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鹽類的水解教學設計全文

時間:2024-10-13 08:14:1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鹽類的水解教學設計全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鹽類的水解教學設計全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鹽類的水解教學設計全文

鹽類的水解教學設計全文1

  準備這次備課,我收獲了很多,深刻地體會到,要真正上好一節課真的很不簡單,編寫的教案和制作的課件,在備課組成員的幫助下,經過了多次的修改才比較盡如人意,因為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很多,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不能馬虎。當然,在修改的過程中,我也得到了成長,我想作為一名老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百分百的完美。

  這節課《鹽類的水解》,本節教材涉及的知識面較寬、綜合性較強,是前面已學過的離子反應、電解質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離子積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應用,因此,本節的教學與前面的教學有密切的聯系,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將直接影響本節的學習。在后面的教材編排中,有很多地方也要用到鹽類水解的相關知識,比如:泡沫滅火器原理和明礬的凈水原理等等。所以本節教材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在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理論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難點是鹽溶液呈酸堿性的規律以及強堿弱酸鹽和強酸弱堿鹽水解的實質。對于本節課的處理方式,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1、創設能引導學生參與的情境,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問題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用電離理論和平衡移動原理展開討論,使學生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

  3、織學生結合實驗結果對鹽的組成進行分析討論,從而使學生熟悉鹽溶液的酸堿性與鹽的組成之間的內在聯系。

  4、以討論、小結的方式鞏固和加深學生對鹽類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動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5、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探究,驗證自己的假設。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解決探究過程中不斷生成的新問題,引導學生沿著自己設定的方向推導出正確的結論,到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又能落實知識點

  6、運用多媒體技術,列出本節的知識系統板書,明確一些概念和規律,7、多角度,多側面的'對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進行評價,尊重學生多樣化發展的 1 需求。

  通過以上的方法:提出問題、實驗探究、理論分析、討論總結、課堂練習、實驗驗證、教師引導等多個環節的精心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以達到師生雙向活動,起到共鳴作用,學生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利于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的實施,能夠幫助學生把握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遷移應用的目的。實驗的設置能夠使抽象問題具體化,便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通過對本節課的精心設計,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的充分的調動,學習效果很好。當然由于本人經驗不足,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很多同行也給我提出的寶貴的意見和指導,這些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努力克服,現歸納如下:

  1、注意實驗操作規范

  2、在對一些實驗結果的解釋要注意措詞

  3、尤其注意細節問題,比如“pH”不能說成“pH值”

鹽類的水解教學設計全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鹽類水解的實質,學會分析鹽溶液的酸堿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對對鹽類水解實質的探究分析過程,進一步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辨證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設計理念:

  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采取活動探究與理論探究結合的形式,使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積極參與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去,實現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三、教學流程設計:

  1、課堂引入設計:

  問題引入:為什么家庭中用“堿”(碳酸鈉)溶液來洗滌餐具?

  為什么銨態的使用會導致土壤的酸化板結?

  (設計意圖:從與生活、生產聯系密切的具體例子著手,創設探究問題的情境,達到以情激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探究活動設計一:鹽溶液都顯中性嗎?

  利用《化學反應原理》86頁“活動探究”欄目,各合作學習小組用pH試紙分別測定濃度均為0.1mol/L的醋酸鈉溶液、碳酸鈉溶液、氯化鈉溶液、氯化銨溶液、硫酸鋁溶液和硝酸鉀溶液的酸堿性,并做好實驗記錄。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原來鹽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有的顯酸性,有的顯堿性。“這是為什么呢?”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3、探究活動設計二:醋酸鈉溶液為何顯堿性?

  第一階段:在醋酸鈉溶液中存在平衡體系嗎?溶液中有哪些離子?這些離子能反應嗎?

  第二階段: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的反應構成了水的電離平衡的逆反應,氫離子和醋酸根離子的反應會對水的電離平衡產生影響嗎?產生了何種影響?(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濃度還相等嗎?)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理論探究探究活動,可以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在探究鹽類水解原理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探究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是因為總體來看這個探究活動的思維量較大,雖然用到的相關知識是前面學習過的,但整合在一起來研究還是有難度的。分成兩個階段有利于把握探究的方向,提高學習的效率。)

  4、探究活動設計三:氯化銨溶液為何顯酸性?

  給學生2min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組內交流后回答。

  (設計意圖:這個探究活動的從設計來看,好象比較簡單。實際上學生的思維量和前面探究二是一樣的。簡化處理的原因是讓學生利用在探究二中獲得的經驗,體驗成功感,感受學習的樂趣。)

  5、探究活動設計四:什么樣的反應叫鹽類的水解反應?

  上面探究過的兩個反應就是鹽類的水解反應,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總結歸納兩個反應的共性,用自己的語言給鹽類的水解反應下一個定義。

  (設計意圖:從兩個具體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鹽類水解反應的定義,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達到更高的層次。)

  6、探究活動設計五:鹽溶液酸堿性的判斷

  結合教材80頁教材“活動探究”的結果,及探究

  二、探究三的探究過程,同時考慮生成鹽的酸和堿的強弱,借用分類的方法,嘗試討論分析什么樣的鹽溶液顯酸性?什么樣的顯堿性?什么樣的顯中性?

  (設計意圖:提示學生借用分類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將鹽分成不同的三類,從而為進一步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搭設了探究的臺階)

  7、閱讀課本,升華認識

  (設計意圖:回歸課本,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更細致的認識,包括了解若離子的水解程度大小及多元弱酸根離子的分步水解問題。)

  8、課堂小結:以合作小組為單位,討論后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設計意圖:進一步理清本節課所學的重要知識點,同時使學生在學完這節課后,能像認識鹽溶液的酸堿性一樣,學會辨證的來分析,認識問題。

  9、課堂練習: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2-3道合適的題目,檢測教學效果。

  四、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非常適合與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就是充分利用了教學內容的這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的自主學習放在第一位,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活動的主角。從而使學生不但經歷了知識的生成過程,體會到了“發現”知識的樂趣,而且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科學的探究精神也得到了提高和培養。

鹽類的水解教學設計全文3

  第一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鹽類水解的概念,理解鹽類水解的實質以及鹽類水解對溶液的酸堿性的影響規律。

  2、初步掌握鹽類水解方程式的書寫。

  過程與方法:

  1、學會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合理猜想并能設計出實驗方案驗證自己的猜想,并能對實驗作出科學性分析。

  2、掌握探究的一般步驟。

  情感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主要教學方法

  分組探究

  實驗教學 教學重點

  鹽類水解的實質及鹽溶液酸堿性規律判斷。教學難點

  對比試驗能力的培養和實驗科學性分析。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老師講述】Na2CO3俗名叫純堿,是因為其水溶液呈堿性。——讓學生產生認識沖突,激發其求知欲。

  【演示實驗】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酚酞。

  現象:溶液變紅

  結論:碳酸鈉的水溶液呈堿性

  【提出問題】那么這些鹽的溶液怎么會呈堿性,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溶液呈不同酸堿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

  中性溶液中C(H+)=C(OH-); 酸性溶液中C(H+)>C(OH-); 堿性溶液中C(H+)

  【老師總結】溶液呈現不同酸堿性取決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對大小。【提出問題】Na2CO3溶于水時只能電離出Na+和CO32-,并沒有電離出H+或者OH-并且水電離出的H+和OH-是相同的,但為什么其溶液卻呈堿性呢?【老師講述】這是因為Na2CO3溶于水時生成的CO32-與水電離出的H+反應生成弱電解質,從而導致溶液中C(H+)

  【板書】鹽類水解是,鹽電離出的陰離子或者陽離子與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或者氫氧根離子反應。

  【老師講述】那么鹽類水解有什么樣的規律呢?要解決上述問題,就得學習本節

  第 1 頁

  內容。

  二、新課推進

  【老師講述】我們通過簡單分析不難看出,碳酸鈉的水溶液呈堿性的原因是碳酸鈉溶于水電離出的Na+和CO32-中的一個或者兩離子的影響,使的水中H+和OH-不再相等而造成的。基于這樣的思考,結合組成和結構決定性質的原理,在探究不同鹽類溶液的酸堿性時,我們首先按照成鹽的酸或者堿的強弱,把鹽分成四種類型:即強酸弱堿鹽、強堿弱酸鹽、強酸強堿鹽和弱酸弱堿鹽。例如FeCl3屬于強酸弱堿鹽; NaClO屬于強堿弱酸鹽;NaCl屬于強酸強堿鹽;CH3COONH4 屬于弱酸弱堿鹽。

  【老師講述】為了弄清楚各種不同鹽的水溶液的酸堿性,我們做如下的分組探究實驗

  第一組探究強堿弱酸鹽溶液的酸堿性; 第二組探究強酸弱堿鹽溶液的酸堿性; 第三組探究強酸強堿鹽溶液的酸堿性。【分組探究實驗】

  第一組用PH試紙測定以下強堿弱酸鹽溶液的酸堿性

  編號

  Na2 CO3 CH3COONa K2CO3 溶液

  PH值 >7 >7 >7

  【探究科學性分析】

  1、探究同屬強堿弱酸鹽的溶液的酸堿性;

  2、編號1和2保證強堿陽離子相同,探究弱酸陰離子不同與其鹽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3、編號1和3保證弱酸陰離子相同,探究強堿陽離子不同與其鹽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第二組用PH試紙測定以下強酸弱堿鹽溶液的酸堿性

  編號 溶液 PH值 ZnSO4 <7 NH4Cl <7(NH4)2SO4 <7

  【探究科學性分析】(原理同上)

  第三組用PH試紙測定以下強酸強堿溶液的酸堿性

  編號 溶液 PH值 NaCl =7 KCl =7 KNO3 =7 【探究科學性分析】(原理同上)

  【探究結論總結】強堿弱酸鹽的溶液一般呈堿性;強酸弱堿鹽溶液一般呈酸性;強酸弱堿鹽溶液一般呈酸性。

  【板書】強堿弱酸鹽的溶液一般呈堿性;強酸弱堿鹽溶液一般呈酸性;強酸弱堿鹽溶液一般呈酸性。

  【老師講述】根據溶液呈不同酸堿性的原因,結合鹽溶液中離子種類,請同學分析鹽溶液呈不同酸堿性的原因。首先我們分析強堿弱酸鹽溶液呈堿性的原因(以Na2CO3溶液為例)

  第 2 頁

  【學生思考交流】在純水中存在的是水的電離平衡,H2OH++OH-水電離出來的H+和OH-的量是相同的,因此純水是中性的。當在水中加入Na2CO3后,Na2CO3電離出來的-Na+和CO32-,其中CO32-會結合水電離出來的H+,從而打破了水的電離平衡,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最終使得溶液中C(H+)

  【老師分析】強堿弱酸鹽的水溶液呈堿性的原因分析(以Na2CO3溶液為例)

  Na2CO3 = CO32-+ 2Na+

  + H2O H+

  + OH-(水的電離平衡被打破,OH

  濃度大于H+ 濃度)

  HCO3-(主反應)

  + H2O H+

  + OH-

  H2CO3(次反應)

  Na HCO3+ Na OH 上述過程可以表示成: 【板書】 Na2CO3+ H2ONa HCO3+ H2OCO32-+ H2O

  H2CO3 + Na OH或者 HCO3-+ OH-

  HCO3-+ H2O

  H2CO3+ OH-

  同理分析強酸弱堿鹽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以NH4Cl溶液為例)

  NH4Cl = NH4+

  + Cl-

  + H2O

  H+

  + OH-(水的電離平衡被打破,H

  +

  濃度大于OH-濃度)

  NH3.H2O

  第 3 頁

  上述過程可以表示成: 【板書】NH4Cl+ H2O

  NH3·H2O+ H Cl或者NH4++ H2O

  NH3·H2O + H+

  強酸強堿鹽溶液呈中性是因為強酸強堿鹽不能電離出弱堿陽離子或者弱酸陰離子而生成弱電解質.【提出問題】同學們根據上面探究結果,總結一下鹽的類型和其水解有什么樣的關系。

  【學生總結】強堿弱酸鹽電離出的弱酸陰離子水解使溶液呈堿性;強酸弱堿鹽電離出的弱堿陽離子水解時溶液呈酸性;強酸強堿的離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老師總結記憶方法】鹽類水解的規律是:鹽溶液的酸堿性是由組成鹽的酸根陰離子和金屬陽離子(包括NH4+)所決定的。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都弱都水解;誰強顯誰性;都強顯中性。水解是中和反應的逆過程,因此,水解是吸熱的。【問題過渡】那么我們如何表示鹽類水解的情況呢? 【學生回答】用鹽類水解方程式

  【老師講述】由于鹽類水解有其特殊的地方,因此我們在寫鹽類水解的反應方程式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鹽類水解的程度一般很小,水解產物很少,通常不寫沉淀或者氣體符號。(2)水解反應式往往是可逆的,除后面我們將要講的某些特殊情況外,鹽類水解反應式的書寫用可逆符號,不用等號。

  (3)在寫離子反應方程式時,水和弱電解質寫成分子式,不能寫成離子形式(4)多元弱酸陰離子水解是分步進行的,因此我們書寫時應分步書寫,水解程度決定于第一步。

  (5)多元弱堿陽離子水解也是分步進行,但中間過程復雜,中學階段任寫成一步。【板書】例1:Na2CO3+ H2OH2O+ H2OH2CO3 + NaOH或者CO32-+ H2OH2CO3+ OH-

  Fe(OH)2 + 2HCl 或者Fe2+ + 2H2O

  Fe(OH)2

  Na HCO3+ Na OH

  NaHCO3+

  HCO3-+ OH-

  HCO3-

  例2 FeCl2 + 2H2O+2H+

  三、課堂練習

  1、鹽類水解過程中正確的說法是(B)

  A.鹽的電離平衡破壞

  B.水的電離平衡發生移動

  C.溶液的pH發生改變

  D.沒有發生中和反應

  2、判斷下列溶液的酸堿性,能水解的寫出其水解離子方程式

  (1)FeCl

  3(2)NaF

  (3)CuSO(4)K2CO3

  (5)KI

  (6)Al2(SO4)3

  四、課的特色

  本課的主要特點在于突破了課本的既定設計思維,從新的角度入手探究鹽類水解的 第 4 頁

  本質以及鹽溶液的酸堿性。

  本課設計上主要體現了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提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將鹽類進行分類的時候就結合結構決定性質這個要點展開,教給學生研究問題前提出問題的方法。再者,本課充分體現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老師作為引導者的特點。老師在引導學生的同時,時刻注重了學生直接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

  五、教師評價

  本堂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體,老師是引導者的思想。這種教學形式非常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習上的記憶負擔,因為學生獲得知識是直接的,而非間接獲得。本堂課存在的不足在于,上課時的節奏稍稍偏快,學生對基本實驗操作把握還不夠好。

  六、教學反思

  本堂課基本能達到設計目的,學生能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掌握鹽類水解的本質和規律,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不足之處是對學生的實驗基本能力把握不夠,導致課堂節奏把握不夠好。

  五、上課教師介紹

  劉洪 畢業于四川宜賓學院 20xx年參加工作

鹽類的水解教學設計全文4

  【引入新課】純堿是不是堿?鹽溶液為什么顯堿性?是不是所有的鹽溶液都顯堿性?

  【分組實驗】請大家通過實驗來觀察一下鹽溶液的酸堿性。

  【學生活動】每一小組有幾瓶鹽溶液,請大家用pH試紙分別檢驗Na2SO4、NH4Cl、NaHCO3、NaCl、CH3COONa、CuSO4等溶液的酸堿性。(分為兩組,不同的學生做的可能不同)

  【學生講述分析及實驗結果】NaCl、Na2SO4溶液呈中性,而NH4Cl、CuSO4溶液呈酸性,NaHCO3、CH3COONa溶液呈堿性。

  【過渡】根據形成鹽的酸和堿的強弱,我們可以將鹽進行分類。例如,NaCl為強酸強堿鹽。鹽溶液的酸堿性與鹽的類型有什么關系?

  【學生完成表格并講述】

  【教師】從溶液的酸堿性可以知道鹽溶液中的c(H+)、c(OH-)發生了變化。讓我們通過數字化實驗具體觀察一下c(H+)、c(OH-)的變化趨勢。

  【演示實驗】數字化實驗演示應用pH傳感器測量水溶液中分別加入CH3COONa固體和NH4Cl固體,溶液中pH的變化趨勢。

  【請根據實驗結果分析】

  1.鹽溶液呈現酸性(堿性),是因為哪種離子濃度增大?

  2.水的電離平衡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3.請分別說明是哪些離子對水的電離平衡產生了影響,并將這一過程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出來。

  【學生活動】學生寫出的離子方程式多數為CH3COO-+H+=CH3COOH。

  【提問】(1)H+從哪里來?離子方程式中通常以微粒存在的主要形式來表示,那么寫H+或H2O哪種形式更合理?

  (2)寫成等號還是可逆符號更為合理,為什么?

  【生1】H+來自于水的微弱電離,所以離子方程式中寫成H2O更為合理。

  【生2】因為CH3COOH還會離解出CH3COO-和H+,所以寫成可逆符號更為合理。

  【生3】因為方程式中前面寫了H2O,所以生成物中要補寫上OH-,反應后的溶液應呈堿性。

  【總結】這些物質的離子方程式可以表示為:

  CH3COO?C+H2O?葑CH3COOH++OH?C(弱酸根離子結合水電離出的H+生成弱酸,溶液顯堿性)

  HCO3?C+H2O?葑H2CO3+OH?C

  NH4++H2O?葑NH3?H2O+H+

  Cu2++2H2O?葑Cu(OH)2+2H+

  【提問】這些離子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討論后小結】(1)反應都是可逆的;(2)促進了水的電離;(3)都生成了弱電解質;(4)都使溶液呈現了酸(堿)性。

  ……

  【師】離子方程式中涉及的`陰陽離子,代表的是鹽電離出來的離子,這種鹽與水生成酸與堿的反應,稱為鹽類的水解。(引出課題)

  水解方程式可以表示鹽類水解的過程。

  【板書總結】

  1.概念:

  【師】請再整理一下剛才的討論思路,圍繞三個方面談談你對鹽類水解的認識。(1)哪些鹽會水解?(有弱酸的酸根離子或弱堿陽離子)(2)鹽類水解的本質?(破壞、促進水的電離平衡。)(3)鹽類水解導致的結果?(使c(H+)≠c(OH-),溶液呈現酸堿性)

  【板書】

  2.水解的條件;

  3.水解的本質;

  4.水解的結果。

  【過渡】純堿溶液顯堿性的原因,CO32-水解使溶液顯堿性。

  【提問】請根據剛才的學習,嘗試總結鹽類水解的規律。

  【規律】有弱才水解誰弱誰水解 誰強顯誰性 同強顯中性

  【練習】下列各鹽在水溶液中哪些呈中性?哪些呈酸性?哪些呈堿性?并指明鹽的類別,同時寫出鹽類水解方程式。

  A.Na2SO3 B.K2SO4 C.Na2S D.Al2(SO4)3 E.Fe(NO3)2

  【探究問題】你認為在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師】在第2課時中,我們將運用學過的化學平衡的知識理解水解平衡的限度,并通過實驗理解水解平衡的移動。

  編輯 董慧紅

鹽類的水解教學設計全文5

  近幾年高考中對這部分知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及鹽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另一方面則是判斷溶液中離子的共存問題.

  一、規律小結

  (一)鹽類水解的規律

  有弱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誰強顯誰性.

  1. 組成鹽的弱堿陽離子(M+)能水解顯酸性;組成鹽的弱酸陰離子(A-)能水解顯堿性.

  2. 鹽對應的酸(或堿)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堿性(或酸性)也越強.如NaX、NaY、NaZ三種鹽溶液,在相同條件下,pH依次增大,則對應酸的酸性為HX>HY>HZ.

  3. 多元弱酸根的正酸根離子比酸式根離子水解程度大的多.如CO32-比HCO3-的水解程度大,溶液的堿性更強.

  4. 雙水解的鹽>單水解的鹽>相互抑制水解的鹽.如(NH4) 2CO3>(NH4) 2SO4>(NH4) 2Fe (SO4) 2.

  (二)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比較規律

  1. 大小比較法

  (1)考慮水解因素.如Na2CO3溶液中:

  所以CNa+>CCO32->COH->CHCO3-.

  (2)不同溶液中同一離子濃度的比較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的影響因素.如相同濃度的NH4Cl、CH3COONH4、NH4HSO4中,CNH4+由大到小的順序是NH4HSO4>NH4Cl>CH3COONH4.

  (3)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比較要綜合分析水解因素、電離因素.如相同濃度的NH4Cl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是:CNH4+>CCl->COH->CH+.

  2. 電解質溶液中的離子之間存在的三種定量關系

  (1)微粒數守恒關系(即物料守恒)

  如純堿溶液中CNa+=2CCO32-+2CHCO3-+2CH2CO3.

  (2)電荷數守恒關系(即電荷守恒)

  如小蘇打溶液中CNa++CH+=CHCO3-+2CCO32-+COH-;NaH2PO4溶液中CNa++CH+=CH2PO4-+2CHPO42-+3CPO43-+COH-.

  注:1 mol CO32-帶有2 mol負電荷,所以電荷濃度應為2CCO32-,同理,PO43-的電荷濃度等于3CPO43-.

  (3)水的電離離子數守恒關系(即質子守恒)

  如純堿溶液中CH水+=COH水-;

  即COH水-=CHCO3-+2CH2CO3+CH+.

  3. 水解方程式的'書寫

  (1)一般地說,鹽類水解的程度不大,應該用“”表示,而鹽水解后一般也不會產生沉淀和氣體,所以不用符號“↓”和“↑”表示水解產物.如:

  (2)多元弱酸鹽的水解是分步進行的,可用多步水解的離子方程式表示.如Na2CO3溶液的水解反應為:

  (3)發生在雙水解時,如果水解進行徹底,則生成物中出現沉淀或氣體物質,這時就要注明狀態,即注明“↓”或“↑”符號,并且用“=”連接.如:

  如果相互促進水解,但沒有進行徹底,則仍用第一種方法表示.如:

  二、課后反思

  每上完一節課,教師都應認真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沒有新的發現,組織教學上有何新方法,學生有沒有理解,掌握了多少,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并及時記下這些得與失,進行必要的分析與改進,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1.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點很多,要深刻理解這些內容,就必須讓學生抓住其本質特征.如一般條件下,鹽的水解都是很弱的,因此在判斷溶液中的離子共存問題時,一般不考慮鹽的水解問題,只有某些相互促進且能進行徹底的反應,才考慮鹽的水解問題.

  2.結合近幾年高考對該部分知識的考查,以及學生在課堂和作業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通過講評、總結、歸類、強調等方式來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例如:

  (1)將0.2 mol/L HCN溶液和0.1 mol/L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顯堿性.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2)在25℃時,將pH=11的NaOH溶液和pH=3的CH3CO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A.C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

  C.CNa+>CCH3COO->COH->CH+

【鹽類的水解教學設計全文】相關文章:

鹽類的水解教學設計08-16

飛天圓夢教學設計全文10-06

神奇飛書教學設計全文05-01

《會跳的玩具》教學設計全文09-17

給予樹教學設計范文全文10-01

語文《白楊》教學方案設計全文08-27

裝幀設計教學設計04-19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4-14

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2范文全文08-1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色悠悠久久综合亚洲 | 日本少妇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色婷婷爱婷婷综合精品 | 亚洲色另类图片综合小说 | 亚洲激情五月天 | 亚洲色欧美在线影院性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