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熱門】2023年禪意的語錄合集68句
人生如夢,歲月無情。每個人的流年都有屬于自己的光,它永遠會在你的背后默默的照亮著你,讓你溫暖,看著你一步一步的成長。不管再多少個黑夜淚流滿面,那只是讓你學會堅強。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禪意的語錄68句,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這世間人來人往,你是誰,我是誰,都不是陌生物種,低頭不見抬頭見,和幾分,讓幾步,此心何妨寬幾尺。心寬,心空,浮云何處留,既然活一場,就活它個青山明月萬古長空。
2、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剎那芳華,紅顏彈指老。人生如夢,醒時萬事空。人活著就是為了解決困難,這才是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苦難來襲時,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真正放下之后會發現:幸福,如此簡單——從生下來到死去,這中間的過程,就叫幸福。
3、人生在世,多一份對待生命的釋然,常保持一個悠然的心境。凡事皆用平常心去面對,做人無須勉強,讓一切隨性而來,盡興而去,淡定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4、要活得舒心,活得快樂,活得瀟灑,就要學會知足,學會隨遇而安。快樂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快樂,美好的生命應該充滿期待驚喜和感激。很多時候,我們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無前的決心和魄力。不要在事情開始的時候畏首畏尾,不要在事情進行的時候瞻前顧后,唯有如此,一切才皆有可能。
5、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我們生活在人世間,就要學一種豁達,學一種灑脫,學一種開心,看人間花開,賞天高云淡。
6、生活里我們要檢查自己那些逃避的念頭和拖延的理由,這個世界怎么樣,它和我們的心地是不是溫和有關系,和我們的心態是否友好有關系,這天下事就像牙齒咬舌頭,一切都在協調中存在。
7、這內心過盡千帆仍然如此起伏跌宕。每個夏天細節不同,每朵花開的樣子都不一樣。而遇見的人終會遇見。離散的人終會離散。不復相見的人死生不復相見。有情有義之人一生纏綿。
8、佛將他的覺悟、成就、及造詣,完全歸功于人的努力與才智。
9、只有勇者才能在這個聯盟里生存下去。
10、問:"佛性與煩惱俱不俱?"答:"俱雖然俱,生滅有來去,佛性無來去,以佛性常故,由如虛空。以是無來去故,三世無有不生滅法。"——《荷澤神會禪師語錄》
11、大咸大淡,較之不成不淡當然滋味難受,但也別有滋味。沒有大咸大 淡,你怎知不咸不淡的美妙?滿足總是由對比得到的。這就是生活的滋味, 或咸或淡,只是在成與淡中品味到不同的幸福卻是不易的,非有豐厚的人生 積淀是做不到的,就讓我們在平凡的日子里品嘗生活的咸與淡。
12、我干自己的小事去啦,大事就留給那些干大事的人好了。
13、我們一生中的幸福與快樂,都源于他人的愛心、關懷和奉獻。我們要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育,感恩朋友的陪伴,感恩大地、房屋、公路、橋梁、公園、流水、一塵一土、一草一木帶給我們的幸福與快樂。我們要時刻心存感激之情與回報之心。感恩回報的最佳方法,就是保護環境和關愛生命。
14、佛教四攝將愛語列為其中之一,足見愛語在弘法度眾和修行中的重要 作用。愛語不僅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還有利于結好人緣,便于攝化眾 生。古德云:"眾生自無始以來,口業過惡,積如山海。"因此,千萬不要 忽略自己脫口而出的任何一句話,不要逞口舌之快,因口具有傳播及造惡 的力量,其影響所及實不容輕忽。
15、真正的財富是滿足。少欲知足的人,往往是無虞匱乏的富人。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于是窮人。追求簡單生活的人常有充實的心境,他們只追求生活的必需品,而不為虛榮心貪求無度。他們知道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他們內心簡約,因而快樂富足。
16、[佛說]:百態之世存百態之人,人即有百態,世也便需百態,又何分苦海于岸,出世入世。人之生來,歷百難而成,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即需要百年而樹,便需歷百態而成百態,喜則喜矣,悲則悲矣,痛則痛矣,樂則樂矣,一味無欲便樹不了人,便失去了人的本氣。
17、事不要做絕,話不能說滿。做事留些余地,說話適可而止, 不是照顧對方,而是照顧自己。月落日升,山重水復,河東河西,滄 海桑田,風水總是輪流轉,人生何處不碰面?昨日的高官大賈,明天 的白丁窮戶;他年的破落柴扉,今朝的瓊樓玉宇。
18、自由的呼吸,和暢的吐納,如微風拂過鳥鳴,如翅膀剪過天 空。愿你的肉身和早晨一樣康泰,愿你的心靈和早晨一樣健朗。活著 是一門藝術,身體是她的舞臺;人生是一門學問,心靈是她的承載。
19、弘法,固然能利益眾生,也會傷害眾生。利益的是真有心求解脫、了生死的人,傷害的是名聞利養、眾生知見。
20、對"工作認真"是正確的,對"是非認真"則是錯誤的。
21、以財物惠施,獲八功德,云何為八?一者隨時惠施,非為非時;二者鮮潔惠施非為穢濁;三者手自斟酌,不使他人;四者誓愿惠施,無僑恣心;五者解脫惠施,不望其報;六者惠施求滅,不求生天;七者施求良田,不施荒地;八者持此功德,施惠眾生,不自為己。
22、若人得財,貪惜不施,當知即是未來世中貧窮種子。《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23、施人與善,廣種福田。施人與惡,報應連連。都是自己種下的,當然,也是自己收獲的。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如果你對人冷淡,別人也會回以冷漠;如果你經常批評別人,你也會接收到許多的批評;如果你總是擺一張臭臉,沒錯,別人也不會給你好臉色。所有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
24、人們往往無法逾越欲望這條鴻溝,甚至會因為過強的欲望而毀滅了自己。人心難滿,欲無止境,人們就這樣在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這也正是人性的最大缺憾。
25、法喜是天下最大的喜,是人心靈最大的享受。
26、至簡至淡是一種大辯若訥的成熟,是一種超脫無我的禪心,它不是簡單的無為無欲,更不是甘于平庸,不思進取,它是對物欲事理的一種適度取舍。面對紅塵喧囂,面對繁華誘惑,用一份平靜與從容來面對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在人生旅途上,少一份圓滑世故,便多一份清純典雅;少一份對功名利祿的執著,便多一份坦然自在。
27、行善的果報是幸福和快樂,作惡的果報是憂慮和痛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果報是不可以用來相互交換的。
28、"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武侯如是說。靜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是大胸襟,也是大覺悟,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
29、忍辱的真正意義是憐憫仇人,而不是麻木無奈地忍受。精進的真正意義是法喜充滿,而不是固執地修行。禪定的真正意義是保持覺醒,而不是閉著眼睛什么都不想。智慧的真正意義是樹立正知正見,而不是落入偏見。
30、在戒律中,大都不可這樣,不可那樣;我們今天需要的是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以我們應該認為八正道才是戒律,六度萬行才是戒律,四攝法門才是戒律,饒益有情才是戒律。
31、佛日:"放下對一切事物的觀念、成見和想法。如此一 來,法自然會顯現。"人生路上不可能沒有挫折和失敗,吃 虧上當亦在所難免。我們不要對此耿耿于懷,進而埋怨和憎 恨。坦然面對一切,用寬仁和退讓的心接納所有不幸和災 禍,厄運很快就會煙消云散。
32、詩韻銘錄茶,喝的是一種心境,品的是一種情調。在沉沉浮浮中,選擇了清淡與超然,一種簡單而優雅的生活態度。擎一盞清茶,任幽香沖去浮塵,沉淀了思緒、心情,悠靜才可長遠。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茶以清心,茶以雅志,茶以助禪。
33、所有人置身于魚缸里,每個人對環境的破壞都會害人害己。
34、生死不可怕,怕的是對世事看不開,對己放不下。
35、入股市如人賭場,十賭九輸,進賬的只有莊家。今日股價飛漲, 明日股價暴跌,看穿了就是一場戲,入戲越深,越被當猴耍。世上沒有 不勞而獲的事,人間哪有免費的午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 吃微生物,微生物來自大魚的腐尸,股市的食物鏈也大抵如是吧?
36、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最痛苦的是病痛,所以拔苦從拔除痛苦開始。
37、業障重的人,發心較難;一旦發心,往生更容易。比如山頂重石,一旦推動,直奔谷底。故說念佛往生為五濁惡世眾生之難信法、易行道。
38、舍離大悲而觀無生,是為魔業。
39、低調做人雖然看似平淡,但它其實是一種高深的處世謀略。一個人應 該保持低調做人,只有這樣才可以使你保持一顆平凡的心,才不至于被外 界的事物所左右,才能夠保持冷靜,才能夠務實,這也是一個人成就大事 最起碼的前提。
40、沒有缺憾,生活往往會變得單調乏味。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完美的本身就意味著缺憾,最輝煌的生命之旅也需要陰影陪襯。我們的生活劇本不可能完美,但是可以完整。當你感到缺憾,就意味著你體驗到了人生五味,擁有了完整的生活體驗。
41、墨守成規的人,恐怕一輩子也打不開通向成功的大門。因為在命運的關鍵時刻,往往是沒有現成的鑰匙的。何況,萬事萬物都在不停地變化,只有頭腦靈活,才能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說,人最需要的不是鑰匙,而是一塊砸碎阻礙思維的石頭!
42、清茶淡香,既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世間的情愛也是如此。
43、克己則安,放縱則危。
44、世間萬事心已懶,唯有念佛樂無窮。
45、不執著我,不分別法,便能調伏其心,若能調伏其心,便能徹明諸法緣起,洞悉緣起法性空無。
46、平靜來自內心,勿向外求。花開有聲,風過無痕。坐亦禪,行亦禪,緣起即滅,緣生已空。不要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自然的規律,開心輕松,過好一生。
47、恒愚法師:所有的路,無論主動或被動,都是人選擇的。某段時期的人生,只有一種味道,內心再苦,你都只能面對這種味道里,要么麻木沉淪,要么振作自救。也許有人會說,我真的沒有選擇,其實路有千萬條,任何時候都不是只有一條道。該扛起時,別推卸責任,別輕易把抱怨養成習慣。
48、很多佛友問念佛去西方,西方到底在哪里呢,是不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這里說的西方,不在東南西北,而在心底。不必疑惑,只管念去,了了分明,當下即是。
49、煩惱是因執著而起,若你認清它的本性,煩惱即是菩提。放下了,失去的永遠是痛苦;放不下,留住的只有煩惱而已。
50、聞思修無疑是最可靠的通往幸福的大道,誰有聞思修誰就會擁有真正的快樂。
51、如果你是正確的,不要過多地爭辯,把對方逼得太緊,也就斷了自己的退路;如果你是優秀的,不要肆意地賣弄,別人會因此而遠離你;如果你是痛苦的,不要逢人就傾訴,誰都會有自己的煩惱;如果你是寂寞的,那就在孤獨中慢慢沉淀自己,人生本就植根于寂寞的土壤里,豁達一些,道路慢慢就會無限寬廣了。
52、成就一件善的事情需要多緣多力,需要各方面的緣和力量。
53、一切都會過去,我們要有接受一切事物的勇氣。
54、佛說,他緊握的拳中,并沒有隱藏著東西。換言之,他一向沒有什么"袖中秘笈"。
55、佛曰: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56、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簾。
57、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
58、本意天良是每一小我最公正的審訊官,你騙得了他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身的本意天良。
59、一小我假使不能從內心去原諒他人,對于語錄。那他就永遠不會問心無愧。
60、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他人的大恩。
61、世間為何多苦惱?只因不識自我。
62、如果讓心隨自己的欲望擺布,我們便會意志狂亂而無法自我掌握??心控制得當,能夠自我主宰就能夠得到安詳快樂啊。
63、如果我們真能看清苦的形成和苦的消失,那么我們便不會再受制于苦,而達到沒有苦的生與苦的消失的境界。
64、此非安穩依,此非最上依,如是皈依者,不離一切苦。若人皈依佛,皈依法及僧,由于正智慧,得見四圣諦。
65、全被人誹者,或全被人贊者,非曾有當有,現在亦無有。若人朝朝自反省,行無瑕疵并賢明,智慧戒行兼具者,彼為智人所稱贊。
66、不要輕易和人發生爭執,當有人和你爭執時,你就讓他贏,因為你并沒有損失什么。所謂的贏,他能贏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謂的輸,你又輸到什么?失去什么呢?爭來爭去只會傷了彼此的和氣,還會平添無謂的煩惱。謹慎的沉默就是智慧的回避,以平常心應對無常的人生。
67、因為沒有修行,我們來到了今天,如果我們還不修行,
68、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無非道場。 當下無心,便是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