莊嚴具。賴耶性清凈,妄識所熏習,圓鏡智相應,如日出云翳。平等真法界,佛與眾生如,非斷亦非常,大悲恒不盡。諸佛法性身,本覺自然智,是真勝義諦,唯佛方證知!洞蟪死砣ち_蜜多經》卷十
43、生活的禪法,在于生活中活潑的運用,解除生活中存在的煩惱障礙與困惑,充實生活,寧靜生活,祥與生活。
44、在生活中也是一樣,不要小看對一個失意的人說一句暖心的話的力量, 對一個將倒的人輕輕扶一把,對一個無望的人賦予真摯的信任,也許自己什 么都沒失去,而對需要幫助的人來說,那就是雪中送炭,就是支持,就是 寬慰。
45、關懷生命并不僅僅指關懷人類自身,而是關懷世間一切具有生命的生物,甚至螻蟻、草根,都是慈悲的對象。
46、[經云]:眾生無我,苦樂隨緣,宿因所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隨緣。一切悲喜都由心生。當你心中有愛恨,你眼中必定是個翻騰顛倒的世界,平靜過后也并非一無所有,其實何為有,何為無?只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道理雖對,卻很難做到,再破碎的心,再陳舊的傷口,人卻還是堅持不停的縫縫補補,不肯丟棄。[佛問]:你忘了嗎?我回答說沒有,或者說忘了吧,留存美好,忘記悲哀,一切自在來源于選擇嘛你說的。
47、發菩提心者,所謂發大悲心,普救一切眾生故;發大慈心,平等佑一切世間故;發安樂心,令一切眾生滅諸苦故;發饒益心,令一切眾生離惡法故;發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護故;發無礙心,舍離一切諸障礙故;發廣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滿故;發無邊心,等虛空界無不往故;發寬博心,悉見一切諸如來故;法清凈心,于三世法智無違故;發智慧心,普人一切智慧海故。
48、言身瘡者,為財物故,不憚劬勞,四方役身,疾急忽務,違于戒律。
49、活在正念中,是防止意外、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覺知你心中種種的深刻渴望:對生活安樂的期盼,得到所需支持的愿望,修行正念的意愿。也許,你會想要寫下你的觀察和了悟。佛陀說過,一旦明白到,這世上與我們最親近、對我們來說最珍貴的人就是自己時,我們就不會再把自己當成仇人。
50、"放下"同于"得與失"的智慧。失即是得,是一種痛苦,也是幸福。因為只有失去,空下的雙手,才能拾起新的幸福。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每一個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馬,也要放別人一馬,不要把生命浪費在鉆牛角尖上。輪回的路很長、很寬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51、生命是無常的,我們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刻將會發生什么。因為一念之差,就會有不同的結果,生死存亡就是一呼一吸之間。
52、該說話時說話是一種水平,該沉默時沉默是一種聰明。該苦干時苦干是一種能力,該退出時退出是一種修煉。該表現時表現是一種睿智,該隱藏時隱藏是一種城府。該吼叫時吼叫是一種威儀,該圓滑時圓滑是一種謀略。屈伸有度是一種成熟,意氣平和是一種性情。
53、神魂蕩漾,暗拋紅淚。
54、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獏伪坛恰陡哧柵_》
55、若一個人沒有德行,他們認為,那么才能再高也難以實現,任何事務都不能交給這種有才無德的家伙去辦。
56、理性只教導我們去肯定或者否定我們認為是確實的事情;我們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我們一無所知的事物。
57、因為我們在大船上時就已經勞累不堪了。于是,我們只好聽從風浪的擺布了。
58、財富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身心自在才是真正的解脫。
59、時間如水流,一去不回頭,在我們還清醒的時候,請提醒自己生命無比珍貴。
60、在生命面前,我們平時所追求、憂慮的許多東西顯得那樣微不足道。
61、在佛教的繪畫與塑像里,佛的容顏,永遠是快樂、寧靜、滿足而慈悲的,決看不到有一絲受難或痛苦的痕跡。
62、佛曰: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63、佛曰: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64、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65、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66、嫉妒別人,仇視異已,就等於把生命交給別人。
67、真正的苦行是修平等心。
68、人生如夢隨風散!聚散,喜憂皆是緣!
69、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圣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70、如如者,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71、品格修養是習禪的畢生要務,重要性遠超機鋒妙語,法昭禪師有偈:同氣連樹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
72、惡慧愚癡人,以其邪見故,侮蔑羅漢教,依正法行者,以及尊者教,而自取毀滅,如格他格草,結果自滅亡。
73、心與空相應,則譏毀贊譽,何憂何喜?身與空相應,則刀割香涂,何苦何樂?依報與空相應,則施與劫奪,何得何失?
74、我們誦詠的經典雖不多,但若遵照著去實踐,并從其中獲得正確的見解,斷除內心的愚昧,身心也會得到凈化,不再跟隨外界的起伏而變化。
75、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76、綠水無憂,因風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 向外馳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
【禪意的語錄76條】相關文章:
經典禪意的語錄56句12-31
精選禪意的語錄35句11-10
精選禪意的語錄36句11-29
【必備】禪意的語錄35條09-30
【精華】禪意的語錄48條10-07
通用禪意的語錄37句11-22
【熱門】禪意的語錄39條08-31
簡短的禪意的語錄69條09-02
常用禪意的語錄49條10-29
簡短的禪意的語錄36句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