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優秀[2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聯系同學們的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了解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柱的基本特征,激發同學們的探究欲望。
2.通過觀察、思考、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拿一根一頭拴著一個小球的繩子甩動,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再讓學生結合書第2頁2、3題,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
最后總結出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的結論。
2.教師出示一個袋子,里面裝著各種物體(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圓臺)
游戲規則:一人上臺摸,并描述你摸到的這個物體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你摸的這個物體的名稱。
師生共同活動。在摸出物體后,教師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引出這節課要探究圓柱和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 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從生活的實景圖中發現圓柱和圓錐。
從書第2頁找一找的實景圖,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與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圓柱和圓錐,并指名回答。
2.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圓柱、圓錐的特征。
用各種方法,如摸、量、畫等,觀察帶來的圓柱、圓錐形實物,你們有哪些發現?用手中的工具驗證你們的猜想。并填寫小組合作學習的報告。
小組合作學習表格:
研究對象
你們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們是用怎樣的方法驗證你們的猜想的?把驗證方法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3.小組匯報反饋。
教師抓住幾個關鍵點進行引導:
圓柱的特征:
⑴兩個底面、一個側面。底面是由兩個大小完全相等的圓組成。側面是一個彎曲的面。
⑵認識圓柱的高,并會測量圓柱的高。如果沒有學生探究這個問題,教師要示范兩個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圓柱,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高不同,從而引導學生關注圓柱的高(圓柱兩個底面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條高,每條高的長度相等。
圓錐的特征:
⑴由一個底面(圓)、一個側面(曲面)組成。
⑵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引導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小結: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和交流,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你能說一說你現在知道了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特征嗎?
4.說一說
課本3頁,讓學生再次系統地看一看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拿一個你準備好的圓柱和圓錐,同桌互相說一說它們各部分的名稱。
說一說,在生活中見到的哪些物體的形狀像圓柱、圓錐?指名回答。
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教學重點、 難點:
認識圓錐體,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準備:
圓錐體物品、生活中圓錐體的應用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形狀的物體——圓錐(板書課題) 什么形狀的物體是圓錐形的呢?
(實物呈現)
我們把象這樣的幾何形體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
二、探究體驗。
1、觀察圓錐的特征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關圓錐的哪些知識?
生可能提出:
a、我想知道圓錐的特征。
b、我想知道圓錐有幾條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c、我想知道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的?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發現什么?
a我們發現圓錐上面細,下面粗。
b圓錐有一個尖尖的部分,摸起來很扎手。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c圓錐有一個彎曲光滑的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側面。這個面是曲面。 d圓錐有一個圓形的面,我們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e我們還發現圓錐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歸納: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側面是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2、圓錐的高
師:這個圓錐高多少?
學生就會想高在哪里??
師再說明什么是圓錐的高:
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師:圓錐的高有幾條呢?(1條)
畫圖表示
3、測量圓錐的高。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圓錐的特征及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我們知道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那怎樣來測量圓
錐的高呢?
學生自由測量??匯報
師再課件演示測量圓錐高的方法、過程 。
三、課堂總結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和圓柱的相關知識的基
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在對教材進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學設計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 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應用圓錐的實例和信息資料。教學時首先列舉生活中大量的圓錐實物,在學生觀察思考這些物體形狀的共同特點,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形體的基礎上引入。再引導學生對照模型和圖形,互說圓錐的特征,加深對圓錐的認識。課后讓學生創作一個圓錐的物品,進一步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為生活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2、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
本節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開展課堂有效教學,體現了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我們知道學生的數學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形式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要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應該注意讓學生學習自行獲得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能力,獲得終生受用的數學創造才能。在本課中,無論問題的引入,圓錐概念的定義,高的尋找及測量方法的探索,老師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嘗試、研究和討論中進行,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這樣的過程,不僅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信心,大家積極發言,爭先操作,參與率很高。
3 、加強學生在操作中對空間與圖形問題的思考。
從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理念來看: “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 ”。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 學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數學家,但通過類似的數學活動,也可以很好的獲得數學或理解數學。在本課例中,老師積極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或者去探究問題.通過 “看一看 ”, “摸一摸 ”, “想一想 ”,“玩一玩”, “猜一猜 ”等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 “找 ”中學,在 “測 ”中學,在 “思 ”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 “動 ”起來、 “活 ”起來,讓學生在 “做 ”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4、 合理運用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課中,將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直觀、形象地展示大量圓錐形圖片幫助學生建立圓錐的表象,以及動態演示圓錐側面的展開過程、圓錐高的測量方法等,有效地突
破教學中的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08-10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05-25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優秀10-13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06-16
“認識比”教學設計04-17
《認識比》教學設計08-28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精選12篇)03-29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精選19篇)03-10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集合【15篇】09-28