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蜀鄙之僧》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蜀鄙之僧》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蜀鄙之僧》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蜀鄙之僧》是一篇文言文,節選自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文章講述的是蜀鄙之貧富二僧皆欲往南海,最終,貧者至而富者未至的故事,寓意志向堅定,付諸于行動,即使客觀條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
故事情節主要用人物對話來展開,蜀鄙二僧的對話洗練而含蓄。富者言語中充滿了懷疑與輕視,而貧者的一個“足矣”,把他的奮斗精神,以及在困難面前堅忍不拔的意志表現了出來。“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經過一筆帶過,語言簡潔而富有想象。
文章主要闡明天下事“為之”方能成功的道理。學生依托“注釋”和“大意”理解文意相對不難。因此,教學中堅持“誦讀為線,釋意為珠”的策略,讓學生在一遍一遍的誦讀中逐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體會“為之”才能成功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4個生字,會寫3個字。
2.理解文言詞匯,理解句意、文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悟故事中所蘊含的志向堅定并付諸于行動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理解句意、文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體會人物對話時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過程
。ㄒ唬┙忸},學習生字。
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我們就請清朝一位名叫彭端淑的老先生用文言文給我們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蜀鄙之僧。(大屏幕出示課題)
2.看題目,你能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講的是什么人的故事?
解釋課題,板書“蜀鄙之僧”
(蜀,指四川;鄙,這里是指偏遠的地方,僧,指和尚。)
3.“蜀、鄙、僧”是這課要求掌握的三個生字,請大家拿起筆在書上工工整整寫下來。
(二)通讀,知古語之意。
1.自己試著把這個故事讀一讀,要求把每一個字都讀準確。
2.了解學生讀書情況。
指名分段讀課文,注意學生讀音和對古文言詞語的理解,隨機正音和釋義。如“語”的讀音yù,“恃”、“缽”的釋義等(并將該字至于語言環境中練讀)。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練讀,教師巡視并指導。
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子何恃而往?子何恃而往。ê唵翁崾締柼柡蛧@號語氣的不同)
吾一瓶一缽足矣。
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多音字讀準),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yān)。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zāi)?
3.學生齊讀。
4.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感悟讀文言文的技巧。
。ㄎ难晕挠米趾啙,慢讀才能好好體會,所以我們讀文言文語速要慢,停頓要恰當)
結合釋義、教師和學生對讀,學生和學生對讀,引導學生讀通語句,讀準節奏。
5.指名通讀課文,概括說說課文講了什么故事。
學生用現代文概括文章大意后,教師引導:同學們,通過我們讀書,發現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的意思卻用這么長的白話文來說明,可見文言文的精練啊。
你能不能也試著用文言文來概括這個故事呢?出示:
此文講蜀鄙有貧富二僧,皆,終,貧者富者。
。▽W生用文言填空不太容易,教師可以做適當提示:課文講誰?干什么?結果怎樣?注意從書中找出有關句子。此設計意在訓練學生語言的同時,認識現代文與古文的區別在于語言簡練。)
板書:貧者
至
富者
未至
過渡:好文不厭百回讀,文章需要細細品啊,我們再讀讀課文,相信大家會讀出古文里的味道。
。ㄈ┢纷x,悟文章之情。
故事很簡單,二僧對待同一件事的態度和做法卻截然不同,同桌分角色讀讀課文體會體會,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
1.學生練讀。
2.分角色朗讀課文。
第一遍:兩個同學分角色對話,說說自己的體會。
第二遍:老師讀富者的話,一人讀貧者的話。
注意體會“子何恃而往?”和“子何恃而往!”所包含的富者的懷疑與輕視的.思想感情。
第三遍:老師讀貧者的話,全體讀富者的話。
體會“吾一瓶一缽足矣。”引發學生的想象,體會窮和尚的內心想法和堅定意志。
3.教師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認識到蜀鄙此二僧不光是“一貧,一富”,更是“一有志,一無志”、“一勇敢,一怯懦”、“一堅定,一猶豫”、“一敢想敢為,一只想不做”……
引讀(學生齊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4.思考:同學們,你們現在明白了這兩位都想去南海的僧人,為什么富者沒有實現,貧者卻實現了呢?你想說些什?
。ㄓ兄菊呤戮钩,不但要立志,還要行動……)
5.齊讀課文。
。ㄋ模┩卣,尋古人之跡。
1.文言心聲、文如其人,好的文章光照后人,也必然折射出作者自己的影子。下面我們讀一讀有關彭端淑老先生的資料,看能不能找到“蜀鄙之僧”的影子。
資料:彭端淑年少時,苦讀于翠籠山紫云寺,五六年不曾下山,甚是勤奮。為官時,初到粵(yue)東,遇積案3000余件,他立即調集各州縣案卷,會同幕僚開誠布公,明斷有聲。不一月,全部案結,吏(li指官員)民無不驚佩。
2.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老先生!彭老先生還給后人留下了一段非常經典的啟示:
出示: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學生自由讀句。
(老先生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人不但要有目標還要有行動,就是去“為”。)
學生齊讀句。
教師板書:為
不為
教師總結:同學們請記住今天認識的貧者,請記住彭端淑老先生,請記住老先生的名句。學生大聲朗讀: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蜀鄙之僧》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借助注釋,讀懂課文大意,感悟課文中所講的“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1、誦讀、背誦,增強文言語感。
2、在朗讀中,對照譯文,理解詞義、句意、文意。
[教學難點]
理解故事的深刻含義,感悟這個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朗讀
1、教師將課文抄在黑板(或小黑板)上,學生邊聽教師范讀課文,邊領會如何停頓與斷句。
2、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指導讀準“蜀、僧、恃、缽”字音)、齊讀。重點是斷好句,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朗讀停頓是: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咴唬骸拔/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二、猜讀
1、投影出示注釋
語:告訴。
欲之南海:想去南海。之,去。
子:古時對對方的尊稱。
何恃:恃何,憑借什么。
買舟:租船。買,這里是租、雇的意思。
猶:尚且。
越:至、到
去:距離。
至:到。
2、對照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文意,先默讀思考,自己說一說,再分小組互相說一說,最后在全班說。
。ɡ蠋熂皶r贊揚善于理解的同學,鼓勵大膽試說意思。)
3、小結方法:把注釋的字詞意思放在句子中,逐句讀懂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三、對讀
1、翻開書,自由朗讀課文與譯文。
2、兩人一組,一人讀文言文,一人讀譯文,逐句對應讀,讀錯一句譯文就讓對方刮一下鼻子;分男女生全班對讀。
3、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4、用古文說故事
a、用古文講故事有什么要求?
b、學生準備
c、學生試講第一句,教師強調有沒有講的味道?
d、教師邊說現代故事,引導學生講對應的古文故事
e、指名學生用古文講故事
5、小結方法:在借助注釋讀懂句子意思的基礎上,通過譯文可以使我們理解得更準確一些。譯文不是直接翻譯文言文,它適當增加了詞語和句子,顯得更通順、更連貫,整體意思更清楚、更通俗易懂。我們在理解文言文意思時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四、悟讀
1、先分角色朗讀,請同桌二人分別來扮演富者和貧者。要求讀出他們當時的神情和語氣。再分別問貧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強化朗讀三句對話。以此為切入點研讀課文。
2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聯系課文,聯系自己學習與生活中的事例多角度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說,鼓勵獨特的見解。對學生的交流不必求全、求深,只要說出自己的感悟就行。如志向堅定,刻苦勤奮,即使客觀條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即有志者事竟成;有志向,但意志不堅定,終究實現不了目標、理想;面對嘲笑,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在困難面前,要有無所畏懼的堅強意志和奮斗精神等等。
4、本文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是采用了什么手法?(對比手法)通過對比講述,二僧的形象令人難忘。富者“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貧者僅憑“一瓶一缽”,跋涉“不知幾千里”,終于到達目的地。鮮明的對比,深入淺出地說明了“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5、小結延伸:
(1)本文是節選,課后查閱資料,了解原文《為學一首示子侄》的內容,是寫給子侄們看的。
(2)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對原文的理解。目的是教育子侄們樹立志向,刻苦學習,學有所成。
《蜀鄙之僧》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熟讀課文,理解句意及文意,背誦課文。
2、 了解本課對比手法的運用,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了解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回顧故事
師導語: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二人皆欲之南海,最終,貧者至而富者未能至,何也?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學習課文《蜀鄙之僧》。板題
二、 品讀感悟
1、 這個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指名讀第一段,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解決這段中的重點字詞,了解“何如”是一種倒置句式。練習背誦這一段。)
2、 對待同一件事,貧僧和富僧的態度截然不同,他們說話的語氣也大不相同。對照一問,自己試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二人分角色讀,看誰能讀出他們當時的神情和語氣。
a、 學生讀書,然后匯報這一段話的意思。
b、 找兩名學生讀,看誰能讀出語氣的不同。全班分角色讀。嘗試背誦。
c、 文中兩次出現“子何恃而往”這句話,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想一想,富僧為什么這樣說?
(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發表個人看法,相機指導朗讀)
d、貧僧去南海之前,一定會想到途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但他卻說:“一瓶一缽足矣”這句話說明了什么?富僧聽了貧僧的'話,又是怎么說的?
(體會貧僧意志堅定,沒有被困難嚇倒,讀出貧僧堅定的語氣,分角色朗讀練習,體會對比手法的應用。)
e、貧富二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突出了貧者的堅定志向。多么令人敬佩的貧僧啊!他去南海的途中一定遇到過許多困難,發揮你的想象,說一說他會遇到什么困難?
(引導學生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想象。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3、 齊讀下一段,說說這段話的意思,再一次體會貧者意志堅定,勇往直前的精神。你想對貧僧說些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4、 二僧都想去南海,為什么結果不同,談談你的看法。(播放課件)。我們應該學習誰呢?
5、 讀最后一段,說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6、 結合這篇課文,談談自己對“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理解。(課件出示)
7、 練習背誦課文。
三、 本課總結
本文以蜀鄙之僧去南海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志向堅定,刻苦勤奮,即使客觀條件再差也能取得成功,從而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
四、 課外延伸
搜集一個“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蜀鄙之僧》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蜀鄙二僧文言文翻譯10-18
蜀鄙之僧文言文翻譯_鄙翻譯成輕視的文言文07-05
聽蜀僧濬彈琴04-17
蜀相教學設計06-07
蜀相教學設計05-26
李白《聽蜀僧濬彈琴》全文及鑒賞07-16
《登高/蜀相》教學設計(精選12篇)10-19
蜀相教學設計集錦【2篇】05-05
初中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通用10篇)02-23
小學語文課文《蜀相》教學設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