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概述糖類的種類和作用。
2.舉例說出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3.說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糖類的種類和作用。
(2)說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2.教學難點
(1)多糖的種類。
(2)說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三、教學方法
以講述法為主。
四、教學時間
1.5課時。
五、教學過程
特別說明:前面0.5課時和核酸的知識合并為一節課,本節課從二糖開始。
復習鞏固及新課導入:
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質。如何理解的?集體回答
主要的意思:糖類的作用主要是葡萄糖來體現的。所以,一般糖類必須轉化為葡萄糖才能被細胞吸收利用。單糖都是還原糖,都可以用斐林試劑檢驗。我們回憶一下還原糖的鑒定知識。新制氫氧化銅被還原糖還原為氧化亞銅,形成磚紅色沉淀。二糖是不是還原糖?又是如何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我們現在來學習。
4.二糖(板書)
水解后成為兩個單糖的糖類(板書)。分子式是C12H22O11,結合CH2O和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有什么特點?缺少一個水分子。也可以理解兩個單糖脫去一個水分子形成的。二糖必須水解成單糖才能被細胞吸收和利用。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麥芽糖的'水解,還有沒有印象?
麥芽糖、乳糖和蔗糖,前者是還原糖,后者不是(板書)。
(這個內容做到心中有數。糖類的分子中含有游離醛基或酮基的單糖和含有游離醛基的二糖都具有還原性,是還原糖。解釋:單糖分醛糖和酮糖,醛糖本身就有還原性,但酮糖中的酮基可以在稀堿溶液中發生酮式-烯醇式互變,使得酮基不斷地變成醛基異構成醛基,因而具有還原性。但二糖中的酮基無法發生此類變化,所以無還原性。)
5.多糖(板書)
多糖的分子式(C6H110O5)n。水解后形成多個單糖的糖類(板書)。
(1)淀粉:植物細胞的儲能物質(板書)。淀粉必須水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細胞吸收利用。也說明葡萄糖是淀粉的單體。
(2)糖原: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板書)主要分布在肝臟和肌肉中。
(3)纖維素:植物纖維和細胞壁的成分(板書)。在人體腸道中能夠促進胃腸的蠕動。
觀察圖2-12幾種多糖的分子組成示意圖。結構不同,它們的化學性質也不相同。
上述三種多糖的單體都是葡萄糖,但不是還原糖。
P31旁欄思考:回答問題。
(二)細胞中的脂質
1.元素組成及特點:C、H、O,有的含有P、N。一般的H:O﹥2(板書)。是一類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機溶劑的物
思考與討論
作用:
(1)1g糖原氧化分解釋放出約17kJ的能量,而1g脂肪可以放出39kJ的能量。當生命活動需要時可以分解利用,在機體內存在時所占的體積相當于同等質量糖類的四分之一。所以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
(2)絕熱體。
(3)緩沖和減壓。
3.磷脂:
構成細胞膜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在后面第4章第2節還要進一步學習)。
4.固醇:
(1)膽固醇: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與生活的聯系:
(2)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以及生殖細胞的形成。
(3)維生素D: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維生素A、E、K也是。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它們的基本組成單位稱為單體。每一個單體都是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
六、課后練習:
P33
七、課后記:
備課札記:本節課關鍵是時間的控制。也想用PPT來上課,但教材的內容太簡單。
今天看來沒有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缺乏活力。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學設計2
一、細胞中的糖類——主要的能源物質
1.化學組成:均由C、H、O三種元素組成;多數糖類的化學組成符合Cm(H2O)n
2.概念:
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主要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
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
多糖:是由多個單糖通過脫水縮合形成的糖。
多糖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葡萄糖。肝糖原、淀粉等徹底水解的產物是葡萄糖。
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2.分類、分布及主要功能
分類
常見種類及化學式
分布
主要功能
單糖
五碳糖
核糖(C5H10O5)、脫氧核糖(C5H10O4)
動植物
核酸的組成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C6H12O6)
主要能源物質
果糖(C6H12O6)
植物
可轉化為葡萄糖
半乳糖(C6H12O6)
動物
二糖
蔗糖(C12H22O11):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脫水縮合而成。
植物
水解形成單糖后被利用
麥芽糖(C12H22O11):2分子葡萄糖脫水縮合而成。
乳糖(C12H22O11):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脫水縮合而成。
動物
多糖
淀粉[Cm(H2O)n]:由多個葡萄糖脫水縮合形成
植物
植物儲能物質
纖維素[Cm(H2O)n]:由多個葡萄糖脫水縮合形成
細胞壁成分
肝糖原和肌糖原[Cm(H2O)n]:由多個葡萄糖脫水縮合形成。
動物
儲能物質
二、細胞中的脂質
1.化學組成:主要是C、H、O,有的還含N、P;
2.溶解性:通常都不溶于水,溶于脂溶性有機溶劑,如丙酮、氯仿、乙醚等。
3.分類、分布及功能:
功能分類
化學本質分類
元素
分布及功能
儲藏脂類
脂肪
C、H、O
主要分布在動物的皮下、胸腹膜、大網膜及內臟周圍;主要功能:儲藏能量,緩沖壓力,減少摩擦,保溫作用。
結構脂類
磷脂
C、H、O,有的含有N和P
主要分布在人和動物的腦、卵細胞、肝臟以及大豆種子;主要功能是細胞膜、細胞器膜和細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調節脂類
固醇
膽固醇
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份,使細胞膜在低溫條件下仍保持一定的流動性。
性激素
由動物的性腺產生,可促進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激發和維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動物的性周期。
維生素D
促進動物腸道對鈣磷的吸收,調節鈣磷代謝。
三、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1.單體構成:單體均為碳原子構成的基本骨架連接而成。
2.形成的基本方式:脫水縮合。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能一:糖類的種類和作用。
知能二:舉例說出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知能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舉例、多媒體演示、教材中的插圖,分析比較三類多糖的異同,學會分析比較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同生物界在物質組成上的統一性。
(2)參與小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是比較容易的一節。主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怎樣深刻記住相關的內容。
三、教學設想
通過學生活動“討論已知的糖類、脂質及其與人類的關系”,實例展示,讓學生探討、教師引導歸納:糖類共分為三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脂質共分為三類,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
在制定分組討論方案時,對于現實生活中所遇見的糖類和脂質種類舉例,可讓學生展開廣泛的探討。訓練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小組根據舉出來的事例,找出事件的原因,通過:討論→歸納→得出結果。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糖類的種類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教學難點:多糖的種類及其結構、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五、教學方法
列表比較:利用分類比較,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實例分析:讓學生認識到教材知識源于生活實際;
媒體展示:通過媒體展示,提高課堂容量、拓寬學生知識面。
六、課前準備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從相關網站收集相關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制作課件;指導學生回顧初中相關知識,在前幾節內容的基礎上,對養分的類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理解不同食物供給養分的不同點。
七、教學過程
教學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設置問題情景,激趣導入:
創設情景一:同學們是否有不吃早餐或早餐沒吃飽的經歷,如果有在上午第四節課時會有何感受。
創設情景二:多媒體展示家庭一般的食譜,討論這些食物含有的能量一樣嗎。
那些食物能盡快補充能量呢。
思考討論
踴躍發言:很餓,頭暈,沒感覺……
1.切身體會現實情況,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人人爭做課堂的主人。初步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團隊合作意識。
細胞中的糖類
通過與同學們一起解答上面的問題,得出結論: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糖類的概念:關于碳水化合物名稱的起源,可舉例說明;哪些糖類不是“碳水化合物”,舉例說明概念的發展。
了解糖類的分類依據,把握糖類的'分類、分布及功能:
單糖:不能再分的糖。常見單糖(主要類型:五碳糖——核糖和脫氧核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并利用多媒體展示它們的分子式)及分布、功能(著重強調葡萄糖是細胞活動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質、五碳糖構成核酸)。
二糖:水解時能夠形成兩分子單糖的糖。媒體展示“圖2—11??幾種二糖的組成示意圖”,指導學生分析,通過分析讓學生了解幾種主要的二糖及它們的組成和水解產物。
多糖:水解時可形成3個及3個以上單糖的糖。
主要是淀粉、糖原、纖維素等多糖的分布(存在生物及部分)和作用。
指導學生完成糖類的分類、分布及功能一覽表(見板書設計)。
預習思考:
1.糖類都甜嗎。
甜的物質都是糖嗎。
2.日常生活中都接觸到哪些糖。
如何分類。
3.結合教材,試列舉糖的主要類型、分布與功能。
1.通過談話、討論、學生發表是否贊成的意見,形成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初步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團隊合作意識。
細胞中的脂質
創設情景三:
人如果攝食太多的糖會怎么樣呢?
發胖其實是人的脂肪過多.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那么脂肪又有何作用呢。
多媒體展示問題:
1.組成脂質的化學元素主要是什么。
2.常見的脂質有哪些。它們各有何作用。
3.在人和動物體內,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
4.在日常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含脂肪較高的植物有哪些。脂肪主要在這些植物的什么器官。學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對照屏幕展示問題逐一解決(教師適當給予提示)。
?同時指出脂肪是脂質的一種.閱讀書本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1.脂肪與脂質的關系
2.脂質的分類、分布、溶解性及功能
結合學生討論,指導學生完成:脂質的分類、分布、組成元素、溶解性及功能一覽表(見板書設計)。
總結:脂肪不等于脂質,脂肪只是脂質的一種,依據脂質的功能可分為儲存脂類、結構脂類和功能脂類,依據化學本質可分為脂肪、磷脂和固醇類。
學生回答
發胖…
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對脂肪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同學閱讀
討論
1.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完全放開課堂,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習完全由被動變成主動。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進一步鞏固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肪幾類有機物有那些共有特點。
這些小單位以什么相連。形成形式是怎樣的。(都含C、H、O元素,都由小單位連接而成;每一個單體都是以若干個碳原子的連接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大分子形成的基本方式都是脫水縮合。)
2.如何理解“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和“沒有碳,就沒有生命”兩句話。
(有機物是生物的基本元素,碳是構成有機物的基本元素,同是,碳原子的結構也是其作為有機物基本元素的基礎。)
結合碳原子的結構,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
1.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2.復習與鞏固已學知識,同時為下一知識點做鋪墊.
小結
主要從組成、分類(分類依據)、分布、功能幾方面進行。
屏顯:劉翔110米跨欄圖片。
結束語:生命在于運動。
1.識記并在頭腦中構建知識體系.
2.欣賞圖片,產生共鳴。熱愛運動,熱愛生命。
練習
介紹本節的主要題型及解答的基本方法。
課后練習
八、板書(或媒體展示)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設計05-28
《三衢道中》教學設計11-01
《酸的和甜的》教學設計04-17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07-28
《獅子和兔子》教學設計06-22
《矛和盾》教學設計06-17
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05-27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05-28
《集市和超市》教學設計06-08
駱駝和羊教學設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