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采的語錄70句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常常會遇到需要使用語錄的情形吧,語錄一般用于正式文體,是指一個人的說話記錄。什么樣的語錄才具有借鑒意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林文采的語錄70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于自身后天的努力,80%取決于他的父親。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你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看法,關系到人格的形成。——林文采
2、應對孩子的偏差行為:一、忽略;二、鼓勵強化正向行為。——林文采
3、當你吼出"我都跟你說了多少次了!"的時候,你最需知道的,不是你的孩子偏執不愿改,而是你的方法有錯誤。重復舊的方法只會得出舊的結果,現在開始,嘗試糾正你的教育方法。——林文采
4、以個人感受,我們這代人和父母之間頗多情感需要處理,真的很難以"接納"二字簡單概括。關于對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抱怨,記得林文采老師說過,方法只有兩個,第一、接受老人的方式。第二、你自己來帶。——林文采
5、現代企業管理人與人之間的防備與不信任造成人們心靈枯竭,出現許多負面情緒。管理者可組織"心理滋養"的活動,建立親和感,給員工贊美、認同、肯定,接納他人。畢竟全世界都要"心理滋養"。——林文采
6、一個人先要學會做應該的事情,即承擔責任,然后才能做感興趣的事情。——林文采
7、養孩子是不辛苦的,如果很辛苦,那就說明養錯了,擁有一段好的親子關系,孩子是很滋養你的人生的。——林文采
8、對孩子來說,"溫和而堅持"的媽媽是合適的,溫和指的是態度,堅持指的是要讓孩子明白規則的界限,明白他要為自己負責任。——林文采
9、我是有限的。我的精力有限;我的時間有限;我的能力有限,所以有些事情我能做到,有的我做不到,那么我們拒絕別人時,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那么別人拒絕我,我也能理解他是有限的,而不是因為我不夠好而被拒絕。——林文采
10、對孩子真正的鼓勵:鼓勵最重要的一點是不隱含強求繼續良好的表現,例如稱贊孩子做得好,但不說希望以后做得更好和加油,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壓力,單純的鼓勵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林文采
11、在悲傷中看到溫暖,在挫敗中看到希望,在羞愧中看到尊嚴!——林文采
12、有種愛就是為了更好的離別,那就是:母愛!——林文采《薩提亞》
13、育兒是——爹的精神娘的膽!0—3歲,媽媽的無微照顧能提供給孩子一輩子足夠的安全感;4—6歲,爸爸的贊美鼓勵能給孩子的自我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林文采
14、原生家庭的父母關系,會影響以下三點:一。影響我們的親密關系(配偶關系及親子關系)。二。影響我們的安全感。三。影響我們的責任感(過度責任或沒有責任)。每個學員都畫了原生家庭構造圖:年齡、職業、四個形容詞、關系線。——林文采
15、不要讓孩子變得過于嬌嫩,不要因為家里其他人怎樣對小孩,你就不高興,家里人跟他溝通的方式,將來在外面都會碰到,家庭就是一個真實的小社會,所以不如早點在家里學習一下。——林文采
16、修了自己才能教好孩子,做人做事做管理都是一個道理,修好自己。——林文采
17、如果一個人能把自己修煉得很好,那么他自然而然就會成為一位好父母。——林文采
18、家長的模范作用主要在三個方面:如何處理情緒,如何和他人交往,對待事情的態度。——林文采
19、父母不要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讓孩子覺得丟臉。檢驗孩子心理健康的最好年齡是13—[xx]歲。——林文采
20、遺棄,是孩子對大的傷害。遺棄,孩子會認為自己一點價值都沒有。沒有自我價值感的人,也不會認為其他生命有價值,這個思想病毒會遺害孩子一生。——林文采
21、我不想做他做的那些事,但我的憤怒無處可去。林文采老師說情緒是能量,可以用來做些事情,那我要用我的憤怒做點什么呢?——林文采
22、做一個心理治療師,和學做一個人是完全一樣的。——薩提亞林文采
23、6—7歲時,孩子需要學習、認知、模范,需要一個能夠學習的人。如果孩子的心理營養缺失,他就會一直處于尋找的狀態,讓人家去肯定他,讓人家去稱贊他。他不能在他那個年齡發揮一個人的很好的生命力。——林文采
24、生命力為何消失?因為我們失敗過、痛苦過。是心理營養(如被尊重、肯定、接納等)未能得到滿足,所有心理營養的背后是愛。如何得到心理營養的滋養?從關系中得到!朋友關系、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心理咨詢師等。薩提亞治療就是用生命滋養生命,用生命改變生命的學問。——林文采
25、夢會呈現出來,是因為超過了夢所能承載的量,我們才會記住。而當夢呈現出來時,代表我們內心有很多情緒沒有處理。一般一個晚上最少5個夢。——林文采
26、父母在任何時候都是盡他們所能去做。不愛孩子,只有一種情況發生:只有建立起友情的關系!媽媽過的都不像人的生活。媽媽不可能給你她沒有的東西。所以我們要自己做決定:自己要不要來學習愛人,要不要學習開始一段全新的生活。——林文采《薩提亞模式》課程
27、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你覺得不舒服,而又不敢表達,那就是你的自我價值不足。要做到身心合一的表達自己先要提升自我價值。——林文采《薩提亞》課堂
28、父母在任何時候都是盡他們所能去做。不愛孩子,只有一種情況發生:媽媽連愛自己都不會!媽媽過的都不像人的生活。媽媽不可能給你她沒有的東西。所以我們要自己做決定:自己要不要來學習愛人,要不要學習開始一段全新的生活。——林文采《薩提亞模式》課程
29、在孩子性別認同這方面只有父親或者是其他男性重要他人可以做到。——林文采
30、父母沒能給我們的,我們做自己的好父母,允許自己有時做得不好;經常嘉許自己做得好的,對自己寬容,也就有能力對別人寬容。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有能力做孩子的好父母。——林文采薩提亞
31、當別人夸獎你時,要欣慰的接受,即使你不一定覺得有,當你去接納它時,久而久之它就成為你身上擁有的特質。——林文采薩提亞婚姻
32、婚姻關系必須處理的三大差異:原生家庭差異、天生氣質差異和性別差異。原生家庭差異帶來很多生活習慣的差異和價值觀的差異,例如,如何用錢、用時間、如何表達愛、如何處理沖突等。有時我們習以為常的方式對于對方來講非常艱難,理解這些差異的客觀存在。——林文采
33、我們因為相同而聯結,我們因為不同而成長。——林文采
34、我相信你,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你都可以去學習!當你需要我的時候,我在這里。不過要由你來決定,你是否需要我的"支持"!我不會主動插手來"支持"你。我深信你將會有你自己的成就!我"也相信你會允許"你自己犯些錯,因為從錯誤中可以學習更多!——林文采
35、薩提亞模式的信念之一,也是她最重要的信念之一,就是"改變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內在的改變也是有可能的"。——林文采
36、關于感受:感受是生來就有的,是為了讓我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歡什么,討厭什么,我是誰!做我喜歡的,不做我討厭的,這樣我們就不會恨自己。——林文采
37、大部分人傾向于選擇對他而言是熟悉而非舒適、正確的應對,尤其在壓力之下。——林文采
38、一個家庭里最能夠給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兩大條件:一是家庭中夫妻和諧;二是媽媽情緒的穩定性,而后者更為重要。——林文采
39、一個女人,要小心和一個被溺愛的男性結婚,你做的所有"好"他認為都是應該的。母親創造了兒子的口味,她更了解兒子的口味,妻子永遠追不上他母親。而且你要時時刻刻肯定這男人(否則他沒有能量面對),時時刻刻為他收拾殘局。——林文采
40、有些人停下來不敢玩!其內在的腳本是:小時候他們玩,父母就會生氣。"我不做小孩,我不要讓父母不開心"這樣的人是沒有童年的,一個沒有童年的母親,是不習慣孩子玩耍的,當看到孩子玩時,她會很不舒服、不習慣,很焦慮。――薩提亞課程
41、心理治療,需要把重點放在健康及正向積極的部分,而非病理負面的部份。——林文采
42、孩子都是沒有錯的,有錯的話就是父母的錯。確實看到太多的父母因為愛孩子最后變成了害孩子,太多的父母覺得自己是個教育專家,可悲!——林文采
43、有安全感的人就是,在別人傾訴時,不打斷,不否定,不批評,不說教,不分析,你只需要靜靜的,感愛對方的感受,偶然點點頭,點頭不代表你肯定對方的想法,只是說明你在認真的聽。因為,他需要只是傾訴,而不是,你教他應該怎樣做!——林文采
44、不要撿別人的情緒垃圾,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一一林文采
45、"孩子并沒有叛逆期,只是之前與父母的溝通不好而已",父母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多聽他們講話,"這樣才是一種健康的溝通方式"。——林文采
46、每個人的期待都是屬于自己的,別人如果愿意完成你的期待,要心存感恩,如果沒有的話,那只是自然。——林文采
47、有位媽媽的問題是,孩子總是反復問媽媽是否愛她。媽媽每次都回答:"我愛你,你這么乖,這么懂事,又愛學習,我怎么會不愛你呢?"孩子還是反復的問。林老師說:"你只要說‘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就行了。"——林文采
48、如果一個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呢,就是你有沒有辦法對自己溫和而又堅持。也就是說當你失敗了,有挫折感了,你是怎么對待自己的。你會不會對自己非常嚴厲?會不會不能原諒自己?如果是的話,那么當你成為父母后,你的孩子犯錯時你也會這樣對他。——林文采
49、現代企業管理人與人之間的防備與不信任造成人們心靈枯竭,出現許多負面情緒。管理者可組織"心理滋養"的活動,建立親和感,給員工贊美、認同、肯定,接納他人。畢竟全世界都要"心理滋養"。——林文采
50、養孩子是不辛苦的,如果很辛苦,那就說明養錯了,擁有一段好的親子關系,孩子是很滋養你的人生的。——林文采
51、我是有限的。我的精力有限;我的時間有限;我的能力有限,所以有些事情我能做到,有的我做不到,那么我們拒絕別人時,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那么別人拒絕我,我也能理解他是有限的,而不是因為我不夠好而被拒絕。——林文采
52、每個人的期待都是屬于自己的,別人如果愿意完成你的期待,要心存感恩,如果沒有的話,那只是自然。——林文采博士
53、負面情緒是一種能量,它促使人們去改變,去學習,從而推動成長。但有一些情況,如負面情緒表現過度、出現偏差行為等,需要我們警惕。孩子的情緒問題,根源在家庭,它藏在爸爸、媽媽、孩子組成的三角關系中。——林文采
54、有種愛就是為了更好的離別,那就是:母愛!——林文采《薩提亞》
55、孩子獨自玩的時候有一個習慣,他們玩著玩著就會跑到媽媽身邊呆一會,然后又跑去玩了。這是孩子與生俱來對母親的依賴感,他們在母親的身邊待著是為了獲取能量,然而終有一天,孩子必須面臨與父母分離的境地。舍得讓孩子安心地在天空飛翔,并且懂得如何讓孩子理解分離感的父母,才是聰明的父母。——林文采
56、0—3個月的寶寶,媽媽除了生理上給予寶寶母乳的滋養之外,心理上只要無條件地接納你的寶寶,把它視為你生命中的至重,就給了它足夠的安全感。這點幾乎每個媽媽都可以滿足,剛生完寶寶的媽媽自然會分泌一種荷爾蒙,讓你有足夠的情感欣賞那個折磨你的身體,皮膚皺巴巴的家伙。——林文采
57、反省是一種美德,能夠減輕焦慮痛苦,但反省要有限度,過于痛苦沮喪就有內在深層的問題,人有很多的能力,但絕不是無限的,要接受自己是有限的,也接受別人是有限的,才能活在當下,接受當下就是最好的。——林文采
58、防衛的方法之一是攻擊,其二是否認。如果對方一直處在防衛的狀態,雙方關系久之就會出現問題。內在的憤怒一直壓抑在心底,不表露出來,久之就會成為抑郁癥。——林文采
59、不要讓孩子變得過于嬌嫩,不要因為家里其他人怎樣對小孩,你就不高興,家里人跟他溝通的方式,將來在外面都會碰到,家庭就是一個真實的小社會,所以不如早點在家里學習一下。——林文采
60、每個孩子本身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林文采
61、孩子無所謂什么叛逆期,只要精神營養缺乏了,任何時候都可能叛逆。——林文采
62、孩子是養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林文采
63、我不想做他做的那些事,但我的憤怒無處可去。林文采老師說情緒是能量,可以用來做些事情,那我要用我的憤怒做點什么呢?——林文采
64、6—7歲時,孩子需要學習、認知、模范,需要一個能夠學習的人。如果孩子的心理營養缺失,他就會一直處于尋找的狀態,讓人家去肯定他,讓人家去稱贊他。他不能在他那個年齡發揮一個人的很好的生命力。——林文采
65、做安全的父母主要要做到兩點:1.保持良好的夫妻關系父母的關系不好,他就感覺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脅,擔心自己被遺棄。未來這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2.穩定的情緒。孩子的緊張不安很多時候是對父母情緒的反應,所以如果父母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又如何要求孩子去管理好他們的情緒。——林文采
66、父親對孩子的贊美,肯定,認同,不管是對兒子還是女兒,它的份量是特別重的,如果父親愿意這么認真孩子說:孩子我很喜歡你,我非常高興你是我的孩子。那這句話,孩子會記得一生,并且開心一輩子。——林文采
67、孩子希望父親對孩子說:我相信你能照顧自己,如果你有需要,我就在這里,但由你來決定是否需要我的幫助,我也允許你做錯,我相信你能從錯誤中學習。——林文采博士薩提亞親子關系課程
68、沒有安全感的媽媽,會有焦慮,擔心推遲孩子和媽媽分離的時間,孩子就不能獨立成為負責任的人。——林文采
69、父母沒能給我們的,我們做自己的好父母,允許自己有時做得不好;經常嘉許自己做得好的,對自己寬容,也就有能力對別人寬容。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有能力做孩子的好父母。——林文采薩提亞
70、"討好型"、"指責型"是最常見的兩種姿態。而指責型的人通常會找一個討好型的人做伴侶,相反,討好型的人也傾向于選擇指責型的。——林文采博士
【林文采的語錄】相關文章:
(經典)林文采的語錄10-04
林文采的語錄09-18
林文采的語錄(集錦8篇)09-18
2023年林文采的語錄35句08-08
林文采的語錄錦集45句08-01
林夕的語錄09-18
林夕的語錄集合10-02
羅伯特林格的語錄09-18
林睿君的經典語錄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