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經(jīng)典語錄
賈寶玉形象帶有曹雪芹自傳的色彩,但其本質(zhì)上屬于藝術(shù)虛構(gòu),是作者有意識塑造的集意淫、補天濟世、正邪兩賦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學史上極具創(chuàng)新性。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賈寶玉的經(jīng)典語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賈寶玉的經(jīng)典語錄
1、忽然林黛玉問道:“寶玉,你為什么病了?”寶玉笑到:“我為林姑娘病了!
2、他們說《紅樓夢》中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這三大主角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可是我每次看到的只有林妹妹和寶哥哥的愛情。
4、雖然,命運的輪使得二人錯開了彼此,雖然過往有許多的不快,當然,其間也有諸多小幸福。
5、只愿,有一個輪回,不再只是為了報恩。不再有緣無份。不再如此坎坷。
6、而寶釵只是一個,怎么說呢?不是個太令人討厭的人。
7、只是一個可憐的第三者,一個活在命運掌控在他人手里的被命運捉弄的人。
8、看到林黛玉的賈寶玉心底一動,心說這妹妹我曾見過的……看到林黛玉的薛蟠心說,蘿莉有三好,聲嬌體柔好推倒。
9、曾經(jīng)你傲岸倔強濁世沉浮,現(xiàn)在你淡然如水惜字如金;曾經(jīng)你哭笑不得癡癡傻傻,現(xiàn)在你心生眷戀神秘莫測;曾經(jīng)你是富貴閑人賈寶玉,現(xiàn)在你是不老容顏張起靈。
10、賈寶玉初見林黛玉是說了一句話:“這個妹妹我曾見過! 這種體驗叫做海馬效應。由于記憶碎片的組合排列的讓你錯以為是某人,只是相似罷了。
11、春夢隨云散,飛花逐流水。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第五回:賈寶玉神游太虛鏡!罢诤紒y想,聽見山后有人作歌。”
12、中國人舊時夫妻惟新婚時感知恩愛,又是至大難分離時乃知恩愛,而平時則歲長月久,都似不著一個情字。寶玉與晴雯便是像這樣,乃至像外人,人是對自己會像是外人的。其實比起黛玉,寶玉與晴雯才真是已然的夫妻的呢。寶玉是晴雯病重時與知其死了時,才知恩愛的。
13、人生若沒有了悲劇,反而會變得索然無味,舉個例子,假如荊軻真的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的嫁了賈寶玉,結(jié)局雖好點。但也不過鬧了個平凡收場,否則又怎會有今天的文學作品?又怎會讓千載年后的人類所嘆息遺憾與贊賞觀止呢?
14、我以為身本風飄絮,命似水浮萍,可是難逃情感牽絆。
15、我以為夢中常低泣,醒時悵何去,可是朝暮盡揮灑處。
16、我以為時時常寂寂,筆筆融淚滴,可是夜夜笙簫苦笑。
17、我以為已負舊嫣語,怎待新別離,可是幾經(jīng)夢醒回憶。
18、我以為斷弦嘆難續(xù),殘詩中停筆,可是曲終成詩成篇。
19、我以為多愁似寶玉,胭脂許淚滴,可是似愁不似淚流。
賈寶玉的人物形象
賈寶玉是個半現(xiàn)實半意象化的人物。賈寶玉的性格特征就是警幻仙姑所說的:“天分中生成一端癡情。”他的“癡情”,不僅表現(xiàn)在對林黛玉的鐘情,還表現(xiàn)在他對一切少女美麗與聰慧的贊賞,對她們不幸命運的`深切同情。在大觀園里,寶玉對女兒們關(guān)懷備至。如第三十回他看到齡官畫薔,就想到她“心里不知怎么煎熬呢?模樣這么單薄,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過來”。忽然一陣雨來,他首先想到的是提醒齡官避雨而忘了自己也站在雨中,身上淋濕了都不陣地。他對遭受欺凌的女兒更為體貼,一有機會便以自己的一腔柔情去撫慰那些受傷的心。如第四十四回,寫平兒受到賈璉和鳳姐的打罵,躲到怡紅院來。寶玉喜出望外,盡心服侍,精心為平兒梳妝打扮。平兒走后,他又感嘆不已:忽又思及賈璉惟知以淫樂悅己,并不知作養(yǎng)脂粉。又思平兒并無父母兄弟姐妹,獨自一人,供應恝璉夫婦二人。賈璉之俗,鳳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兒還遭荼毒,想來此人薄命,比黛玉猶甚。想到此間,便又傷感起來,不覺灑然淚下。
賈寶玉的叛逆性格以“似傻如狂”、“行為乖張”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班駠鞑豢山狻钡寞傇、呆話,帶著點孩子氣的可笑的行為,包含著對封建社會視為神圣的“文死諫,武死戰(zhàn)”這類封建道德原則的蔑視,對仕途經(jīng)濟的人生道路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的反抗,在瘋傻的言行中把神圣視為無稽,把幸?醋魍纯。作品著力描寫了他性格發(fā)展成長的歷史。他生活在罪惡腐*的貴族環(huán)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著一些貴族公子的惡劣習氣和腐朽觀念,這些壞的東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傾向并存著。但隨著生活中他所見聞的重大事件給予的刺激和教育,隨著他在卷入現(xiàn)實矛盾時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擊,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惡劣的東西就慢慢減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漸漸堅定了,成熟了。例如書中所說,寶玉特別討厭四書五經(jīng)和八股文章,可是全家人都竭力勸他、逼他去讀經(jīng)寫文、謀取功名,后來就連林黛玉也在當時環(huán)境影響下勸說寶玉念四書寫八股,但是寶玉聽了雖也“覺得不甚入小,但隨著眾多親眷家人的再三勸導,隨著封建時代歷史潮流的不斷影響,尤其是抄家后家業(yè)破敗的境況下,這也就促使寶玉聽從了寶釵要他用功讀書“以博得一務,聊以安慰母親遭抄家的那顆破碎的心,因而他就參加了考試,果真中舉名列第七。但他赴考中舉之目的并非為了想當官,只是僅僅為了使抄家后的賈府門庭再度生輝,以使母親得到安慰。而后,就在他中舉之日,便立即棄官出家、離塵為僧,這卻又實踐了他那厭惡仕途、與封建統(tǒng)治決裂的決心 ,寶玉的這一結(jié)局,符合其從來厭惡官場、厭惡仕途,始終不為封建統(tǒng)治者效勞的那種叛逆者的個性。
賈寶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動。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惡、美丑的劃分。他憎惡和蔑視世俗男性,親近和尊重處于被壓迫地位的女性。他說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與此相連,他憎惡自己出身的家庭,愛慕和親近那些與他品性相近、氣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賤的人物。這實質(zhì)上就是對于自己出身的貴族階級的否定。同時,他極力抗拒封建主義為他安排的傳統(tǒng)的生活道路。對于封建禮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盡力逃避參加士大夫的交游和應酬;對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祿、封妻蔭子,十分厭惡,全然否定。他只企求過隨心所欲、聽其自然,亦即在大觀園女兒國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拔掖藭r若果有造化,趁著你們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去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托生為人,這就是我死的得時了。”賈寶玉受時代的局限,找不到現(xiàn)實生活的出路,他要擺脫貴族社會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貴族階級。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劇性的嚴重矛盾。他的理想無疑是對封建主義生活的否定,卻又十分朦朧,帶著濃厚的傷感主義和虛無主義。
賈寶玉否定封建主義社會秩序,但思想上并沒有達到否定君權(quán)和族權(quán)亦即封建主義統(tǒng)治權(quán)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發(fā)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傾向著被壓迫者并且支持他們;他堅持著與林黛玉的愛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實這一切,都是憑借封建勢力給予他的特權(quán)而產(chǎn)生的,他還不可能否定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他所深惡痛絕的,正是他所仰賴的;他所反對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無法與封建主義統(tǒng)治徹底決裂,又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民主主義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虛無縹緲的超現(xiàn)實世界中去。賈寶玉是《紅樓夢》中一個典型的悲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