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靜思的語錄40句
人如果沒有得的心理,就不會有失的煩惱。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靜思的語錄40句,希望大家喜歡。
1、以誠待人、以德服人,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2、懂得生活的人,連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么的恰到好處。
3、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燈,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4、對父母要知恩,感恩、報恩。
5、以親子之心教導學生,付出無限的關懷與愛心,教育不要只停留在知識的言教,除身教外,最重要是心教。
6、說話講得恰到好處,多一句少一句都不行。
7、修行并非所謂的長篇大論,也不是高深難解的抽象概念,而是如實且深切地了知人性的本然。
8、物質往下比,精神、品德、智慧往上比。
9、要用心、細心,不要操心、煩心。
10、心若開,運就通,運通福就來。
11、得人尊重,必先自我尊重,啟發(fā)自我良知,發(fā)揮在人生最需要的地方。
12、遇到困境,一定要用更大的斗志面對,惟有勇敢迎敵,才有機會致勝。
13、菩薩有隱惡揚善的美德,凡夫有妒賢嫉能的心理。
14、有人就有是非,要將是非當教育,凡事善解。
15、人真正的財富在行善。
16、多一分善念,少一個惡念;多一分良知,少一分癡迷。
17、將氣憤的境,轉為柔和的心境,再轉換為友愛,這個世間將愈益完美。
18、佛教徒不怕做事,而且能積極投入人間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心靈不被環(huán)境所轉,能勇敢突破萬難,難行能行;做到別人不能忍而我能忍,別人不能捨而我能捨的地步,這才是「藉事練心」。
19、人應該走正路。如果正路不走,盡是走歹路,這種人比沒有腳的人還妻慘。
20、滴水成河——將一滴滴的雨水集合起來,就可形成一條河。
21、人生最大的五種病,是「貪、瞋、癡、慢、疑」。而諸多煩惱及種種罪業(yè),皆因貪著「財、色、名、食、睡」五欲;苦能去除五欲,則能啟發(fā)良知,開展良能,自度度人,饒益一切眾生。
22、如果人人都能「事忙而心閒」,并盡一已之力,投注於人群幸福之道,而且忙時不失道心,閒時不迷本性,就能達到人生快樂的境地。
23、道德的昇華,關鍵在於「忍」。假如每個人都有一分忍辱精神,就不會凡事斤斤計較。
24、聽別人說話時,要以說話人的心態(tài)聆聽——聽年輕人的話,用年輕人的心態(tài)聆聽;聽老年人的話,用老年人的心態(tài)聆聽——即得人事圓融。
25、吃飽飯沒事做的人,固然不快樂;忙著應酬、打麻將、觀光旅游,一副無所事事忙的人,在飽樂之余的疲倦與空虛,又何嘗稱得上快樂?
26、想擁有一個清凈的社會并不難,但需先從無數(shù)個我與你開始做起。想要求整體的美,也必須從個體開始;有無數(shù)個美的個體,才會有大整體的真善美。同樣的,向往生活在菩薩的世界,自己就必須先學習做菩薩。
27、除了對人與事必須信實外,講經說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談神通怪力、聳重人心的言論;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識水準,引導眾走善道。
28、身外之物如火,天寒地凍時,近火雖可取暖,但太靠近卻狠危險;若看不開、放不下,猶如手拿燒紅熱鐵,必然被燙傷。世間名利又好比白雪,看起來狠美,喝起來也狠清涼,但握久了手也會凍傷。眾生顛倒,明知財物、名利傷人身心,卻仍甘于被傷害。
29、人間壽命因為短暫,才更顯得珍貴。難得來一趟人間,應問是否為人間發(fā)揮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長壽。
30、愿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31、有些人不了解佛法,以為有苦惱或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以為佛教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的,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是有知識、有志節(jié),要追求宇宙真諦、深討生命奧祕之士,需要了解宗教——尤其是佛教。
32、正信的佛教徒稱禮敬諸佛,不只是拜佛,而是要學佛陀的大慈悲和大智慧。
33、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能發(fā)揮良知良能,沒有一個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薩心。
34、身為佛弟子,就應學習佛陀的精神,為需要幫助的人服務,并與眾生同苦樂。能做到人我一體,就是成功的人生,亦可稱為有意義、有感情,真正活生生的人生。
35、愿要大、態(tài)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36、真正的圣人,既強又柔。他的強是柔中事剛,剛中帶柔;柔能調服眾生,剛能堅強已志。
37、與其做詩,不如種田。與共空說,不如行動。
38、當你大便通暢的時候,心情會很好。
39、不要怕犯錯,因為當你老時,這就叫經驗。
40、有愿放在心,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
【靜思的語錄】相關文章:
靜思的語錄79條11-08
靜思的語錄49條10-27
靜思的語錄38句07-15
精選靜思的語錄46句08-26
靜思的語錄合集60句11-23
精選靜思的語錄匯編50條09-16
精選靜思的語錄合集55句10-01
精選靜思的語錄匯編98句09-25
靜思的語錄集錦69句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