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必備】佛語的語錄錦集69句
女人愛上一個男人,往往是出于心底的敬慕與欣賞,一個讓她瞧不起的男人是無法讓她真心愛慕的。因為陽永遠大于陰,陽永遠處于顯露的位置,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就如同天和地,天為陽,地為陰。所以當一個女人愛上一個男人時,這個男人身上一定有著許多她仰視渴慕的氣質。當然,如果一個女人很有才,或者很強勢,那她能仰視的男人就越少,而她找到心儀之人的幾率也會變得微乎其微。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佛語的語錄69句,歡迎閱讀。
1、有些人在激烈的驚濤駭浪中被卷走,從此一蹶不振,被淹沒在茫茫的海洋;有些人卻迎著風雨,踏過險灘,上了岸。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多了一份毅力和堅持,學會了堅強。風浪和險阻對于他們來說不是絆腳石,而是成長的階梯。
2、堅持我們的信仰不變,我們的道心不變,然后去應于紛擾的世界、變化的萬境,這也是很好的一種修行。
3、父母尚健在,兒女未成人,你就沒有權力揮霍生命。因為你 揮霍的不僅僅是生命,同時還揮霍了對父母應盡的孝,對兒女要擔的 責。每個人都有來處,每個人都有歸期,不必也不能逃避。即使你是 獨身,同樣不能。可以不去探求生活、生命和人生的意義,但必須敬 畏自己的生命,因為它不僅僅屬于你自己。
4、以"覺悟人生"之智慧成就菩提心,以"奉獻人生"之實踐成就大悲心。
5、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正是超越是非、善惡、有無、好壞、枯榮等等相對的世界,不以生命的有限看待世界的無限。
6、一切罪障自消除,是名最上持凈戒。《心地觀經》卷三,報恩品
7、人生是一趟單程車,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好好善待自己,珍惜今天,期待明天。那些走過的,錯過的,都不再回來;丟掉的,失去的,都不復擁有。所以我們不要走得太匆忙,該愛的要用心去愛;該留的,要真誠挽留;該感受的要充分感受,該珍惜的要好好珍惜。
8、佛經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9、機輪未轉,大地黑漫漫;古鏡當軒,沙界凈裸裸。坐卻意根無動轉處,塞卻咽喉無吐氣處,卻是個真實的人。提得即天上人間,撥著便冰消瓦解。——《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10、修行不只有耐力,還要耐怨,才會圓滿人格。
11、付出無所求,是最大的成就。
12、這個世界上你是唯一,絕對找不到第二個你,造化交給你的 任務只有你才能完成,任何人無法取代。不要抱怨,不要幻想依賴別 人,造化同樣給了別人必須完成的任務,所有的別人也是唯一。靠自 己,能悟出這三個字的人,算是洞悉了人生的真諦!每個人的人生都 是自己的,絕無例外。
13、佛如同大海一般,永遠是最謙卑的,同時它也是最平凡的。任何有失謙卑、有失平凡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與佛法相背的。這也是北宋晦堂禪師的觀點,他認為眾生皆可成佛,所謂的佛道中人不過比普通人多了一些覺悟,多了一些認識而已。
14、想用謊言欺騙人,實際是欺騙自身;說一次謊話的人,再說真話也不信。(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15、以單純自在的心態樂享自然中最本初原始的一切,從每一種花草身上看見美麗,從每一陣清風中聽到時光的低吟淺唱,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回歸自然的淳樸,便能從現實的煩惱中超脫。
16、三世諸世尊,大悲為根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一,現病品
17、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從容平淡,自然達觀,隨心、隨情、隨理。明白了人生都是因緣與合,緣聚則成,緣滅則散,才能在遷流變化的無常中,安身立命,隨遇而安。凡事隨緣,皆有禪味。
18、雖然我們已經獲得了暇滿人身,但在漫長的生命旅途中,如果得不到善知識的引導、敦促與攝持,那么受往昔世強大的業力與不良習氣的影響,我們只能不由自主地流轉在輪回的苦海之中,并受苦受難與無法自拔。所以依止與親近具德的善知識是多么的重要。
19、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隱峰禪師自認為學有所成,就得意起來,開始目空一切,驕傲自大,結果受到了石頭禪師的打擊。
20、卷語丹青已逐歲月失色,字典里暖情愜意的遺跡再也找不回歡欣。理智告訴我感情只能記載過去,可情欲卻無法跨越思念的鴻溝。愛情失去了你,夢也沒有了次序,不知何時才能恢復禪心,將你從思念中撣去。
21、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省要。
22、有些人看起來口齒笨拙,其實是在隱藏自己的才干,遇事卻往往成竹 在胸,計謀過人。過去說"宰相肚里能撐船",是說大人有大量,這大量 也包括深藏不露,胸中自有百萬雄兵,能藏得住秘密,不會顯山露水。
23、一盞離愁,孤單的雀鳥闊別了許久的暖。一片落葉妖嬈了紛飛的淚眼,一絲紅巾點燃了心底的風情,一山一水感染了禪意的心凈,一曲梵音繾婘了心底的哀愁,一眼泉水清淺了心的冰凍,帶來無限的詩情。一針一線一畫繡,點綴了愛的苦澀。
24、每個人的路途都是很長的,不要過多去留戀已經失去的東西。前方的路時時 刻刻都等著你去拼搏。生命原本就是一種恩賜,好好地去珍惜每一天的日子,好 好珍惜生活賜給你的一切。因為時間過去了,就真的永遠都不能重來了!
25、雖然,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父母,但那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活得投入,活得出色,不把命運的安排當成沉重的包袱。
26、人是生而孤獨的。我們孤獨地來到這個世界,即使有幸孿 生,出世也有先后;我們與父母兄弟相依,最終也會彼此離開;即使 是攜手相愛的人,相遇之前和想離之后,擁有最多的也是孤獨。既然 來到這個塵世,又無法擺脫與生俱來的孤獨,就不要試圖填補孤獨, 不妨愉快地去接受和享受它。
27、現代人有一種通病,那就是普遍不了解自己,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體力、經驗和條件之前,便一頭栽進一個過高的目標中,所以每天要受盡過勞和疲憊的折磨。
28、只看眼前利益的人,受人性所限,只會陷入庸人自擾的無邊煩惱;唯有立足長遠的人,才能突破人性的瓶頸,活出智慧的人生。
29、面對復雜的人情世故、人際網絡,處理問題的核心不外是運用佛法時要 能調和清理,以免落入重情者的鄉愿,或偏理者的剛愎。在我們漫長路程 中,當大家都還是凡夫,尚一路跌跌撞撞來互相體諒,并不斷提醒自己,回 到人的本位來看事情,在慈悲柔軟的身心狀態下,時時安定自我的身心,事 事以開闊的心量來對待。
30、佛言: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四十二章經》
31、就像煮一鍋肉,肉爛到看不見了,它還在鍋里嘛!它只是煮爛了而已,它并沒有消失;我們的生與死也是如此。
32、美好的事物,需要一顆平常心,才能體現出其價值來。遇順境處之淡 然,遇逆境處之泰然。用平常心來對待生老病死,對待得失,對待寵辱。
33、結婚后,他天天見到你,睜開眼你就在他身邊,閉上眼你還是在他身邊。
34、寧愿自己生病,也不愿傷害任何一條生命。每一個生命都珍愛自己的性命,每一個生命都擁有苦樂的感受,每一個生命都尋求生存的平安,每一個生命都曾是我們的父母,每一個生命都是修行的助緣,每一個生命皆有如來佛性。祈請佛菩薩加持,愿我永具菩提心,愿您速證菩提果!
35、如來依世俗諦為眾生說,若有眾生于此言教起于執著,如是等類,不應依趣。《大寶積經》卷五十二,菩薩藏會
36、如今,有的人為了錢和權,凡事斤斤計較、巧取豪奪、明爭暗斗、坑 蒙拐騙,誤以為錢和權可以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快樂。于是,就算是家財萬 貫的人,滿足了一個又一個更高的欲求,直至生命耗盡,依然無法擺脫金 錢的左右。
37、所謂的禪的境界,就是有能力把不忙不閑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過得精彩。
38、學誠法師: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今生賺多少錢,帶不到來世;今生幫助過多少人,這份善業可以帶到來世。把自己的福報儲存在善業的"銀行"里,是聰明人的做法。
39、生活的煩惱,有時候不是故事本身,是自己的固執把煩惱隱藏起來,從而延長了煩惱的時間,加重煩惱的傷害,生活的路上不是依賴自己的個性和脾氣,而是能夠心平氣和去找到化解煩惱的方法,人海茫茫,活的不是痛苦大比拼,活的是怎么能夠讓心態更陽光和怎么能夠更有信心啟程。@延參法師
40、"放不下"是我們共同都有的習慣,"放下"是一種智慧的體現。冷靜想想,放不放得下,終究也都會散去,所以,舍不得放下的,只是我們執著的一種習慣。松開手,放開手里曾經緊握的人和事件去自由吧,才能換回自己內心的自由。
41、太陽總是新的,每天都是美好的日子。時間好比一位妙手成春的良醫,心情是一種永恒,它相依相伴,一邊讓我們受傷,一邊讓我們學會堅強;生命,更是一種永恒,它無卑無微,在苦難時綻放美麗,在歷練中彰顯其存在其意義。
42、妄念無生,乃名真心不動。
43、生活是一種自我心態的調整,挫折的時候記得笑一笑,還好勇氣還在。委屈的時候,問一問自己,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堅強的人,還能讓淚水淹死,生活不就是忙碌一點,又有什么,別矯情,告訴自己還有很多的理想,讓內心的柔和成為一種習慣,胸懷的寬闊,就是對命運的一種改造。
44、左右逢源的人和誰看起來都很好,但是誰也不跟他真正好。低調的人,跟誰也疏疏落落的,但每個人心底里都盛著他。左右逢源的人,需要周旋于各種復雜,于是自己變得很復雜,人一復雜就疲憊。低調的人,只需靜對自我的世界就好了,所以,活得簡單,人一簡單,就會很快樂。復雜永遠拼不過簡單。
45、人生之旅,前途渺茫,命運難測,世事無常。人們一邊為命運努力著,一邊翹首期盼著未來,對未來充滿幻想,總想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么模樣。但是,人們都只是一心想知道命運的背后是什么,卻沒有人把眼光放在命運的正面。殊不知,決定命運背后的是它的正面。正面不努力,卻期望命運背后多么輝煌,那都是妄想。正面充滿希望,充滿陽光,背后也不會是陰云密布;正面消極暗淡,背面也絕不會是明媚陽光。
46、渴了不要等待喝江河的水,井水泉水也可喝。
47、愁損翠黛雙眉,日日花闌獨憑。史達祖《雙雙燕》
48、我們笑曾經的可笑,然后繼續走著同樣可笑的前路。
49、我們不能活得狹隘自私,而是應當利用佛法來開發自己的生命,令生命有光有彩、有意義、有價值。
50、為什么現在總煩惱呢?因為佛法沒有融進生命。如果融進了生命,就能產生支撐的力量。融進一點兒,支撐一點兒。
51、佛不但只是人類的一員,而且他也從不自稱曾受任何神靈或外力的感應。
52、佛法主張"諸法因緣而生,空無自性",講的是世間萬物是因緣而生的,沒有根本不變的法則。
53、人間的和諧,常是因為語言有了毛病,造成人我之間的矛盾。
54、勿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55、如果在十七歲,我會選擇動蕩一生。現在,我選擇安靜地老去。有一個懂的人,陪著我,不嫌我老,不嫌我羅嗦。他用秋天一樣的聲音讀著我的文章,那樣的洞天曉白,早就超越了所有。愛情和懂得相比,到底是膚淺的。
56、佛曰: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57、佛曰: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58、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
59、今世,能征服卑劣的、難克制的愛欲的人,種種憂苦脫落,如蓮葉上的水珠落。
60、善相者,涅槃惑滅,得本稱性。——道生《大涅槃經集解》
61、在家之人多諸煩惱,父母妻子恩愛所系,常思財色貪求無厭,得己守護多諸憂慮,流轉六趣違離佛法。
62、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63、如果總是用失衡的思維看待……羨慕,仰視那些不屬于自己的好事物。你將獲得的是,永無休止的煩惱和憂愁。如果放寬心態,你就萬事從容。
64、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65、悲心的特質是促使他人解除痛苦。它的作用是不忍心他人痛苦。它所顯露出來的是仁慈與憐憫。
66、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解釋:一切含有靈性的眾生,從無始直到現在,都被無明所遮蔽,因此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認自己是物體。
67、失于本心,為物所轉,故于是中,觀大觀小。解釋:因失去真心,便為外境之物象所轉移,所以就在萬物中,見大見小,乃至一切。
68、與愚同住苦,如與敵同居。與智者同住,樂如親族。賢者智者多聞者,持戒虔誠與圣者,從斯善人賢慧游,猶如月從于星道。
69、長大后,認識的每個人,都有那么一點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