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設計(必備)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人物動態和表情特征,學會精細觀察事物的方法,用捏塑的方法表現故事里的人物。
過程與方法:欣賞雕塑作品《草原小姐妹》,結合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動態、表情特征和概括、簡潔、夸張的表現手法,用捏塑的方法表現一個具有故事情節并且動態和特征準確的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雕塑的魅力,了解雕塑作品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并提升動手能力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人物動態和表情特征,以及捏塑的表現手法。
難點:創作一個能反映故事中人物特征的作品。
三、教學過程
(一)趣味情境導入
聯系生活,提出問題:大家在進入校園后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什么呢?(少先隊員向國旗敬禮的雕塑作品)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雕塑作品讓我們的校園更加獨特,其實每一個雕塑作品的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你們想不想來了解一下雕塑背后的秘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吧!引出課題《故事里的人》。
(二)作品圖像識讀
1.雕塑的內容
展示作品《草原小姐妹》,提出問題:這個作品雕刻了誰的形象?它描繪了一個什么故事情節?跟大家講一講。(一對小姐妹;她們與暴風雪頑強抗爭的瞬間)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蒙古族少女龍梅與玉榮是一對小姐妹,為了不使生產隊遭受損失,她們冒著刺骨的風雪,一路保護著受驚嚇的.羊群,直至暈倒在雪地里。由于她們的英勇事跡,被譽為“草原小姐妹”。每個雕塑作品的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我們要用心去體會。
2.雕塑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繼續觀察作品,小組討論并思考問題:
①聯系故事情節,觀察作品中作者是如何表現草原小姐妹人物形象的?(人物的運動感強烈,外輪廓簡潔生動,表情堅毅、勇敢)
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通過什么樣的表現手法體現出來?(概括、簡潔、夸張)
③人物的身體、四肢、關節應該怎樣支撐與加固?(泥水粘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作者就是根據這樣一個故事以潔白的石材和獨特的方式將草原小姐妹與暴風雪搏斗時的英雄人物形象定格在這瞬間。其實,我們不止可以用石材雕刻故事里的人,也可以用捏塑的形式進行創作,要注意人物肢體組合時要用適量的泥水進行粘合。
(三)技法表現探究
教師示范《西游記》中孫悟空的捏塑方法及步驟:
1.概括塑造出孫悟空的頭、胸、四肢和圍裙;
2.把每個局部拼接起來,塑造出孫悟空的動作;
3.深入塑造,安插金箍棒。
(四)美術創意實踐
1.布置活動練習:查找所表現人物的相關資料,用捏塑的方法表現故事里的人物。
2.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捏塑作品中的人物動態、表情特征和捏塑手法等。
(五)多元展示評價
設置“民間手藝人”的情境,請學生將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并從作品中人物動態、表情特征和捏塑手法等多方面評價作業。
(《李逵》采用捏塑的手法進行創作,人物形象簡潔概括,表情呆萌,滿臉的絡腮胡,手拿大刀,讓人直接想到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李逵)
(六)小結升華作業
1.總結雕塑的特征以及捏塑表現的方法。
2.升華情感:今天我們學習的泥塑也是中國民間美術傳統文化之一,我們要好好學習并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這節課,我們也明白了少年強,則國強。從草原小姐妹這個故事中我們也看到了新一代青少年的責任心,我們要學習她們的優秀品質,做一個志堅意強的人。
3.課后以小組為單位為這些捏塑作品編排一個話劇。
四、板書設計
美術教學設計2
課題:
電腦美術
課時:
1課時
課堂類型:
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掌握畫圖程序上菜單的功能及畫圖工具的使用。
2、指導學生運用畫圖程序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繪畫、復制、粘貼和翻轉。
美術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掌握運用復制和粘貼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運用翻轉的功能進行花邊圖案的設計與制作。利用矩形、橢圓形、線形等工具進行花邊圖案的創作設計。
教具學具:
電腦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有秩序地進入電腦室,并穩定好學生情緒準備上課。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過程
(1)師通過電腦屏幕引導學生鞏固認識畫圖程序窗口。
(2)師打開有關花邊的電腦美術優秀作品讓學生欣賞
學生思考:這些圖案有什么特點?是運用了菜單欄中的哪項功能制作出來的?
(3)復習排列與重復的知識內容。
2、發展過程:
(1)分析與講解
(2)欣賞與思考:
(3)師通過電腦屏幕向學生展示一幅花邊圖案,并提問:這組花邊圖案還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嗎?
(4)請學生看書說說翻轉后形成新的`單獨圖案是如何繼續制作花邊圖案的?
(5)學生歸納步驟:
打開畫圖程序。(開始—程序—附件—畫圖)。打開工具箱的各種工具畫出一個形象后上色,并打開編輯進行復制、粘貼、翻轉、變化和排列。
三、布置作業:
讓學生利用復制、粘貼、變化和翻轉制作一副獨特、有趣的花邊圖案。鼓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作和繪制。
美術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確地畫出不同形態的老虎。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民間玩具老虎,臨照玩具畫出老虎形體,并通過動手實踐發揮想象力繪畫制作紙質小老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善于動腦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臨照民間玩具老虎描畫老虎形體。
難點:畫出老虎的不同動態。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資料、布老虎玩具。
學生:軟紙、水彩筆、剪刀、膠水、圖畫紙、色卡紙、訂書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朗讀:小小老虎真威武,大大眼睛圓又鼓,不吃不喝不會跑,原來是只布老虎。
2、展示老虎玩具。
同學們,看,這是什么?你們見過這樣的玩具嗎?你們覺得它可愛嗎?
3、請同學上臺來仔細觀賞這只布老虎,并向同學們介紹你喜歡它哪里?它有什么特點?學生上臺介紹解說,師從旁協助補充。
二、回歸教材。
請同學們現在欣賞書本第七頁的各種“老虎”,有誰來說一說布老虎和真老虎的不同之處?
同學們喜歡老虎嗎?讓我們來動動手,親自設計制作一只可愛的'“紙老虎”!
四、學生實踐。
1、先在紙上描畫老虎的外形,可參照老虎的圖片,也可以臨照老虎玩具來繪畫。
2、將紙張重疊剪制外形。
3、用彩色的紙片或者畫筆裝飾美化“老虎”。
4、把兩張紙訂合或縫合。
5、在兩張紙內塞入棉花或者軟紙,填充后封口。
6、漂亮又可愛的紙老虎就做好了!
五、作品展評。
師選取優秀有特點的作品上臺展示,請制作同學介紹作品。
六、課后延伸。
老虎是我國的保護動物,也是“百獸之王”,同學們課后繼續收集了解更多的關于老虎的知識吧!
美術教學設計4
活動目標
(一)指導幼兒初步學會安排主題畫面。
(二)體驗作品及創作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油畫棒、白紙、備用紙、教師示范用A3紙;小豬頭飾一只。
活動過程
歌曲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畫一種動物,這種動物藏在一首歌里,我們一起先來聽一聽,猜猜有哪個小動物藏在歌里。
(歌詞:小豬吃得飽飽,閉著眼睛睡覺,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搖搖,呼嚕嚕嚕嚕嚕,嚕嚕嚕嚕,小尾巴在搖。)
(幼兒答對后,教師出示小豬頭飾)哪個小朋友能邊唱邊表演這首歌呢?
師幼示范繪畫
(示范畫一)
[師]這首歌里的小豬正在做什么事情呢?(睡覺)老師來給大家畫一只正在睡覺的小豬,小豬的耳朵、嘴巴和腳看上去像什么圖形呢?(耳朵大大的;嘴巴是三角形的;腳是橢圓形的。)睡著時的小豬是怎樣的呢?(眼睛閉著;身體趴著;有的小豬頭朝這邊,有的小豬頭朝那邊。)最后圍上柵欄,小豬就有家了。
(示范畫二)
[師]除了睡覺,小豬還會做些什么事情呢?(走路、散步)現在老師來畫畫正在散步的小豬。
[師](教師邊畫邊引導幼兒說說小豬身體的各種特征。)小朋友們想想看,小豬會在哪里散步呢?(在鵝卵石路上)鵝卵石怎么畫呀?哪個小朋友來試試看?(幼兒一作畫)
[師]小豬散步的時候天氣如何?(有太陽)畫紙上還有很多空白的地方,你們覺得太陽應該畫在什么位置比較好?誰來試試看?(幼兒二作畫)
[師]這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咳,你好!”小豬回頭一看:“哎呀,原來是好朋友也來散步了。”你們說說,小豬的`好朋友可以畫在什么位置才合適呢?(師根據幼兒回答示范作畫。)
小結:畫面上有兩只小豬,它們的個子都差不多,既不特別大,也不那么小,它們沒有站在畫紙的最上面或者最下面,也沒有躲在畫紙的哪一個角落里,畫紙上空白的地方也不多,整個畫面看上去感覺就比較舒服。
[師](啟發幼兒討論)如果小豬在草地上散步,畫面上還可以畫些什么?(小草、花朵)小朋友們還可以想想看,小豬和好朋友之間還可能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你能把它們畫出來嗎?(幼兒互相交流)
幼兒作畫
活動延伸:布置幼兒繪畫作品的展示活動。
美術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觀察感興趣的生物的外形、結構特征、模仿他們的樣子設計出有趣的建筑;
2、通過觀察、比較感受建筑物的美,在學習中體驗發現和創造的樂趣;
3、培養有喜歡大自然的情感,有創造性學習的愿望。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由生物的外形特點聯想和設計奇妙的建筑。
教學難點:
如何設計出奇妙的建筑,讓生物的特點與建筑的特點巧妙地結合。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將準備好的玉米棒、貝殼或仙人球實物帶入課堂,然后開始組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課堂用語:老師現在要拿一些很棒的東西給大家看:“這是什么東西?”你們可別小看這些東西哦,知道嗎?世界上有些非常著名的建筑還是模仿他們的樣子設計出來的.呢!
2、拿一種實物出來提問,了解模仿它的原因(從實物的外形、結構特征和色彩去分析)。
提問:你知道為什么要模仿它的樣子設計嗎?
學生:因為它的形狀是圓的,表面長著很多刺,外形既特別又有趣。
問:那么有趣設計,你們覺得奇妙嗎?
好!那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學習“奇妙的建筑”,好嗎?
幻燈出示課題
(板書:奇妙的建筑)
二、探討與想像
1、剛才我們了解到有些建筑是模仿一些生物、植物或者是動物的樣子來設計的,那在我們學習設計建筑前先來觀看一些圖片,進一步了解建筑。
2、幻燈演示圖片:
(1)提問:看了這建筑讓你聯想到什么東西?好像是模仿什么東西的樣子來設計的呢?你覺得它哪里最奇妙,最獨特?
(2)除了剛才看到的這些奇妙的建筑,在生活和我們的周圍里,你還見過哪些奇妙的、讓你難忘的建筑嗎?
(3)同桌討論
小結:從剛才看到的建筑、你們有沒有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呢?是什么呢?
回答:他們的外觀、結構都很獨特,很奇妙。
(4)通過上面的探討,我們了解到這么美觀、奇妙的建筑物都是設計師設計出來的,你們想不想也來當一名設計師?
提問:誰來說說你準備設計一組怎么樣的奇妙建筑?
三、引導設計
我們如何來設計一組奇妙的建筑呢?
想一想:
模仿什么東西把奇妙的建筑設計出來呢?
步驟:
1、構思(模仿什么東西來設計?)
2、起稿(畫出建筑的形狀)
3、上顏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4、調整畫面
四、同桌討論后作畫。
五、評一評,比一比
1、作品展示:畫好的作品拿上展板展示。
2、自我評價:作者發言,你設計了什么樣的建筑物?是怎樣想出來的呢?
3、他人評價:你最喜歡誰的作品?為什么?(可以從建筑的奇妙、結構、特點和色彩去評價)
小學美術全冊優秀教學設計教學目的:
1、讓學生掌握吹塑紙版畫的制作過程。
2、讓學生體會顏色的和諧之美,并創造出一些很有趣味的繪畫內容。
教學重點:
吹塑紙版畫的制作過程
教學難點:
制版和上色
教具:
水粉顏料,水粉紙,吹塑紙,畫筆,小鐵夾,一些大小粗細不一的鉛筆或硬筆,以及圓珠筆,靜物。
學具:
水粉顏料,水粉紙,吹塑紙,畫筆,小鐵夾,鉛筆或硬筆,以及圓珠筆。
教學過程:
一、出示吹塑紙,讓同學猜猜這是什么材料?
板書:吹塑紙版畫
二、簡介版畫:
版畫是刻刀或其它工具在平面板材上作畫,它不同于一般繪畫,刻制一塊版畫即可印出多幅同樣的作品,版畫主要分黑白兩色和彩色的。
三、引入吹塑紙版畫的印制方法:
(一)水粉顏料印制的,稱水粉印吹塑紙版畫(板)
(二)用油墨印制的,稱油墨印吹塑紙版畫(板)
四、吹塑紙版畫需要經過三個過程才能完成:
(一)自畫(二)自刻(三)自印(板)
五、畫前提示:
不論是油墨印還是水粉印都應選用細膩單層塑料紙板為好,新買的吹塑紙有一層油性物質,而粉印版畫是水性顏料,往版子上涂色時會因為油水分離而產生水珠現象,因此有必要在制版前對吹塑紙板表面進行一番處理,可用毛巾蘸洗衣粉擦拭整個吹塑紙板表面,擦拭后再涂色時,顏色就會附上。
六、講解吹塑紙版畫
1、它是利用吹塑紙這種材料,用圓珠筆、5B鉛筆或自制粗細不同的硬筆,竹筆在上面用近似篆刻中陰刻的方法,直接刻畫出所需要表現的內容。
2、學生動手制版、自畫、自刻,以擺好的靜物為例,3人為一組制作,兩個人制版,另一個人在水粉紙上涂底色(一般以黑色為好)。
教師作巡回指導,刻外輪廓紙選用較粗的筆刻,稍微刻重一點。
3、印制過程:
A、固定一端。
B、涂上顏色,顏色不要涂得太多,注意留出輪廓線,顏色要濃要稠。
C、涂好一部分顏色后將畫紙蓋回版上,在相應的部位用手掌壓掃,如印的效果不理想,可以重印。
(注:1、涂色可以一次用沾有一種顏色的筆,將所有的部分一一涂好;2、粉印除平涂外,也可采用又疊印的方法,產生一種特殊的肌理效果。)
學生動手涂色。
七:簡介油墨印吹塑紙版畫
八、教師總結:
吹塑紙版畫的最大特點是取材容易,工具簡單,制作方便,費用低廉,效果獨特,可以拓印多幅原作。
今天這堂課就學到這里,同學們,祝愿你們用你們手中的畫筆描出你們心中的美好藍圖。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美術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為本節課將要設計的“旅游節”定一個主題。
2、根據主題,完成一組能夠反應當地風貌的“旅游節”宣傳資料。
3、增進對當地風土人情的認識,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收集信息,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2、培養學生設計制作和創新的能力。
教具準備:
1、學生:調查天津的旅游資源,收集相關的圖片、照片、地圖和有關的文字資料,準備紙、筆、剪刀等。
2、老師:收集各地旅游節海報、宣傳手冊、旅游地圖等參考資料。
教學過程:
一、觀察欣賞 激趣導入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十四課《旅游節》,請同學們打開書。
教師板書:14、旅游節
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都去過哪些地方呢? 在那里都看了什么,玩了什么?
生:看到山、水……還有漂亮的工藝品。
(如果學生沒提到工藝品,就提醒一下:每個旅游景點都會有自己特色的東西,比如土特產啦或者各種工藝品等,你們有看到么?) (設計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你們剛才提到的山、水、文物古跡等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旅游資源。如果按照屬性分的話:可以把它們分成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兩種。同學們請看書,找一找什么算自然資源,哪些又是人文資源呢?
生:山、水、森林、湖泊等這些自然風光,叫做自然資源;而那些文化古跡、民族風情、工藝品等被稱為人文資源。
教師板書: 自然資源
人文資源
二、動手操作 巡視指導
提問:同學們,我們的家鄉天津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是個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誰能舉例說出我們這里都有哪些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呢?
(知識樹:盤山、長城、八仙山、獨樂寺、白塔寺……)
師:近幾年來,天津的旅游業發展很快,很多景點都進行了擴建
例如薊縣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山區和翠屏湖的周圍,老百姓建起了很多農家院,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旅游觀光、還有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
師:有幾位外國朋友想到咱們天津來玩一玩。他們聽說我們五年級的同學不但很熟悉天津的各個景點,而且還樂于助人,所以想請我們做他們的導游,詳細的介紹下天津景區的情況。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生:愿意。
師:可是有些朋友雖然知道咱們天津,但是對這個地方不了解,怎樣才能讓他們知道呢?
生:打廣告、做宣傳。
師:現在宣傳的手段很多,比如電視廣告、網絡宣傳、張貼海報、散發宣傳單等。我這里有一張宣傳手冊,大家來看一下。
師:下面同學們請看書,書上也有幾個設計好的宣傳手冊和海報,我們來看看他們的設計思路。
和學生交流書上范圖,指出它們做的好在哪里,都用了哪些方法進行裝飾。
師:如果讓你們做,能不能做的比他們更好?
生:能。
三、動手操作 巡視指導
師:現在你們就利用手里的資料,為剛才介紹的景點做個宣傳海報。畫面上不但可以添畫具有景區代表性的建筑,比如天津電視塔,盤山的掛月峰,白塔寺的白塔,還可以寫上一些有關的傳說故事。
提示:有圖片的可以直接把圖片粘貼上去,沒有圖片的景點再用筆畫。
四、作品展示 點評小結學生展示作品,教師講評。
五、總結 拓展
師: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制作宣傳海報,課下你們還可以用廢舊材料或者樹根、石頭等做些小工藝品,送給你外地的親戚朋友,為天津做下宣傳,為我們的家鄉做點貢獻。同學們把桌子上的東西收拾一下,有用的留起來,沒用的放到垃圾箱里去。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美術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不同的色彩搭配在視覺傳達中所起的感情影響,加深對色彩在美術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
2、通過對比欣賞、體驗探究、小組討論,體驗感受不同風格繪畫作品中色彩所傳達的情感和內在含義。
3、提高對不同風格藝術形式的學習興趣,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感性到理性去認識色彩,并運用不同色彩搭配傳達信息、傳遞情感和表達思想。
難點:理解并體會色彩語言如何對人們心理及情感的影響,了解不同風格流派對色彩感染力的詮釋。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提出問題:如果用一個顏色來表現你的同桌,你會選擇哪種色彩?為什么?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每一個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性格或者情感,這是因為色彩是訴諸視覺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語言,而繪畫恰是能體現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的載體。我們一起走進《色彩的感染力》一課,了解不同風格流派對色彩感染力的詮釋。
(二)邂逅色彩
展示兩幅食物的對比圖,說一說哪一幅更誘人?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俗話說我們在判斷一道美味的食物時講究“色、香、味”俱全,可見色彩的重要性,好的色彩搭配、和諧的視覺效果可以帶給人們愉悅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展示《千里江山圖》《干草垛》兩件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并談談這兩幅作品給你什么感受?哪一幅更具有色彩的感染力?
教師總結:《千里江山圖》色彩明快;《干草垛》色彩和諧。
(三)感受色彩
1、展示《千里江山圖》《出水芙蓉圖》《玉蘭黃鸝》三件中國畫作品與《干草垛》《土地》《烏鴉群飛的麥田》三件油畫作品。學生欣賞并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選取喜歡的一組作品欣賞并思考問題:這三件作品分別用了哪些顏色?有什么樣的色彩關系?色彩傳達了什么感受?學生交流探討并回答。
教師總結:
——《千里江山圖》赭石、大青綠;對比強烈;勻凈明麗,富于裝飾性。
——《出水芙蓉》粉色(曙紅+鈦白)、綠色(花青+藤黃)、赭色;強烈對比中更顯和諧;柔麗、潤澤
——《玉蘭黃鸝》石青、鈦白、赭石;色彩對比強烈;典雅華貴。
——《草垛》赭色、黃色、綠色;色彩和諧;光彩奪目,色與光交相輝映。
——《土地》紅色、橘色、黃色;色彩飽滿、響亮,視覺沖擊力強。
——《烏鴉群飛的麥田》黃色、藍色、綠色、橘色;色彩對比鮮明明亮;給人
一種熾烈熱愛的感受。
2、繼續追問:這幾幅哪一幅的色彩感染力最強?你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思想情感?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
——《烏鴉群飛的麥田》燃燒著畫家激情的火焰,傾注著內心激蕩的情感。
——《千里江山圖》壯麗秀美的山水,仿佛將人帶入了一個超乎物象之外的精神世界。
——《土地》沖擊力強,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情感。(四)總結領悟
總結:中外的美術作品都通過色彩來傳達情感,而相對于中國畫的含蓄,在19世紀像梵高這樣的印象主義的畫家著力于光色關系與色彩變化規律的探索。20世紀以后,隨著現代藝術思潮的.出現,許多畫家開始嘗試以強烈、自由而主觀的色彩來造型和表現,這種色彩被稱為“表現性色彩”。
(五)比較鑒賞
展示《靜物》《無題》等作品,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作品從色彩的表現與感染力方面進行分析。
——《靜物》野獸派畫家馬蒂斯追求一種簡潔明快的色彩效果,暖色調為主,明確地表達出了一種溫暖、柔和、安適的氣氛與情調。
——《無題》畫中的色彩隨著縱橫交錯、不同力度的筆觸恣意揮灑,沒有明晰的界限和秩序,是抽象表現主義的杰作。
(六)小結作業
小結:總結重點知識。
作業:課后多關注生活中的色彩,了解創作的作品與生活的聯系,并且嘗試運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
五、板書設計
略
美術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了解染紙藝術,初步掌握染紙的特點。
2、掌握不同的折紙方法及染紙方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3、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對染紙藝術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請所有的同學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導入
小魔術:
師:同學們喜歡看魔術嗎?下面老師為你們表演一個魔術!
(魔術過程:教師展示宣紙,折疊——浸染——展示染紙作品。)
師:神奇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神奇的畫筆第三課美麗的染紙。
三、學習新知
1、了解紙性
師: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看,這是普通白紙,滴上水,怎么樣?
師:再來看看在宣紙上有什么不同效果。
師:看來宣紙具有很強的吸水性能。所以我們要使用它來進行染紙。
師:還有哪些紙也可以用來染紙?
生:(餐巾紙、毛邊紙等吸水較強的紙。)
2、展示范作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作品,想不想看看!(出示作品)
師:看來,想染出美麗的作品應該用什么方法呢?
3、研討制作過程
師:先請回憶一下,剛才染紙時老師先做的什么?再做什么的?
生:……
師:先折后染。
教師板書——折、染
四、研討折法:
(1)、介紹“米字折”
師:老師剛才是先對折,再斜折,展開就像“米”字,我們稱之為“米字折”。
(2)、折紙競賽:還有哪些不同的折法?
師:噓!別說,下面我們要求來一個折紙比賽。
師:好,請坐好,聽比賽規則:請用紙將你想到的折紙方法折出來。比一比,看誰折得又快!又好!(注意邊要對齊)
師:不要打開。(為后面的'染紙作準備。)
教師簡單講解,并同時出示板書: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輻射折等。
師:折法很重要,折法不同,決定了染紙的效果。
五、研討染法
浸染法:剛才老師是將紙直接浸入顏料染色,這種方法稱之為浸染法。
滴染法:將彩色墨水滴在折好的紙上,并將紙進行擠和捏。
點染法:用毛筆點的方法。
師:一點、一滴就行了嗎?如何染透?
小結:染時筆里要蘸滿色和水,可以將紙進行擠和捏,正反染,中間張開加染等。其實幾種染法可以結合使用,瞧,剛才這張作品(太空)顏色太淡,我們還可以加染,這樣就豐富,更美麗。
六、研討色彩
師:我們再來看看色彩,這一張作品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由一種顏色染成的!
師:我們稱為單色染紙。單色染紙美嗎?談談自己的感受。
單色染紙:質樸明快,單色染紙樸素簡潔,清新明快。
師:再看看這一部分的作品,色彩怎樣?誰來用優美的語言贊美一下!
彩色染紙:五彩斑斕、色色具全、五彩繽紛等等。
師:你們有沒有注意有的地方還是空白,這是為什么呀?
這么多的作品,你最喜歡哪幅作品呀!
說說你的想法!
引導:染色位置、色塊大小、色彩搭配,色彩深淺。
七、染紙作品展
1、染紙作品真是太美了!那么今天我們自己也來舉辦一個染紙作品展,好不好?請同學們嘗試用各種折法、染法多染幾張,最后每個同學選一張自己最漂亮的作品來參加我們的展覽。
2、作品展示
3、作品評價
(1)、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美在哪里?
(2)、你認為哪些作品還需改進?怎么改進?
八、課堂延伸
師:同學們的作品真是太美了,
那么,這些美麗的染紙有什么用途呢?
瞧!(這衣服)這些書簽、窗花也是用染紙做成的。
這些作品漂亮不漂亮呢?同學們的染紙太漂亮了,課后也用染紙設計幾幅窗花吧!
美術教學設計9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春天的季節特征,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
2、能通過自己的經驗,利用講講,撕撕,畫畫,貼貼等動手操作,發揮想象進行畫面添加。
二、活動準備:
1、長卷畫紙兩幅,油畫棒人手一份,蠟光紙,皺紋紙,鉛畫紙,水彩筆,棕色印尼紙若干。
2、剪刀,膠水,毛筆
3、課前布置好活動場地。
4、音樂《杜鵑圓舞曲》,律動《春天在哪里》
三、活動過程:
1、進場活動
幼兒隨音樂《春天在哪里》進場,由此引出主題。
2、與幼兒交流討論,通過講講,演演引出活動
(1)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剛剛是聽的什么歌曲啊?《春天在哪里》哦,那你們最近有沒有關于春天的什么新發現啊?通過情感經驗引導幼兒往春天主題上靠。
(2)師:我們身上的衣服減少了,和煦的春風吹在我們身上好舒服啊,它吹的大地暖融融,吹的小草穿新衣。吹的花兒咧開嘴。
(3)師:小朋友們春風是怎么吹的呀!(用聲音及身體動作幅度表示春風)
教師放音樂鼓勵幼兒自由大膽表現(杜鵑圓舞曲)
3、根據自己的意愿繪畫春風
(1)請幼兒分組把春風畫在紙上,教師用言語提示幼兒,看看哪組的、風刮的最好,要求幼兒動作柔和。
重點:有畫到外面的方法,盡量把紙畫滿。
(2)油水分離
師:現在小朋友能看到自己畫的春風嗎?老師現在就給你們變魔術,把春風變出來!教師用水粉進行油水分離示范。
(3)幼兒操作油水分離
教師巡回指導要求幼兒把畫紙涂滿,能夠不碰到自己的衣服。
4、畫面添加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春風吹過的`地方還會有些什么呢?
(教師引導幼兒利用提前準備的材料進行想象創作)
提示語:
1、春天會有哪些花呢?
2、春天里的人們都在干什么呢?
教師利用提示語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創意繪畫進行剪貼,裝飾畫面。
5、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四、活動延伸
通過小朋友今天的創作,春天的景色更加美麗了,就讓我們把畫展示出來,表達我們對春天的祝福吧!
美術教學設計10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各種幾何圖形進行組合繪畫。
2、在畫圖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3、通過畫組合圖形,激發學習興趣并獲得美的感受。
活動準備:
大、小不一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半圓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并了解各種圖形特征。
提問:
1、黑板上有哪些圖形?
2、圓形像什么?長方形像什么?
3、在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物品是圓形、橢圓形、長方形還是其他形狀?
4、想一想圓形(長方形、三角形等)組合在一起可以變成什么?(幼兒自由想象、教師示范組合繪畫的基本方法)
5、我們如何將這些圖形畫下來呢?(找一個起點,用左手按住圖形、右手拿記號筆順著圖形的'邊畫下來。)
二、欣賞并觀察圖形組合畫。
1、這幅畫得是什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2、第二幅畫得是什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3、第三幅畫得是什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三、啟發幼兒想象。
師:他們畫的漂亮嗎?那你想用哪些圖形組合成什么呢?請想一想并用圖形擺一擺,然后跟小朋友們說一說。(幼兒自由組合擺放)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計劃用哪些圖形組合成什么物體。
四、幼兒作畫。
幼兒作畫、教師個別輔導。
美術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魚的外部特征,嘗試運用彩墨,用線勾或用色畫的方法表現魚的色彩與形態。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賞析魚的攝影圖片和作品,利用中國畫設色方法表現出形象生動、色彩艷麗的魚的形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中國彩墨畫的獨特之美,激發熱愛我國傳統民族藝術、保護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魚的結構特征、動態變化和色彩,學習彩墨畫魚的方法,從中感受彩墨學習的樂趣。
難點:墨與色的變化、畫面的構圖以及大膽用色。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激趣導入
設置海洋館的情境,舉辦以“海底世界的魚”為主題的畫展。提出問題:同學們幫老師想一想,我可以畫什么樣的`魚?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回答問題:金魚、小丑魚等,從而導入課題《用彩墨畫魚》。
環節二:描述分析
1.播放視頻《海底總動員》片段,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看到了什么樣的魚?都有什么特點?魚的外形有什么特征?游水姿態是怎樣的?它們都是由幾部分構成的?
學生對比觀察并分析:大海里生活著五顏六色的魚,它們身上有很多不同的花紋如:網狀的、點點的、彩條的;魚的外形也不同有三角形的、橢圓的、還有外形像葉子一樣的。教師總結:魚的游水姿態,有的是平游,有的是卷曲游。魚的外形、色彩、花紋不同。結構有魚頭、魚身、魚鰭(尾鰭、胸鰭、腹鰭、背鰭)。
2.出示《五彩魚藻紋盤》作品,并提問:為什么人們愛畫魚?總結:“魚”與“余”諧音,人們喜歡用魚的圖案來表達“年年有余”等美好愿望。
3.教師請學生分組討論:如何用筆及墨、色表現魚的花紋,把魚畫得好看?師生共同總結:用線勾(勾勒法)、用色畫(沒骨法)來進行繪畫。
環節三:示范講解
教師示范用線勾(勾勒法)和用色畫(沒骨法)的方法及步驟。用墨勾畫魚的外輪廓和身上花紋,待墨半干后上色。用彩墨直接畫魚頭、魚身。然后用白色勾畫魚身上的花紋。最后落款,完成作品。在繪畫過程中,注意事項:染色后對水分多的時候用廢宣紙吸干,墨色半干的情況用清水、淡色或重色點染、裝飾花紋這兩種情況的處理。
學生觀察、記憶、學習彩墨魚的表現方法。
環節四:實踐展評
1.布置活動練習:選用喜歡的彩墨技法,表現一幅奇妙的海底世界。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重點指導筆墨的使用和畫面的位置經營。
2.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小結評價。將學生作品展示在講臺上,形成一整幅五彩斑斕的海底世界,并附自己創作說明,相互評價作業,教師針對學生作業,本著鼓勵、引導的原則給予相應的總結評價,指明作品亮點,并指出不足。
環節五:小結作業
1.總結重點知識,并升華情感,引導學生思考并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
2.課后請學生繼續為作品添加一些細節,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分享。
四、板書設計
美術教學設計12
[智育目標]:
通過多種繪畫形式表現物體前后關系,運用物體“近大遠小”的規律
[素質發展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找出物體“近大遠小”的規律
[教學難點]:
用繪畫形式表現物體“近大遠小”的規律
教學準備
教學圖片、影像資料或課件
繪畫工具、剪刀、漿糊、彩色紙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游戲表演:捉“尾巴”(甲、乙同學是怎樣跑的?)
2.導語:同學們,可別小瞧了前前后后,這其中還有不少的奧妙呢,來,讓我們一起去發現,好嗎?
(板書課題)
二、觀察·發現
1.欣賞來自生活的圖片
2.欣賞繪畫形式的圖片
3.觀察圖片中的景物是怎樣排列的?是不是前前后后的?前面的物體與后面的物體看起來有什么區別?
4.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前后排列的物體,有一個“近大遠小”的規律。
5.請說說看你以前有沒有見到過“近大遠小”的現象?
三、探索·體驗
1.討論:你以前的繪畫是怎樣表現前后關系的`?現在你準備如何表現?
2.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繪畫主題、形式以及繪畫的順序。
3.學生創作,教師指導。(教師指導內容:繪畫順序、繪畫比例、顏色的搭配、廢紙屑的處理等)
4.創作點評,體驗創作的快樂
四、拓展·延伸
1.請試著用今天所學的“近大遠小”的規律,把你對作品《 xx》的評價寫出來。
2.結束語:
板 書:
3. 前前后后
前后關系的物體——————規律:近大遠小
主題:
繪畫 形式:
順序:
美術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蠟筆添畫來表現花;
2、學習用手指蘸上顏料進行點畫。
3、通過本次美術活動,讓孩子們用心去感受春天,用手中的小蠟筆去描繪春天,記錄春天的色彩
教案準備:蠟筆、顏料、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春天到了,你們看看我們幼兒園的花園里有什么啊?
2、幼兒討論
二、觀看照片
1、教師出示照片。
師:小朋友,老師也帶來了許多花的照片,我一起來看看。
2、幼兒討論。
1)為什么要種那么多的花?
2)你還看到過什么顏色的花。
三、添畫
1、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春天到了,花園里的花都開了,今天我們就把這些美麗的花畫下來,布置我們的.教室。
2、教師示范。
1)先看教師用手指點畫花,讓幼兒說說教師作畫的方法。
2)討論是否還能用其他的方法來作畫。
3)請3-4位幼兒上來示范。
3、幼兒作畫,巡回指導。
春天的色彩五彩繽紛,讓我們用小蠟筆在紙上描繪美好的春天,小樹長出了嫩芽、小草露出了腦袋,麻雀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又挨過了一個寒冬,溫暖的陽光曬著它們一家,互相嘰嘰喳喳的說著什么……提醒幼兒大膽地用手指蘸顏料進行繪畫,顏料未干時,不要用手去擦。
四、點評
在小畫廊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大家欣賞蠟筆下的春天。
美術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色彩調和的概念、分類和表現方法,能對不同的美術作品和色彩現象進行色彩分析。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優秀作品的賞析和對于色彩調和的體驗,色彩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自主探究意識,對色彩的興趣,充分感受色彩調和含蓄的美,關注色彩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色彩調和的概念,掌握色彩調和的方法。
【難點】
對美術作品進行色彩分析,辨識出其中的色彩調和關系。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圖片展示,激趣導入
教師出示課件,展示四幅圖案分別代表春、夏、秋、冬,請學生將圖案與其代表的季節一一對應。提示大家感受四季風景的色彩和諧關系,順勢引出課題《色彩的調和》。
環節二:感知作品,提出問題
出示莫奈的作品《池塘》,提問:畫面中有哪些色相?這些色相在色相環中有什么關系?
學生通過觀察并回答:藍、綠,它們屬于相鄰的關系。
進而繼續追問:畫面描繪了什么內容?給人什么感覺?學生舉手回答:莫奈運用藍色和綠色描繪出靜謐的夏日池塘景色。幾塊濃重的綠蔭和點點睡蓮以及橋欄的亮部使畫面富有節奏,各種不同的綠色使畫面達到了和諧的效果。順勢總結出色彩和諧的概念: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時的效果,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種統一協調的色彩現象。
(一)了解同色相調和的方法
教師展示藍色調、綠色調和紫色調三個畫面,請學生分析色調調和的.色彩關系。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以藍色色調作品為例,底色偏湖藍、稍亮,書桌和電腦偏鈷藍,稍暗,形成明度變化。明度不同、冷暖不同打破了容易產生的單調問題,從而使畫面在統一中達到活潑、對比的效果。進而總結出:同色相調和的方法,可采用明度變化、純度和冷暖的變化。
(二)了解不同色相調和的方法
展示現代攝影作品《秋林》并提問:秋天的樹林中都包含了什么顏色的樹葉?它們在一起為什么顯得那么和諧?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秋天的樹林呈現一派絢爛的橘紅色,深深淺淺的大紅、中黃、赭石、土黃等交替出現,雖有不多的綠色隱藏其中,但其零星的分布和較暗的色調也不足以和大面積的紅黃色調抗衡,畫面達到了和諧統一的效果。進而總結出:不同色相調和的方法,可采用帶有某些明確色彩傾向的色調,弱化各色相的個性或直接采用灰色調進行統一。
環節三:分析辨認,掌握方法
展示教材中的四個花瓶,請學生辨認哪些是同色相調和,哪些是不同色相調和?
結合剛才所學的兩種色彩調和規律進行分析,進一步掌握色彩調和的方法后,教師運用同色相調和進行示范,學生觀察學習。
環節四:作品展覽,交流評議
1.布置活動練習:以教材中的花瓶圖案為參考,為媽媽設計一塊色彩調和的圍巾。根據時間提示創作。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注意運用本課所學的色彩調和的知識設計圍巾的色彩搭配。
2.展示學生作品:從能否積極參與對色彩調和知識的認知、探討色彩調和的原理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價。教師引導學生從色彩、形象、想象力等多方面評價作業。
環節五:課堂總結,開放作業
1.總結重點知識,并升華情感,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更多關于色彩的美術現象。
2.課下搜集色相調和在生活中其他領域的運用,下節課與同學進行分享。
四、板書設計
美術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欣賞、思考、對比等方法初步了解紋樣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通過學習與討論、分析知曉紋樣的色彩對比、構圖形式以及常見的組織形式等知識,并結合這些知識回過頭去拓展、去欣賞生活中的紋樣。
過程與方法:通過回憶以及課前搜集的關于生活中的紋樣作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紋樣的知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能更好的'去感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學會欣賞紋樣的美,并形成好的審美感受。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紋樣作品的欣賞、對比等方法初步了解紋樣的色彩對比、構圖形式、常見的組織形式等知識點。
教學難點:通過欣賞與對比、思考與討論等方法認識紋樣的構圖形式與組織形式,并知道怎樣去區分它們。
三、教學策略
本課教學屬于“設計應用”課型的課,重點還是在于對紋樣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呈現。本課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知曉紋樣與生活的聯系、明確知道紋樣是什么,為下節課打下理論基礎。
首先,我們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紋樣圖案,并讓學生之間相互說一說紋樣的來源,初步感受到紋樣與我們生活是非常近的。隨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去發現與探究式學習,讓學生思考、討論關于紋樣的構圖、色彩搭配、組織形式等方面知識,并結合自己所知去小結這方面知識點,呈現在大家面前,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幫助,主要是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親身感受獲得知識的樂趣。最后,我們可以設計知識檢測和拓展環節,讓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為下節課埋下伏筆。
【美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美術教學設計06-10
【精選】美術教學設計10-27
美術教學設計07-18
美術剪紙教學設計06-23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6-16
美術色彩教學設計10-02
美術雪教學設計06-05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7-12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經典08-14
[優選]美術教學設計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